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培养

2009-07-04 05:03晁继锋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情境思维

晁继锋

摘要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本文就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启发兴趣情境参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就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启发引导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讲解应该是“开而弗达”、“引而不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并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不能进行“满堂灌”,以教师的思维完全代替学生的思维,否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说起。

例如,当教师以良好的导人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之后,学生就渴望知道得更多。这时,教师不能和盘托出。而应提头留尾,或选择一二,余者让学生自己探求;讲到紧要之处,教师又可以停顿一下,及时启发学生讲述后文,这样,他们就会大胆创新;在课堂小结时,要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故意留下,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钻研,以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大门。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就要在教法上多下功夫,善于积累素材,驾驭语言,声情并茂地将寓意深刻的俗语、脍炙人口的诗歌、通俗易懂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幽默省人的漫画等引入课堂,并适当运用图片、现代多媒体等手段,这样,学生就会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积极地去分析、比较、研究,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三、创设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并由此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探讨,使学生主动追求知识,创新知识,并唤起他们创新的激情,逐渐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时,用多媒体打出一幅英国大主教贝克莱在悬崖边高吟“存在即被感知”的漫画;在讲“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时,播放一段2008年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援助”的视频,等等,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起到创设情境,引发深思,激活思维的效果。

四、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殴疑,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设疑时,先要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他们通过自己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商品”这一概念时。就可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问:①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②医院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③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同意吗?④你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⑤判断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什么?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创新性都得到了训练。

五、鼓励求异

学生都有好奇、求异的天性,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一般来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掌握一个问题更可贵。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摆脱原有的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束缚,要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提出新设想、新发现,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而使他们树立起敢于创新的独创精神。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曾就“法国对圆明园铜兽首进行拍卖”一事进行了讨论:有人说不能拍卖,当时是强盗行为,理应归还中国:也有人说回归祖国应该走合法途径;还有人认为先留在法国吧,还能向世界宣传一下中国文化,等以后有经济实力再把它们买回……学生们众说纷纭。分别从不同角度谈了不同的认识,可以说对问题的思考还是深刻的。教师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启发,并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想法就会有质量了,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独创性的目的。

六、重在参与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对学习能起到推动作用。因此,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应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并给予他们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其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从而形成师生问的能动交流。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于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即教是为了不教。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笔者就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生活题材,并结合价值量、劳动生产率、供求关系、成本、经济效益等知识加以分析。学生为了搞清这些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市场进行了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后,他们在课堂上的发言有板有眼,气氛活跃,论述深刻。学生参与教学无疑极大地拓宽了认知空间,还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认真研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迎接挑战。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情境思维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