谈音乐教师的备课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2009-07-04 05:03黄欣红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音乐情感过程

黄欣红 孙 艳

自新的课程改革实验在山东省寿光市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教师的课堂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实验教师的改革热情空前高涨,课堂上出现了较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普遍感到,新课程、新标准的实施在为他们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那种传统的备课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那么,新课改下音乐教师应如何把握备课这一重要环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我们知道,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细小的部分。音乐教师要上好音乐课,就必须搜集大量相关的音乐资料,如音响资料、录像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等。许多资料都要靠教师平时认真积累,比如:经常注意市场上销售的磁带、录像带、VCD等音像制品,从中找出与教学有关的内容;经常收听广播、看电视等媒体中播放的相关音乐节目,并将有用的材料进行复录;关注音乐图书中相关的文字材料,如音乐作品分析、音乐故事、音乐名言等;搜集古今中外音乐家的画像、各种乐器及与音乐有关的材料等;外出旅游注意搜集各地极具特色的地方民歌或戏曲、曲艺等资料;关注新的音乐载体和音乐软件,等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并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经验。

二、聆听、分析音乐,用心体会音乐情感

从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备课的文字相当丰富,每段音乐都分析得相当透彻,精力也多放在文字的准备上,而忽视了学生音乐的体验,这种课其实是没有音乐的音乐课。吴斌说:“教师备课重要的是备音乐,往往教师备的是教学模式,备如何来解释音乐,这样是本末倒置,也是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最根本的原因。”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

美国当代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科普兰在其著作《怎样欣赏音乐》的扉页上写道:“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因此,音乐教师要上好音乐课首先就要听音乐,要大量地、反复地、仔细地听音乐。“悦人者先悦已”,音乐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需要情感的参与,而情感需要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听觉感受来培养,这样音乐才能对心灵产生震撼,教师才能以这种感受引导学生沉浸其中。

音乐教师要用心体会音乐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新的课程目标把情感目标放在了重要位置,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在课堂上要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这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要让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动学生,教师首先就要加以深刻理解,先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和分析。对该作品形成比较理性的认识,然后再反复不断地听。并用心体会音乐的情感,找出音乐作品中最能感动自己的内容,以培养对这部作品的深厚感情。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不断地重复才能达到目的,才能不断发掘作品更深入的情感表达。随着长时间的积累,相信教师们对音乐的理解一定会到达一个新的境界,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用心灵与音乐碰撞的过程。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体现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

音乐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教学目标之一。众所周知,传统的音乐教学把过程与方法视为手段,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程标准则把过程与方法视为目标,这就有利于学生改变音乐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音乐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音乐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或者说目标即在过程中,体现在方法上,即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音乐教师要在这种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一堂课。要找一个完整的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还要从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出发,以考虑音乐教学的顺序安排,要找出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有效通道。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找出从哪里人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他们尽快进入音乐。如果是一首短小的歌曲,教师应当根据歌曲的风格、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再创造;对于较大篇幅的欣赏作品,则应当设计哪些需要完整听,哪些需要重点听,哪些需要反复听,哪些是学生自己所能把握和理解的内容,哪些是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的内容,哪些地方需要提问,每个问题如何提出,提出后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等。对于一个好的音乐教师来说,每部作品的内涵不同,相应的教学顺序、教学切入点也应不同。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还要将有关的音乐基本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动中学”。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时,要做到“四个度”:一是教学时间上有宽度,在每一节课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不应少于课堂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二是教学活动上有广度,每节课至少要使95%以上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三是教学气氛上有浓度,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激情导趣,使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四是教学内容上有浓度,强调音乐的情感性和情节性,促进情感的内化。

新的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广大的音乐教师要抓住机遇,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并从学生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之一。

猜你喜欢
音乐情感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情感
台上
音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