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执行力及其强化策略

2009-07-04 05:03张湛军秦宗超龚升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执行力愿景目标

张湛军 秦宗超 龚升峰

“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细节造成的差距》的作者汪中求的这段话很耐人寻味。当前,中小学管理效力呈减弱趋势,工作效能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增强中小学的执行力,提高中小学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能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中小学执行力的概念

我们认为,执行力就是一个团体实现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能、执行规章和纪律的能力和力量。执行力主要由4个因素合成,即规范、流程、技能和意愿。规范就是规章、纪律和要求,它规定了行为的边界,明确了作为和不作为。流程包括工作程序、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其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和针对性制约着工作效能和执行力。技能包含了技术和能力,既指团体整体的技术和能力,也指个体成员的技术和能力,对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意愿就是团体成员对团体愿景、工作事项和规范的认同度,认同度越高,意愿就越强烈,执行力也就越强;反之亦然。

中小学是社会的一个团体,它有其他团体的相同点,也有其特殊点。我们根据一般执行力的含义并结合中小学的特点,对中小学执行力给出了以下定义:中小学执行力就是实现学校既定战略目标、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和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执行各项规章和纪律的能力和力量,是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计划、学校决策转化成为学校发展壮大、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理想放飞的关键。

二、中小学执行力弱化的因素

中小学执行力包括个人执行力和学校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它来源于学校校长和学校行政一班人自身的综合素质,依托于高效的管理机制。中小学执行力弱化的因素主要有:

1学校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实效性较低。主要表现在:①学校没有建立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完善,无规可依。②学校制度缺乏科学性,本身不严谨,漏洞百出。③学校管理制度虽然齐备,制度本身也很严谨,但不切合学校实际,难以操作或执行,执行者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④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执行的结果没有评价,没有处理。⑤责、权、利不清。管理者出现了大量的越位行为,形成执行力为“零”的状况。

2执行流程过于繁琐,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学校的行政化倾向明显,出现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指导思想落实指导思想的工作格局。大小事务要开会研究布置,反复商讨,销蚀了人的意志。②工作事项的提出和执行需要层层请示、审查,运转周期长。③工作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往往做事的效率不高。

3缺少良好的执行方法。主要表现在:①激励不足。学校对完成工作任务或超过工作目标的教职员工不予奖励、不及时奖励或奖励打折扣,给教职员工留下了完成工作任务与不完成工作任务一个样的表象。②知识和技能匮乏。对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不了解、不接受、不掌握,无力或无能完成工作任务。例如,由于理念、方法和技术的积累不够,不少中小学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都没有力度。③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力。在执行时没有触动教师积极行动的“自愿”因子,对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关键环节,或者是群众最关心、最敏感、也是最能考量管理者素质的小事、小细节处置不当,得不到教师群体的认同,影响了执行力。④职能交叉,责任不明。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和管理权限,划分事权不合理,谁主办、谁协办不明确,出现了推诿扯皮等现象。⑤工作人员的能力较低。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公文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认识能力较低,出现了“不作为,乱作为”、“执行政策不到位”、“纪律涣散”、“不适应”等问题。

4没有建立学校的共同愿景,没有形成学校精神。学校共同愿景是学校全体员工认同、向往并愿意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有的学校没有制定远景规划,也没有近期工作目标,工作随心所欲;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工作目标,但不切合实际,且缺乏梯度,难以实施,从而达不到以目标凝聚人心的效果;有的学校目标缺乏群众基础,教职工不予认同,同样难以形成共同愿景,难以调动教职员工的内趋力。学校精神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的结果,对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由于没有形成学校精神,教职员工缺少来自学校方面的精神支柱,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甚至出现了“60分万岁”、“差不多”、“过得去”、“等收场”等模糊认识,导致学校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三、强化中小学执行力的对策

中小学的执行力涉及人的素质、体制、机制、方法措施、资源要素整合等许多方面。强化中小学的执行力,需要每所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归因,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

1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系统的督查机制、严密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2提高人员素质,强化执行意识。提高干部、教师两支队伍的素质,使普通教师树立起较强的责任心,实现中层教干有进取心,学校领导有事业心。同时,还要正确选人、用人,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文化氛围浓,权力意识淡,学校干部要想顺利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其政治素养、能力水平、人格魅力等都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同。因此,要把那些公道正派、廉洁勤政、求真务实、实绩突出的人提拔到学校的管理岗位上来,以充分体现人才的自我价值和在组织中的位置,求得执行力的最大发挥。此外,还要强化执行角色意识。学校领导班子要加强自身建设,以敏锐的观察力、勇于创新的突破性思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勇于吃苦的工作作风来影响学校成员的态度,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

3构筑共同愿景,提升教职工的工作意愿。如果没有教职工的认可和积极参与,宏伟的目标、远大的理想都将无法达成。实践证明,学校的办学理念、愿景目标得到教职工的认同度越高,实践中的执行力就越强。因此,要增强学校的执行力,就必须构筑共同愿景。

4选择科学、恰当的管理策略。建立简化、明了的办事程序,努力实现办公现代化,善于把大的目标细化成若干个小的目标,把困难的目标细化成若干简单的目标,把整体目标细化成阶段目标来执行,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含糊不清,避免执行起来无所适从。领导班子要能在较大的压力下坚持正确的目标和观点,使学校的所有成员都感受到自己坚定的信念,取得信任和支持。同时,还要加强沟通,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争取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认可,自上而下形成执行合力。

5凝聚团队执行合力。学校执行力的高低取决于管理团队的整体表现,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团队执行力的建设。建立协调一致的工作关系,切实提高校长的执行力。校长要善于团结协作,在执行中凸显人文关怀,和师生保持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并在执行中及时跟踪、反馈、调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强化学校中层的执行力,中层干部必须严于律己、对工作精益求精,才能在教师中树立威信,并增强执行力。

猜你喜欢
执行力愿景目标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一起向未来
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定海神针”
愿景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中小学愿景型领导的现状及改进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
提升执行力 做行动的巨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