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2009-07-06 05:19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

徐 刚 裴 雯

摘 要:大学新生进校以后,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会表现出各方面的不适应,比如生活上、学习上、人际交往上等,笔者们通过实践认为在新生中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是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的有效途径。

Abstract:After the university newborn enters the school, facing a brand-new environment, will display various aspects not to adapt, for instance in life, study, human communication superior, the author will think through the practice in the new student carries out class and grade association counselling is helps them to adapt university student's efficient path as soon as possible.

关键词:班级团体辅导 大学新生 适应性

Key words:The class and grade association counsels the university newborn compatibility

作者简介:徐刚(1982.10-),男,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团总支副书记,助教;裴雯(1981.10-),女,安徽大学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助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86-02

大学新生经过了“黑色六月”高考的“洗礼”,迈入了大学门槛,每个新生都必然要经历高中时代向大学时代过渡的时期,才能真正融入大学生活。而每一学生个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迥异,有的新生能快速顺利适应新的环境,而部分新生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后仍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在这一时期内,若新生遇到问题、矛盾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就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与不良后果。学校和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辅助他们尽快调整状态,使他们能尽快适应融入大学生活。

一、大学新生的不适应性现状

1、生活上的不适应

如今的大学生多来自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除了学习,他们很少甚至根本不用考虑生活方面的问题,长此以往形成的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和弱自我管理意识将导致他们出现进入大学后生活上的不适应状况。

2、学习上的不适应

刚从高考“高压”下解放出来的大学新生,初入全新的大学生活,会容易形成一种“刹不住”的自由放纵,大学时代的学习氛围和方式很不同于高中时代,相当一部分同学很容易对大学学习产生困惑。

3、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之前,大多同学只是在同一学校、同一地区小范围内进行交往活动,涉及到的交往内容也很单纯,比如互相讨论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大学里来自不同省份、地区的同学组成了一个班级、一个宿舍,地域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会让开阔视野,扩大交际圈,但同时这也容易使他们彼此产生摩擦甚至矛盾。同时,很多同学第一次离家、第一次住集体宿舍,离开了父母呵护、告别拥有自己独立空间的时代,遇到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活理念便容易产生冲突。如有人性格细腻、有人生来豪爽,有人习惯独处,有人喜欢群居,等等个体差异而导致处理问题时产生误会,如果不能及时沟通容易发生冲突。在所管理的几届学生中,每届都有因为学生生活细节上的冲突要求调宿舍的案例。面对开放式的大学教育,每个新生都渴望交往顺利,渴望融入集体,但部分新生又不知道该如何去交往,如何去融入。比如有些新生个人意识很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融入集体生活;有些新生虽然渴望在与老师、同学交流中获得理解,但其自我保护心理太强,持观望态度,缺乏主动;还有些新生由于“孤独”、“空虚”,加上大学和异性的接触机会增多,便试图尝试恋爱,但由于心理不成熟,与异性交往时常常困惑。根据多年新生管理经验总结认为,新生人际交往受挫后,有自我封闭倾向,这种消极行为会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学习甚至心理健康。1

4、自我定位的不准确

很多大学新生在高中都是班级、学校甚至当地的佼佼者,身上汇聚了很多光环;上了大学以后,在人才济济的新环境中,他们的“中心”地位的衰落,以前优越感的丧失,不再是老师、同学关注的重点对象。面对这一转变,很多新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与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一丁点的挫折和打击就可能使他们较长时间处在焦虑、自责的心境之中不能自拔,严重的会心理失衡。此外,一部分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进入理想大学和理想专业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大门进错了、二门又迈错了”的自我否定情绪,都可能致使很多新生陷入自我设定的“囚笼”中。

二、班级团体辅导对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每个大学新生融入新环境都会有一个适应期,只是不同个体面临的问题不同,适应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因此,在这段适应期内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指以大学自然班级为单位,在心理辅导人员或辅导员主持下,全班同学都参加的短期团体心理辅导课。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是:第一,对象为具有相同问题或在某方面有共同成长意愿的学生组成的有共同目标和凝聚力的有序组织;第二,通过活动的形式给予辅导;第三,以人的成长、发展为中心,强调助人发展的功能,相信被辅导者的潜能,相信人有能力帮助自己,辅导者所起的作用为助人自助;第四,强调团体动力,重视团体活动中人际交往与互动对人的影响。2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体验,其目的主要是使新生尽快相识,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并鼓励新生投入班集体,培养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了解新生适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预防。实践证明,班级团体辅导是高校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

1、有助于新生缩短入学适应的时间

如果大学新生仅靠自然适应,至少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甚至更长。通过团体辅导可以帮助新生从老师(或学长)身上,获得关于适应大学生活的间接经验,从而使他们入学适应的时间缩短为2—3个月。团体辅导通过引导新生发现入学以来自己身上出现了哪些不适应现象,让学生尽情倾诉发言,再由心理辅导人员或辅导员及时总结引导,使新生认识到出现饮食不适应、睡眠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还有学习方式的不适应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进入大学后所处的物理环境、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对象、学习目标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当外界刺激发生变化的时候,人的心理反应自然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这是新的心理平衡建立的动力,也是个体心理成长的开始。可以说,班级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因认知等心理因素而产生的问题作用非常显著。

2、帮助新生在合作中建立信任、体验成功

大学新生良好的个体交往行为的形成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专门的团体辅导,不仅可以帮助新生在交往中建立信任,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例如通过“滚雪球”的团体辅导,就帮助新生短时间内熟悉了身边大量同学的姓名、家乡和性格等基本特征,同时也体会了被他人记住的感觉;而“勇士闯关”的团体辅导,使大家体验了信任与合作的重要性,“勇士”也充分体验了“闯关”成功的快乐;“蚂蚁过河”通过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新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努力不让一个成员“掉入水中”,大家紧张兴奋地体验集体的包容和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体验共同渡过难关的快乐。团体辅导活动中的交往态度积极、交往方式得当、处理问题灵活的同学,还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帮助大家发现如孤僻、自我封闭、在社交场合拘谨、事事避让、处处退缩,不敢抛头露面,生怕当众出丑等自身存在的不良交往心理,学习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

3、帮助新生了解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所谓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知觉的总和,包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兴趣的了解,对自己与他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评价等。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身体意象、心理健康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在新生的自我概念中,“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是最突出、最集中的,重新定位自我是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入学适应的学习阶段,通过谈话,引导新生分析进入大学后最高兴的、最担心的、最期望的事情。同学们静下心来思考进入大学后的感受及今后学习生活的打算与计划,明确今后目标。例如,“大学四年,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还有学生谈到:“我来大学就是要考研究生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充分接纳自己,从而避免过分谴责和抱怨自己,避免自我否定。

4、增进新生与辅导员(或老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大量的新生和较少的心理辅导老师之间无疑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作用,大力推进朋辈心理辅导,这既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也同时满足新生更愿意与同龄人进行心理沟通与交流的需要,因为“对于某些当事人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某些方面而言,由受过训练、掌握了积极倾听技巧的同伴志愿者所提供的帮助是最为有效的”。正如一位辅导员老师在总结中写到的一样:“通过团体辅导,学生能很快地和同学熟悉起来,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信任。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通过团体辅导,所有团体成员的自信心都增强了,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也有助于团体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通过团体辅导,还增加了学生与辅导员老师的亲密感,也能让辅导员较为准确地把握班级的整体和个体情况。”

参考文献:

[1]樊富珉、费俊峰.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2]叶玉清.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适与班级团体辅导.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3]陈慧敏.从中学教育解析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3).

[4]王娟、李勇.大学新生开展团体辅导策略与效果探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