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2009-07-04 05:03石美红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书籍课外阅读习惯

石美红

在学校营造读书氛围,开展阅读活动。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也是着眼长远的教育。比通常的思想教育、政治说教有用、有效得多。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外阅读提到育人的高度。并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以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育人作用。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引领学生正确感受阅读的意义

有人曾说过,“阅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学生的文化构建和人格构建。这样的构建只能在与前人、与作品的‘对话中完成。”经典是经过历史淘洗和时间筛选的作品,是超越了时空和文化局限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指向心灵,引导生活,促进成长。阅读经典作品,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认知水平、加强思想教育、锻炼想象能力、丰富情感世界、强化语言应用。名篇美文,给人以自由潇洒、变化多端的美感;鸿篇巨制,让我们体验到思维的美好、感受到亲切;圣人警句,可以磨砺自己的思想;历代诗歌,带我们进入想象的天堂;名家经典,会让我们的心也随之跳跃……由于有时代的局限,经典作品并不都是完美的,但这就是文化。我们只有真诚地尊重经典,静心阅读经典,悉心品味经典,才能达到培养人格、提高素养的目的。许多伟大人物都是在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的陶冶下形成了非凡的精神文化和艺术素养的,毛泽东、鲁迅、郭沫若等都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他们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艺术方面,都把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与他们自小受文学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对青少年进行荣辱观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通过课外阅读,并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养成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勤俭诚信的美德。

二、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阅读的内容

学生的阅读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喜欢读政治类的,有的喜欢读军事类的,有的爱读历史,有的爱读文学,有的则爱读与琴棋书画有关的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专门性的书籍来阅读,以发展自身的爱好、特长。但由于他们的辨识能力较差。加上目前出版的阅读刊物良莠不齐,所以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

1选择与学生的丰富生活密切联系的书籍。在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读与他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他们就会感到十分亲切。同时,又因为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也较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因此,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或要参加重大活动时,笔者就会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或动员。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笔者就结合集体训练,选择了《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他们阅读,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参加大队委竞选时。则适时选择一些动人篇章让他们阅读,使之热情高涨,这样就能对学生形成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2选择与学生的纯真心灵息息相关的书籍。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具有幻想性的故事。如童话故事就具有很强的幻想性,其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其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与童话比起来。它更具有现实意义。如针对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的实际,科幻小说里就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同时,好奇也是孩子的一大天性。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正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对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充满了兴趣。

3选择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书籍。陶行知先生曾对儿童用书的标准提出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要评价一本书的好坏,就要以它有没有引导人们去实践、去思考、去产生新的价值为主要标准。所以在给学生推荐书目时,不仅要有让他们去欣赏、去感悟、去领会的书,还要有让他们读了后愿意努力去实践和探索的书。如一些小实验、小创造等,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实践愿望。当然,我们也可以推荐一些书让学生去思考,使其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社会。如《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一书,学生读了以后就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并明白保护环境、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不可推卸的重任。

三、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并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应该站在较高的境界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敦促他们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惟有如此,才可能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六大方面的阅读习惯:

一是以读书为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一定要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并把书籍当作产生快乐的源泉,这样才能收到显著的阅读效果。相反,如果带着一种不悦的情绪读书,甚至把书籍视作一种负担,其成效就自不待言。

二是形成有意阅读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同一件事情,有意与无意地做,其结果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意阅读由于精神较为集中,注意度较高,信息刺激也相应较深,其效果会显著优于无意阅读。

三是专心致志的阅读习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惟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读书要尽力排除杂念,尽量少受外界干扰,即使受了干扰,也要抵制诱惑、纯净大脑,并专注于“别问我是谁,请让我面对”的书香世界中,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是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清代学者陆陇其指出:“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工夫只在绵密不间断,不在速也。”读书在于积累,一滴水不可能穿石,一日功不可能砌好长城。唯有锲而不舍,方能达到金石可镂的境界。

此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养成广泛阅读和精深阅读的习惯。广泛阅读和精深阅读各有优劣:前者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加人生感悟,但容易导致浮浅;后者则有利于拓展思维的深度,培养钻研的意识,积淀人生智慧,但容易限制眼界。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灵活选择相应的阅读方式。

猜你喜欢
书籍课外阅读习惯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习惯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上课好习惯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