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滋润学生的心灵

2009-07-04 05:03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校园文化青少年

袁 菲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音乐的教学目的不只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形态层面上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判断力,更重要的是基于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塑造。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通过全面挖掘音乐的本体功能,能促进学生人格品质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音乐德育渗透教育

音乐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唱歌、识乐谱,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欣赏音乐,并通过音乐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深层发展,素质教育得到了全方位的实施,青少年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美感熏染下,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水准,陶冶了高尚情操,并促进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把德育融入美育当中,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行能力。教帅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腱。

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就是凭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来进行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的教育,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以美辐射,把音乐教育渗透到其它教育中去,充分利用美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格培养。音乐艺术教育对人深层素质的滋养与开发,是其它任何教育都难以企及的,更是无法替代的。

根据校园文化中音乐教育的特征、功能、主要内容等,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来促成青少年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他们从音乐自娱升华到人格的完善。其中,在音乐文化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了解音乐教育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爱国思想是国民精神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校园音乐文化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感染人、蕴含情意的音乐主题教育人。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如《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都歌颂了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合唱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在解放战争中,优秀的革命音乐家们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旋律优美的音乐歌曲,如《东方红》、《绣金匾》等,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以教材内容为主,以教材以外的音乐歌曲为辅,选择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歌曲,从中挖掘音乐歌曲中的德育因素,并结合不同历史背景讲解歌曲中的内涵。

1在唱歌活动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唱歌活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应当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如《歌唱祖国》、《爱我中华》等歌曲,以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等。

2在音乐欣赏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音乐可以组织和协调人的意志和行为,传达交流思想和感情,从意志道德等方面对中学生产生影响,激起潜移默化的力量。在学校里,笔者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精心选择每天的晨曲、课间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实践证明,随着“课前一支歌”活动的深入开展,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笔者还有计划地选择每周一歌,并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展开丰富的联想,真正陶醉于音乐、歌词中,这样,他们的精神得到了陶冶,灵魂得以净化,思想得以升华,心情好了,精力也更加集中,听课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运用音乐教育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艺术教育融思想教育于一体。因此,要在注重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的同时,也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配合。

在音乐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给青少年学生讲述一定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知识及意义,还可精心组织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专题讨论。比如,可让学生将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比较,并组织他们认真讨论,以正确引导他们。同时,亦可播放一些《祖国颂》之类的歌(乐)曲,使学生们逐渐领会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独具个性的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审美教育,音乐具有审美、陶冶情操、修养品行的功能,但音乐歌曲中也有糟粕。例如,当前,许多学生都热衷于追“星”,明星们的音乐歌曲成了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但在这部分音乐中,有些音乐旋律萎靡,歌词消极;有些歌词含意不清,语句颠倒,逻辑混乱,重金属音乐中充满暴力倾向,等等。此外,一些“明星”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丑陋,如有些人的道德操守受到人们的质疑,如果学生盲目追“星”,其身心会受到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歌曲的优劣、美丑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释疑音乐所塑造的形象,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理解美、认识美,学会鉴赏音乐美,从而培养起美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因势利导,精心设计教学,在根据音乐教学内容,教学唱歌、识谱、欣赏和综合训练时,教师还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要选用内容健康、旋律优美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这些反映了学生积极向上、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精神风貌的歌曲,还要积极营造音乐学习、音乐欣赏的课堂氛围,并结合教材讲有关音乐的故事。

另外,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与表演,通过创作来表现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如对民族音乐用典型的民族舞蹈动作来加以表现,以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同时,其心灵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整洁大方、自然端庄的外表形象,更要注重内在修养——师德修养,并积累、掌握扎实的知识和音乐技巧。孔子的“善美合”是音乐教育的最高境界,即教好学生音乐的同时,也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总之,好的音乐可以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学生,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在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校园文化青少年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