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伴我行

2009-07-04 05:03董建忠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篮球场伤员轮胎

董建忠

在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将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阻,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然而,许多生活条件优越的青少年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对红军精神也缺乏认识和体验。在弘扬长征精神的今天,笔者以长征作为背景。设计了本课例,让学生在完成耐久跑、翻轮胎、搬运伤员等任务的同时磨练意志,增强团队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在课前准备中,笔者就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相关历史知识。

一、导入主题:重走长征路

“同学们,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我军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奇迹。红军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一上课,笔者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体验红军当年的艰辛,希望大家像红军将士那样勇敢、坚强、团结协作。”

二、热身活动:“找战友”

“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与围追堵截的敌人展开战斗。优秀的战士要有铁的意志,还要有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服从命令、听指挥。接下来的游戏就是考验大家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战友。”

笔者先任命各排的排头为排长,并佩戴袖标,要求各排长带领战士在一个篮球场内进行慢跑,并根据教师的提示在3秒钟内快速地找到战友,如“同宿舍的”、“一起就餐的”、“同桌的”、“鞋子相似的”、“衣服颜色相似的”、“体重相似的”、“身高相似的”、“发型类似的”等。

感悟:这个游戏改编自“报数找同伴”,变换内容之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起初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不知所措,但当找到同伴时,又兴奋地相互拥抱,从而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进入主题

板块一:“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沿篮球场所有的线,走跑交替变速跑)。“大家知道,红军历时两年,转战14个省,行程1万多公里,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把革命的火种带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笔者满怀激情地对学生说,“现在很多人沿着红军当年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以这种方式来传承红军精神。今天我们在操场上也来走一走长征路。”

学生先观察篮球场上所有的线,包括中线、边线、三分线、三秒区线以及用其他颜色区分的排球场的线。各排长手握“火炬”,带领战士沿着这些线前进,并根据笔者的提示做慢跑、快跑、慢走、快走交替练习。另外,在走跑的过程中,队伍还要避免穿插。笔者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雄壮激昂的乐曲中队伍井然,情绪高涨,练习也很投入。

感悟:这个练习利用一个篮球场上的线,以走跑交替的变速跑形式来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通过情景设置和气氛渲染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练习的主动性。由于采用了走和跑相结合的方式,虽然运动强度大,但学生都能克服困难,并顺利完成任务。

板块二:“战略物资大转移”(翻、滚卡车外轮胎)。在学生休息的时候,笔者对他们说:“在长征路上。前面有敌人的阻击,后面有敌人的追杀,而且还要对付恶劣的自然环境,经常要把战略物资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就用卡车轮胎作为战略物资,大家要像红军那样既快又好地把物资转移到目的地。”

在另一个篮球场上平放4只重约35公斤的卡车外轮,学生按顺序,每人把轮胎不断地向前翻转到终点,然后扶起轮胎,把轮胎滚动回起点,由后一位同学继续进行。以此接力完成练习。

感悟:35公斤重的轮胎对学生有一定挑战,许多学生还是第一次翻转这么大的轮胎,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情绪也特别高涨,连小个子都能坚持完成,操场上加油声此起彼伏。翻滚轮胎发展了学生的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和协调性,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板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有障碍的耐久跑)。“同学们,红军爬雪山、过沼泽、渡大江,历经千难万险才会师延安,是红军将士不屈不饶的精神造就了伟大。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有障碍的耐久跑,希望大家也发扬红军精神,相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学生在练习前先了解了障碍物的象征意义和过障碍的方法。如翻越跳箱,象征爬雪山;在体操垫上匍匐前进。象征过草地;连续跳过轮胎,象征过沼泽;跑过体操凳,象征过大江大河。练习时各排战士一路纵队在篮球场上慢跑,遇到障碍时有秩序地通过,避免队伍穿插。笔者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在音乐的感染下斗志昂扬。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情怀。

感悟:在跑的基础上,学生还完成了翻越、爬行、跳跨等其他动作,这些动作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增加了耐久跑的强度,学生十分投入,操场上非常热闹,学生对原本不太喜欢的耐久跑变得趣味盎然。

板块四:“一个都不能少”(运送伤员,负重合作往返跑练习)。“长征的历程也是战争的过程,无数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有无数战士在战斗中负伤。红军医疗队员在医疗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救死扶伤,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说到这里,就为学生分配了另一项任务,“我们也来当一回医疗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所有伤员既快又稳地搬运到安全地带,记住,一个都不能少!”

笔者先讲解、示范如何根据伤员的受伤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搬运方法:重伤员采用4人抬运的方式,头部受伤采用单人背驮的方式,脚受伤采用三人手搭担架的方法……搬运时,医疗队员和伤员互相配合,搬运者要在快中求稳,动作轻柔,以免增加伤员的痛苦。练习开始后,学生8人一组,4人扮演急救队员,4人自由扮演重伤、头部受伤、脚受伤的伤员。运送距离15米,到达目的地以后再互相交换角色往返进行。

感悟:运送伤员是紧急救助中的一项技术,在长征的主题情景下。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很高,合作也很自然。针对不同程度的伤员应该采取不同的搬运方法这一情况,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三种典型部位的受伤情况,与实际生活联系贴切。使他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板块五:“缅怀烈士,自我激励”。“同学们,红军30万大军到达会宁时只剩3万人,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更是数以百万。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如今幸福平安的生活。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共同缅怀那些筑起民族脊梁的革命先烈们。”然后,笔者就和学生一起闭上眼睛。在下课前,笔者又和学生一起高声朗诵毛泽东同志写的《长征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本课小结

下课后。笔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学生对本课的感受,同学们觉得虽然有点累,但是都认为能坚持下来。有位男生说,当他跑不动的时候想想如果真的在战争年代,掉队就意味着失去性命,所以咬牙坚持过来了;女孩子们则纷纷表示红军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战胜敌人,真的很伟大;还有一位同学说最后在大家高声朗读《长征七律》的时候,自己热泪盈眶,心情实在太激动了……对于这节课。笔者认为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负重能力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情景设置合理自然,贯穿全课,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体验真实有效。在这种良好的情感、态度基础上,学生的体育技能得到提高。团队合作得到加强。实践证明,在耐久跑以及综合素质练习中,充分运用纪念红军长征的历史,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篮球场伤员轮胎
狗嘴夺球
脑筋急转弯
世界上最酷炫的篮球场
“蜂窝”住进轮胎里
大轮胎,玩起来
军医教你战场上如何自救互救
暴走的轮胎
蓝色生命线
蓝色生命线
汽车的轮胎上为什么要有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