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外习作中培养创造型人才

2009-08-27 09:27胡文建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创造型创造性课外

胡文建

数学课外习作就是指读书笔记、学习收获、学习疑惑、优秀题解、单元小节和解题应用这一类的练习.开展数学课外习作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目的是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书本知识,经过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发挥、推广、创造,并对优秀的课外习作,则给以热情扶植,精心指导,使之写成数学小论文.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拟就此谈谈个人开展这一活动的做法和体会.

一、广泛交流,积极引导

课外活动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课堂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是有进度的,因此它有时就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学生要跟着教师、按一定的方向、用很短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就难以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们所谓的能力培养并不是指一般能力(或称智力)的培养,而是指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它的重要特点是:(1)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能力成分,有目的地综合运用;(2)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能力发展的作用;(3)思维﹑观察﹑实践等能力的综合联系.这些在课堂教学中是难以完成的.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单元小结,优秀题解.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习作提出不同层次的指导要求,并对有所创见的习作给以鼓励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整理成文.在经常性、广泛性、群众性的习作活动中,必定会涌现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要精心地扶植,使他们习作不断完善,不断深化,反复加工,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是要经过艰苦地辛勤地劳动的.这也为个人意志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形成提供了前提.

在数学课外习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加以讨论,剖析,再理解,然后写出对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感受和心得,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把数学命题加以推广,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命题的认识深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步养成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习惯,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将来从事创造性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内外结合,相辅相成

伴随着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基础教育的任务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但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同样也应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学习之中.实践证明:数学课外习作活动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内和课外密切结合才能加速人才培养,它们是教学这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那种怕耽误学生学习、影响升学率等想法,是对二者关系缺乏辩证理解的反映,通过这一活动使我们认识到:(1)学生的习作活动不是数学作业的简单重复和延续,而是数学教学的补充和提高.学生在习作上升为小论文的过程中,可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培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对课内的基础知识可以起到深化、强化、活化的作用.(2)在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和智力的培训,在课外活动中着重抓好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能应付各种情况,不仅学生的成绩能上得去,而且数学能力也能上得去,最终高考也能取得好成绩.

但学生获得推广数学命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要持之以恒,不要放过教学中的每一个可以培养创造性能力的机会,要将它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引导学生概括﹑推广数学命题的前提条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要依托课堂教学,结合数学课外习作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探索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创设情境,促进转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表达.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之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外数学习作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心情舒畅没有课堂条件制约的情景下愉快地完成,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通过做好章节小结,让学生自行编织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引导学生将题型和方法加以纵横比较,找出其规律,改变一下条件和结论,以探索新的命题,并就新命题的正确与否加以论证,进而形成文字的内容,并逐步完善撰写为小论文.

数学教育应该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还应该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在由数学习作到小论文的过程中,一方面能使尖子学生早期接触学术研究,逐步引导他们模仿科学家的工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练习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对差生可以起着转化作用,他们之中有些原属后进生,但由于参加课外习作活动,促进了思想转变,树立了上进心,有了新的追求,从而改变了后进的面貌.长此以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培养学生的探索概括能力,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独创性.

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课外习作活动是催化剂,我们让习作进入数学教学,每学完一章或逻辑性较强的几节后,通过课外习作活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对刚学知识进行归纳、试验、总结,然后将学习收获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一种内化.这实际上是对知识的一种再创造.在“艰苦”的反思中,学生的每个感受都有助于个性品质的养成.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将在每次超越中得到磨炼.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要在广大青少年的心田里播下科学的种子,催开智慧的花朵,我们必须贡献辛劳,贡献挚爱.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数学课外习作教学将会更加完善,最终成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邓国勋)

猜你喜欢
创造型创造性课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小满课外班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我的“课外老师”
中职机械教学中创造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创造型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