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09-07-04 05:03董兰生杨德科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定势语言文字材料

董兰生 杨德科

摘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语文教学规律、教师的教学思想三方面进行思考。读、说、练是对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技能训练读说练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要在教学中完成这一任务,就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语文的教学规律、教师的教学思想三方面思考:①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直观感知和形象思维为主。②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读、说、练这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来完成,即感知认识、加工积累和实践应用三个阶段。③从教师的教学思想来说,读、说、练是对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能保证目标的完成。

一、以读为主线。收集信息.感知材料

读是阅(朗)读主体调动视觉器官,在听觉器官的参与下,经过思维协调、收集阅读信息,并根据自身的理解基础、好恶习惯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取舍和渗透积累的过程,从而达到以读导说的目的。

1初步感知,认识材料:它包括两条线,第一条线是学生自主性地朗读和阅读训练;第二条线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阅读教学指导练习。

自主性朗读指的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朗读习惯、诵读规律中通读阅读内容。通过读的感知认识,拓宽朗读的涉猎面,使词汇量更加丰富。但对学生个体没有词汇量和朗读篇目的具体要求,而应使他们在读中感知语言材料的直观载体,如词语、精彩语段、常见常用的语法句式等。从而逐步培养爱读、愿读、见书想读的习惯,并为各种信息材料的摄入创造心理接受基础——我想读、我读过、我知道。

教师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练习是指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可把一段话、一篇文章作为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直观载体。使他们通过自读(浏览式)、诵读(找出精彩部分)、研读(读出情),能知其文字、清其结构,并在脑海中有一定的信息储存,从而加深对某段话或某一篇课文的感知认识。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读中想一想,划一划或写一写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认可与赞扬,并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读中有创造性的发现。当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就要逐渐扩大为对一个单元课文的理解。通常,一个单元里的文章都有共同的特点,要么全部是写景,要么全部是叙事,要么都是体现的人文精神或科普知识,等等,从而能够探寻出这类文章的学习规律,并作为学习其它文章的范例。此外,学生还能在归纳中体会感知,在感知、辨别中吸收文章的精华,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2随意积累。储存材料:纳文章之精华,融汇积聚,变我读文为我有文。无论是自读、诵读还是研读,其基本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阅渎指导下有收获、有积累。对一些精彩语段、名家名篇的写作思路、典型的写作结构等语言材料,通过阅读的认识积累,逐渐记忆、储存。这样,才能在读中学习名家名篇,才能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使自己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和个体本身的语感有所发展。由于在这个过程中的活动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对阅读的材料作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反应。在对文章进行了赞同或反对的对比性判断后。就会自然地转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因此,在前期的阅读积累过程中充分体现阅读的随意性是很重要的。要在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有规律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通过广涉及、大量阅读、反复出现同样的文字材料等,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和储存语言材料。随着词汇量及感知表象等语言材料的丰富储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二、以说为核心.反馈信息,加工材料

当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储存了语言材料后,如要实现灵活运用.就还需训练自身的表达能力,即必须对储存的信息材料进行梳理和叙说。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线索,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有条理地讲述,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更具条理性和概括性。这样,在需要表达时才能做到为己所用,并提升表达能力。

1思维整合,抽象材料:通过大脑的再认识、加工和整理.把直观认识的材料整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抽象语言材料。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点拔、引导的过程,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对感知、积累材料的分类、梳理、吸收、舍弃的过程。学生要逐渐把教师提供的教材所呈现的材料和自己亲身经历的直观语言材料进行思维的调整、梳理,并根据自己的说话内容、说话动机重新构思、组织说话材料。这样,就能使自己对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经过实际使用、调整梳理和思维整合,把字、词、句的积累和理解,语法或句式的使用习惯等抽象为自己认识、理解的语言。

2反馈巩固,检验材料:让学生把自己积累、抽象的语言材料在实践中通过说的练习反馈、检验,以逐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口头作文能力。说的实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即通过在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并在实际语境中对自己所说的话进行自我对比、自我判断,以检查自己是否把话说得清楚、具体、完整,是否有主题,别人听得是否明白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语感和语言环境,把自己的叙述内容调整成符合语言交流实际的语句,从而能够有重点、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及口头作文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及复述课文内容的练习,是提高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身的语言,从而丰富和规范其语言,并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但应要求学生将复述内容与自己的真实想法结合起来,使储存的语言材料活化为他们的语言能力,从而真正丰富自身语言。

三、以练为平台。再现信息。运用材料

语文教学的练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交际和习作练习中。经过交际和习作的实践应用,帮助学生把感知、积累的语言材料定势为自己能够表达的语言,从而活化材料,用出自己的特点。

1内化练习,定势材料:学生在说的训练中解决的是思维的条理性问题.但对已储存的语言材料还要通过自身的思维定势进行系统练习,内化和吸收为自己终身固有的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内化练习包括:学词造句的练习、连话成段的练习、组段成篇的练习、精彩话句摘录的练习等。因此,要把练习作为基础平台,发挥写的基础作用,突出对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内化和运用。并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交流训练等与课文内容的结合。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将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由口头表达向书面语言转化,如写发言提纲,抄写课文内容等;二是对课文内容及结构进行仿写。如学了《索溪峪的野》中对山野、水野、物(动物)野的并列式描写结构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材料来表现

同一主题。这样,通过仿写课文的写作特点,并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题材和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学生经过系统、内化地训练,就能在字、词、句等方面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再通过仿写的定势练习和说的思维整理练习,把字、词、句和写作方法较顺利地内化为自己的个人语言能力,从而初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

2实践应用,活化材料: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会读、会说、会写,从而灵活应用语言材料。之前所说的定势材料既指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的定势,也包括字、词、句、段等随意积累的自然定势,但能否把定势的材料用好、用活、用出自己的特色,还需指导学生回归生活实践,在实际应用中活化材料。活化材料的训练方法主要有:

(1)片段描写训练:把口述内容完整地写到作业本上,由于内容具体,且便于描述,学生易于直接写成片段作文,从而较好地完成从口头作文向书面作文的过渡。

(2)命题作文训练:由于有说话和片段描写作基础,这就分散了作文的难点,并降低了写作坡度。学生能自主地写生活感受,写自己喜欢或难忘的事物等,且有了较自由的写作空间,从而实现了写作能力的较快提高。

(3)语言文字的分项目训练:在具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侧重的分项目练习,如字词积累练习、修辞手法的应用练习、写作练习等,以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应用表达能力。使他们的语言练习内容在分项目训练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应用中随时获得反馈的信息。以及时矫正自己的语言行为。同时,还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认知结果进行高度提炼、概括,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活化为自己的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掌握更扎实、更广博、更灵活、更具创新性。

(4)语占文字的综合训练:这里的综合主要是指教师认识的综合和对学生指导思想的综合。其中.教师认识的综合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要综合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一些次要目标,如讲背景、记作者、分析情节、描绘精神形象、挖掘内容因素等,要明确文章是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凭借和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感性材料,而不能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造成“语文教学耗时长,效益差”的后果;对学生学习指导思想的综合,则指的是要在教学中抓好语文知识教学和基本功训练,在平时注重字、词、句、段的积累教学,为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获得奠定基础。同时。还要把课文看作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指导他们在学习中把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还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意志品格、科学的学习习惯及较强的审美感知能力等。

总之,要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完成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知、情、言、行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定势语言文字材料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可爱的小瓢虫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材料
摇摇鹅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