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洋思人学洋思”谈“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实施

2009-07-04 05:03童伟刚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师德中学培训

童伟刚

有人称洋思教育是一个奇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独创的极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并由此衍生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口号和昭示。乍一看,很不容易理解。在赴洋思考察学习时,我们着重就其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作了一些探究,先是在主教学楼大门左侧的标语牌上发现了这句话,之后又查阅了一篇《洋思人也要学洋思》的报道,才得以明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师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放弃“教好”每一个学生,更要通过“洋思人学洋思”,不断地提高和增强能够“教好”的素质和技能。

一、“洋思也要学洋思”的内涵

1“青蓝工程”。“青蓝工程”实际上是新教师学洋思。洋思中学扩班增容的速度是很快的,每年都要招进一批新的青年教师,但“刚进洋思门,不算洋思人”。学校先是利用暑假,组织招聘的新教师先参观校史陈列室,介绍洋思经验,向他们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讲座,引导他们展开大讨论,以使之迅速地融入到洋思的氛围中。

然后,启动“青蓝工程”,让新教师向骨干教师拜师,实行一对一结对,捆绑考核。要求徒弟的教学进度比师傅慢1~2节课。徒弟必须一节不漏地听师傅的先行课,师傅也必须一节不漏地听徒弟的汇报课,对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师傅要保证其很快地成熟、老练起来,并成为教学能手,使新教师一上讲台就不走弯路,课上得和骨干教师一个样,以成为名副其实的洋思人。目前,在洋思中学工作不超过3年的青年教师占到了三分之二,他们都是通过“青蓝工程”快速成长起来的。

2洋思老教师也要学洋思。洋思的教改经验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蔡林森校长要求,洋思的老教师也要学洋思,也要坚持学习,以及时更新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校本培训就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形式和载体,其主要形式有四种,不论新老教师,必须全部参加。

一是坚持假期校本培训。每年寒暑假,新老教师都要集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开展师德教育、法制教育。在此基础上。全体教师集体备课,并开展赛课、评课活动,再评选等次,以促进其教育理论、师德素养和教学技能的全面提高。

二是坚持集体备课。每周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一同集体备课。在每个人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着重做到“六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自学指导、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思考题、统一作业、统一教学过程。特别是要认真研究怎样引导学生学,学生学了以后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讨论,应给予怎样的指点。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大家写教案,集思广益,从而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是坚持搞好课题研究。学校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永恒的科研课题,边实践边研究。把研究和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应用,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高了教研水平。

四是外出讲学上课和常年对外开课。洋思中学的骨干教师常年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公开课,做课堂教学改革的讲座。同时,每天都有考察来宾进校听课,经常有研讨会在学校举行,教师们也必须每天对外讲公开课。这样,一方面对外不断获取启发,一方面对内不断自我加压,促使每个人每天都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不断地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提升。

3洋思人永远都要学洋思。洋思经验内容丰富,蕴涵深邃,其概念已超出了学校名称的范畴,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积淀成为一种理念、精神和文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是洋思之路越走越宽广的“精神接力棒”。洋恩人永远学洋思,首重的就是进行“精神接力”。每年暑假,学校都要举行师德培训班,让优秀教师作事迹报告,重温学校创业的艰辛历程,使每一位教师都进一步校接受洋思精神的熏陶。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就像针对学生的“泡菜效应”一样。

二、洋思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模式

一流韵教育必须有一流的教师来支撑。正是在“洋恩人永远学洋思”这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洋思中学的校长和领导集体一直都非常注重培养教师优秀的思想素质、良好的组织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坚忍不拔的毅力、较高的成就动机和娴熟的人际交往技巧,使他们对学校的未来有清晰的远见。

同时。洋思中学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紧紧地抓在手上。他们通过练师德、学英模、比差异等,进行教风整顿、评先创优,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采用榜样示范引导人、严格要求培养人、大胆使用锻炼人等方式,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第一,新教师一进校,学校就根据各人的专业特长分配给他们最合适的教学科目、年级,力求做到合理配置、最佳分工。第二,组织新老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缩短新教师的成熟周期;以新促老,新老教师共同提高。第三,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学习,引进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本校教学改革的深化。第四,狠抓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第五,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苦练内功,造就复合型教师,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洋思中学逐渐培养出了一支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无论是新调进、新招聘的教师,还是老教师,只要融入到洋思中学的氛围中,只要愿学、肯干,就绝对“没有教不好的教师”。

三、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有效途径

当前,湖北省郧县教育系统“外学洋思内学居峪”活动已逐步推向深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正在全面实施,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了一曲响亮的主旋律。从“洋思人学洋思”的创举中,我们更加明确了《郧县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有效实施途径。

1加强师德教育。坚持每年暑期开展师德集中培训,寒假进行师德年度考核,丰富师德教育的形式,提高实效。要求广大教师以全国优秀教师胡安梅、孙杰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们扎根山区、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立志成才的进取精神,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坚韧不拨、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甘于清贫、助人为乐、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从而铸造高尚的师魂,恪守师德等八项承诺,实现率先垂范,立德树人。扎实开展比学习、比服务、比干劲等“八比八看”活动,定期开展民主测评、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问卷调查等活动,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2应用科学发展观实现教师教育工作的“五个转变”。在新时期,教师都应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经验、思想、理论基础,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去反思、发问、对话、讨论、交流、调研、实践、演练、操作等,才能使教师从教书匠型成长为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从科学

发展观的指导内涵和“洋思人学洋思”的经验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工作,要迅速实现“五个转变”,即:

(1)从以人为本的要求看,教师教育要从过分注重培训的形式为主向丰富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主题活动为主转变,努力铸造胡安梅、孙杰那样的师魂。

(2)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看,教师教育要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推进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转变,以提高教师驾驭教学的能力。

(3)从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看,教师教育要从以城乡均衡发展为主向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培训转变,加强“全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力度。

(4)从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教师教育要从以培养少数高层次人才为主向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转变。

(5)从加强统筹兼顾的要求看,教师教育要从依赖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向综合利用各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转变,积极利用新开通的“中国教师行动网”进行校本培训和自主学习培训,并加强短线学科、紧缺学科师资的培训力度。

总之,就是要紧紧围绕“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主题。像洋思中学那样积极开展高密度、全方位、有效、持久的教师培训工作,转变新观念,学习新经验,迎接新挑战。

3实施好两大工程,建好两支队伍。截止目前,全县已先后两次派出局机关领导5人、教研室专家2人、中心学校校长19人、初中学校校长31人、学科骨干教师16人共73人到洋思中学考察学习,下发《关于开展“外学洋思内学居峪”活动的决定》。全县各乡镇和中学已组织举办洋思经验介绍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改模式等专题报告会80余(场)次,撰写考察报告、学习体会50多篇,编印《赴洋思中学考察学习材料汇编》一册,全县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学洋思、抓规范已蔚然成风。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工程”和“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实施,一方面,要认真贯彻《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着力增强校长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技能和业务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校长做秦培元和蔡林森那样的“学习型干部”和“专家型干部”,促进校长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队伍。

一方面,要坚持以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短训为主的“三多三为主”的培训原则,明确以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注重以“五步式”集体备课和小学联片研修为校本培训的主要组织形式,构建以“中国教师行动网”和全国教师教育联盟计划以及现代远程教育为支撑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中小学新课程培训、计算机操作培训、全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国家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培训、因特尔未来师资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进教改经验培训等,努力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师德中学培训
会议·培训
致良知与师德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