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创设高中英语和谐学习环境的探索

2009-07-04 05:03周一丹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环境英语

周一丹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不注意保持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就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教师与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等。只有通过创设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和谐英语学习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在浙江省已正式全面实施,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的研究受到一线教师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英语教学急需在新课程的实施研究中探索出一个切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和谐英语学习环境。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思路讲解,造成了教与学的不和谐。新课程实施后,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究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以进行合理调整。促进和谐英语学习环境的形成,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意义

1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建立在五个基本理念之上,其中第二个是英语课程应力求提供多种选择以适应个性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优化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提倡积极主动地参与等三个理念。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j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和谐的英语课堂和课外学习环境是实现这些任务的有效载体。

2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要求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转变自己的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和发展的愿望,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实现教学相长。此外,还要承认、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他们创新,并设计有利于其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

三、和谐英语学习环境的实践探索

1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从知识传授到智能发展,从“学懂”、“学会”到“会学”、“乐学”是现代教学重心转移的主要标志,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改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渗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感受新科技信息的同时,增强对英语的兴趣。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一节课的效果主要是引入和重难点的突破。笔者认为在引入时创设一个适合的、有趣的情境非常重要,此时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使课堂教学形式焕然一新,并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于应用传统媒体(挂图、板书、小黑板、幻灯片)进行讲授的方式,充分展现了现代教学媒体形象、生动、动态、直观等特点,从而显著地提高课堂效率,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并提高了理解能力。

(3)启迪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综合了音响、图像、动画、文本等多种效果,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等表现形式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英语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但实践发现,滥用多媒体也会对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应使传统课堂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结合,即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融入传统外语课堂教学中。

2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新课程要求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活动,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但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往往重视任务设置而忽视了环境设置,所以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难易程度,选择相对合适的教学方式。

3合理调整课程内容以适应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研究、整合教材是新课程对英语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合理取舍,研究使用教材的方法,钻研、消化、选择、加工并逐步完善教材、发展教材,以实现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和谐。如在上模块1Unit4 Earthquakes时,备课组及时调整了之前的设计,引入了一些汶川地震的素材,为阅读打下了基础。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构建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学习环境,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并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通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同时,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爱好。此外,还要努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引导和鼓励他们,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

(2)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标准更加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潜能。

(3)宽容学生,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如在教学定语从句的过程中,起初学生在运用关系代词时总会犯错误,但一段时间后就慢慢地改正了。因此,在练习中,教师一定要耐心听学生表达,而不应急于纠正,要给予他们犯错误的空间。在纠错时,切忌生硬批评,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指出错误,然后教师总结。

(4)通过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与学生沟通,从而使他们更积极地学习英语。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英语课堂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理解和亲情,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5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课外活动。

(1)研究性学习活动。近年来,研究性学习是新课

改的热点,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学习个体与学习群体的学习活动相互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从而激活创新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将带给课堂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培养起一种蓬勃向上的学习精神和清新愉悦的学习心态,它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能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2)其它课外活动形式:英语手抄报的制作;英语角活动的开展;英语演讲比赛的举行;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海报的制作;英语之声的播出,等等。

6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素养,使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都得到发展。因此,面向全体除了要体现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应体现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英语课堂面向全体的含义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应体现为关注全体和关注差异的和谐,体现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发展的和谐。

7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构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和谐。严格地讲,大多数英语教师都只是在教有关英语的知识,他们只是把一篇篇英语文章拆解成一个个句子,再进行讲解。这样,学生虽然掌握了单词、句子的用法。但在口语表达上仍有一些欠缺。其实,英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英语教学应让学生学会应用,所以除了课本知识外,还要介绍一些背景知识。课堂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应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依据教材和教学目的,把知识放到具体的语言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消化、吸收。这样才能使学生实现有效地输出,从而达到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当好导演,及时指导学生活动,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操作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使用特定的词汇、句式、语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相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通过自由交际形成自如运用英语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

(1)正确输入语言知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克服汉语负迁移的干扰,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中创设自然情境,使学生自然地吸收知识;精选一些英语新闻或听力材料给学生阅读,或引导学生收听英文节目;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等,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组织学生上网浏览英文网页;带领学生阅读英文报纸或杂志书刊;欣赏原版电影。

(2)正确输出语言的方式:开展多种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报纸的制作与编排、用英语介绍旅游景点等。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语言输入与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和谐。

四、研究成效与反思

1研究成效。笔者以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叙事法等方法,对高中英语学习环境的和谐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1)构建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通过构建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如通过听英文新闻或听力材料,提高了听的能力,学生不再像刚开始接触听力时那样慌张了,还改善了听力策略;通过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等,更好地了解了外国的文化,为有效阅读打下了基础;通过上网浏览英文网页,欣赏原版电影等活动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由此产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动力,还感受到英语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个人生活的重要作用,从而坚持学习。这样就同时实现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和谐,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2)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就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真正体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只有每个教学环节都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此外,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还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3)实现了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统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方式对学习的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结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优点,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逐步进行自主探究。

(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自身修养,并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样才能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同时,教师还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和想法以及不同的意见。可见,只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有人格的自由和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5)合理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要根据需要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创新思维空间。新教材提倡教师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以有利于学生学得主动、扎实,且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6)通过开展研究性活动,学生获得了成就感。通过开展研究性活动,学生的多个课题都在学校的研究性成果评比中获奖。这样,学生就产生了较强的成就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率。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习能力也明显提高。同时,还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个获取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的渠道,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

2问题与思考。研究的不足之处:英语角活动的开展、英语之声的播出等都没能按原来的计划每周开展一次,而只能偶尔开展,且活动记录不全。

只有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构建和谐的高中英语课堂是一项大的工程,还需要各位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继续摸索、探究。

猜你喜欢
新课程环境英语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