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09-07-04 05:03高俊义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实效性教材情境

高俊义

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有人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一勺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咽下。但如果把一勺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将一勺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同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背景,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从而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学好数学。在教学“比与生活”时,笔者拿出一瓶同学们常喝的早餐奶,问学生:“这种早餐奶,奶与纯净水的比是6:4,请同学们讨论一下‘6:4说明了什么?”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机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呢?”学生们的情绪更高涨了。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诸多解题方法,都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笔者指出今天学习的新的解题方法——按比例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教学,止学生人入动手、个个参与,学生对号入座选择自己实际操作的目标,从而赋予了学生热情和毅力,增加了勇气和信心,让全体学生以极大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前品尝“学以致用”的成功感。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恰当引出数学概念

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许多小学数学概念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而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递进式发展的。所以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概念的感知过程,引导学生渐渐“逼近”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实例,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恰当引出数学概念。在一年级教“8”时,笔者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将数与具体实物结合。先引导学生数8枝。铅笔、8本书、8张课桌、8辆汽车等他们熟悉的事物。第二步,从具体实物抽象出数。运用计数器或算盘上的算珠,表示8支铅笔、8辆汽车等。这种表示比数字具体,比实物抽象,是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第三步,让学生认识数字符号“8”。进行实际应用,数出8块玻璃、8个同学、第8张纸、第8面小旗等。这样引入概念不仅使学生明确了“8”的数值意义,而且为下一节讲8的组成和分解打下了基础。

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进行数学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要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长期以来,教师扮演着教者的角色、权威的形象,却没有将学生的自主发展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来,使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进行数学训练时把思考、发现、创新的时间和过程还给学生,使学生探有方向、议有主题、思有过程、做有实事、学有兴趣。例如,在处理百分数应用题:“一个小水电站去年发电40万度,今年计划比去年多发电25%,今年计划发电多少万度?”时,教师不宜直接讲授,而应引导学生与同类的分数应用题“一个小钢铁厂去年产钢100万吨,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四分之一,今年计划产钢多少万吨?”放在一起让学生类比。因为学生知道25%和四分之一的关系。不需教师讲解就可以很容易得出这道百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数学训练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本练习册上有这样一个习题:已知三角形面积是18,周长是12,其内切圆的半径是多少?对于这一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探求真伪,因为周长是12的三角形面积不可能是18(最大面积是4、3),这种探究十分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批判意识,从而培养从“学会”到“会学”的学习习惯,体现教学“新”、“乐”、“实”的风格。

四、挖掘教材生活因素。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应注重“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教学时,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整体的思想,注意挖掘教材的生活因素,善于组织、提炼学生熟悉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以数学的知识为载体,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的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让学习的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中。现行数学课本中的“习题”大多是“常规问题”,应该叫“练习”而不是真正的数学问题,更有必要在其中引入生活因素。例如1228÷38是个简单的常规练习,我们可以把它改为:每辆军车可载士兵38人,现有1228名士兵要去训练基地,问需用军车多少辆?在学生得出带余数的商后,要根据问题情境确定结论,自然进行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生活因素不是呆板的,解决这类问题非常有利于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如问题:李名家离学校1500米,何谅家离学校800米,李名家与何谅家相距多少米?学生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情境设计,然后分三种情况讨论。最后运用数学知识得出结论。

总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使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并快乐轻松地学习数学。

猜你喜欢
实效性教材情境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教材精读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