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学生精力转移的结构

2009-07-04 05:03付安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内化学习态度精力

付安平

学生精力转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结构复杂多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规可循。具体地说。它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又由大量的可变因子按一定的变化规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精力转移结构中的每一个子系统对精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影响,且每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一、学生教育的结构

学生教育主要由环境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构成。环境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如图1所示。学校教育是环境教育的主体,它由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课程标准、育人标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教育活动。活动的目的性强,目标明确,方法科学,且效率高。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也是育人不可缺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家庭教育一般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对学生的成才作用主要体现在补充和加速学校教育内容的内化速度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可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社会教育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条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上的工作成果要通过社会环境的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与培养标准进行比较,然后对教育内容进行取舍,且逐步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结构。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很多,但总的说来可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即教与学,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外因为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教育给学生提供教育内容、教育场所、教育方法、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接触最佳信息。取得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学业成绩。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内因主要有学生的智力和主体地位(主要是学习态度),智力是学生内化教育内容的前提,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智力水平,学生才能选择有用的信息,然后才能准确、有效地同化教育内容,最后才能将其内化为自身品质。若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智力,再好的教育内容也无法变成其学业成绩。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是学生内化教育内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决定着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内化速度和效率。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时。他们就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加速知识的内化速度,从而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若学生积极性不高或持否定态度。他们就会减少对教育内容的有效接触,消化吸收能力也会降低,甚至抵制教育,对教育内容的同化作用降低,更谈不上内化。此时,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低,甚至还会起负面教育作用。

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形成的内外因中,内因是根据,但外因是关键(不同于成人)。由于学生的智力潜能要转化为现实能力,而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又有赖于环境教育。智力的形成要靠环境教育才能实现,积极学习态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环境教育。由此可见,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真可谓教育——责任重于泰山。

二、学生精力转移的结构

学生的精力分配主要受品德、非智力因素和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三个子系统支配。其精力转移结构如图3所示。

1x轴表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层次维。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气质、态度、理想、信念、习惯、愿望、信心、毅力、勇敢、情绪、爱好、恒心、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义务感、光荣感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但笔者认为,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角度出发,将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界定为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并没有完全覆盖直接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非智力因素,习惯、学习态度、自尊心、自信心也同样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也应列入狭义的非智力因素范畴中。非智力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第一,兴趣对学生学习起引路和定向作用。学生的初始学习目标定向往往取决于兴趣。积极的兴趣使他们渴望认识世界和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使之精力、注意力及时间分配指向于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达到自发转移精力的目的。

第二,动机、情感、兴趣和意志状态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直接动力。促使其形成学习主分配中心。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的相互结合转化,他学习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持久性,可稳定学习的主分配中心,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并影响他们的精力分配。在愉快、兴奋,能得到教师肯定和爱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时,学生的学习也会表现出很强的活力,效率明显提高,反之则降低。兴趣的吸引力可直接吸引精力,为学习提供动力。意志的动力作用表现为克服困难和学习耐力。并保持精力的分配量。

第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分配中心起强化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会使他们退却或丧失信心,这时,理想、信念、动机、义务感、意志就会对学习起强化作用。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从而延续和强化学习的主分配中心。

第四,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主分配中心起维持作用。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习的主分配中心起维持作用。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习主分配中心保持稳定,当学习活动遇到困难,产生波动时,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对学习主分配中心进行维护,并对学生精力的偏移起限制作用。

2Y轴表示学生品德层次维。它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它是后天教育、环境及个体自我实践活动的结果,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阶级性。品德是学生对客观事物采取的主观态度,才能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品德调节着才能的运用,并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青少年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观、道德规范的灌输和行为指导,对其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理想、无产阶级观点、劳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遵纪守法、社会主义公德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并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科学、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政治态度和无产阶级世界观。其中,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可保证学生主要精力的投放方向,提高青少年的精力利用效率,对其精力转移起导向作用。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起第二动力系统(精神动力)的作用,它会培养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努力拼搏的学习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并成为其产生远景动机的源泉。

3Z轴表示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层次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能力上。优秀教师具有敏锐的教育机智,会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情景,能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最短时间内,将教师按教育教学目标进行综合整理后的知识具有导向性地输给学生。并吸引他们的精力,使之迅速形成学习主分配中心。同时,学生利用教师培养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自我学习,打破了时间界限,相对延长了深刻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的时间,为学生将知识内化和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提供了保证。

猜你喜欢
内化学习态度精力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
“精力”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