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学生健康教育浅谈

2009-07-04 05:03邱晓强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校医心理咨询体育教师

邱晓强

摘要中学时期是青少年身心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是健全个性,形成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有必要让中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与己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使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新课程改革下,健康教育以分散、渗透的方式。试图在生物课、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中有所体现。体育教师、校医和心理咨询教师应更多的承担起中学健康教育任务,共同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健康教育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行为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身心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是健全个性,形成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让中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与己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使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是中学进行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所在,然而,反观现在的中学教育,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教育课程,有没有向中学生传授青少年成长最关键时期所迫切需要的健康知识理论,有没有具备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健康教育教师,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那么,中学是不是就不要健康教育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健康教育虽然目前还不能作为学科课程,形成教学体系,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健康教育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形成一个模块体系,并开始以分散、渗透的方式。试图在生物课、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中有所体现,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信号。体育教师、校医和心理咨询教师应更多的承担起中学健康教育任务,共同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中学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中学健康教育,既然没有形成学科体系,也就不会有专业固定的健康教育教师。那么,中学的健康教育由谁来承担,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来实施这项教育呢?无疑,掌握了一定相关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校医和心理咨询教师就成为承担这项重要工作的最佳人选。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运动健身的技能技术,还要掌握与人体运动健身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医学、保健学、营养学、运动心理学以及运动卫生健康知识等,从而成为中学健康教育中生理健康知识教学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校医,必然掌握专业的医疗、卫生、救护、康复等技能。可以成为中学生生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具体操作者;心理咨询教师,则更多的是从专业领域,承担起中学时期青少年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的教育和心理治疗。

目前,在中学还没有配备职业化、专业化健康教育教师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这项教育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校医和心理咨询教师,必须形成一个相互弥补、共同合作的教科研团队,共同研究制定中学健康教育的详细计划、系统内容和活动方案,并在教学工作中精诚协作。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当然,新课程标准下的其它学科教学,多少也渗透着健康教育的内容,各学科教师理应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有意识的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引导。

二、中学健康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

中学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健康知识涉及的学科众多、领域广泛,不加选择和甄别地全盘灌输,一不现实,二也没有必要。依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从健康教育的知识体系中撷取中学生所需要的健康知识,分阶段、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是上佳之法。如从中学生的年龄结构特征出发,可以开展青少年的生理卫生和健康知识的教育教学;其次,从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出发。可以开展日常养生保健的健康知识教育;再次,从中学生的饮食出发,可以进行生长发育期科学膳食、合理营养的健康饮食教育。再譬如,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在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因此,有必要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过程中,容易出现理想迷茫,学习挫折、情感困惑、痴迷网络等问题,可以进行一些公共卫生、人际礼仪、男女交往和行为健康诊断的健康教育。等等。

中学健康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中学生。其中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性的案例,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样要有共性特点,又要有针对性强的个例研究与诊断方案。但总的来说,健康教育应包含三个领域的健康教育知识:第一,生理领域中的中学生健康教育;第二。心理领域中的中学生健康教育:第三,社会适应领域中的行为健康方面的知识教育。

三、中学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与形式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健康教育想突破应试教育的重围,全面关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由体育教师、校医、心理咨询教师等组成的健康教育团队也在艰难地开展着这方面的工作,但实施的途径和形式多是打打擦边球,利用其他学科的课时或学生的业余活动时间。惟独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明确规定了一个单独的模块来专门作为健康知识的教育教学,并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学分,要求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必须学习与掌握。因此,目前状态下的中学健康教育,只能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采取形式多样的手段来进行教育教学。

如1998年,教育部体卫司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中,明确规定“小学、初中每周保证0.5课时的健康教育课,小学、初中以外的学校,每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讲座”。另外,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基础知识教育模块,可相对系统地进行普通身心健康知识的教育教育教学;利用学校医疗室、心理咨询诊断室、校园宣传栏等固定场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实施工作;通过大型的校园活动,如学生体检活动、体育运动比赛的安全教育活动以及相关专题的讲座活动,来推广和普及健康教育常识;根据学生生理共性特点,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分发书籍、资料等来进行生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室、班主任聊天室、校园网络心理聊天室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或诊断。

总之,中学的健康教育不仅要向学生灌输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更要使学生养成的健康行为变成习惯。并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中去,伴随自己的一生。这些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协同教育引导,督促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未来的社会发展。必然要求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的人才。面对时代与社会的要求,中学健康教育发展的前景也必然美好广阔!

猜你喜欢
校医心理咨询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有效发挥校医的前哨作用,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职能
浅谈校医对职校生的行为习惯的影响
心理咨询不简单
校医对学生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观察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