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认识及探索

2009-09-28 08:38
党史文苑 2009年16期
关键词:毛泽东矛盾思想

赵 刚

[摘要]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体现了“社会要和谐”的思想。为了达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毛泽东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与政策。这种思维方式和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策略有益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索

一、毛泽东“社会要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社会,毛泽东有两个突出思想,一是。毛泽东指明了新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二是,在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后,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笔者认为,这两种思想在实质上都是以强调和谐为前提的。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同时也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这里毛泽东突出强调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团结任务,强调团结其实质就是强调和谐。因为团结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为前提的,是在和谐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

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地、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八大”上,毛泽东又提出。我们的任务是“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需要正确处理矛盾,毛泽东提出我们要克服经济领域的十大矛盾;我们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正确处理矛盾,目标是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因此,毛泽东的社会建设目标体现了“社会要和谐”的思想。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

“和谐”相对应的是矛盾,矛盾的尖锐化不能叫做和谐,因此,社会要和谐就必须去化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毛泽东非常注重社会矛盾的解决。他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都是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角度出发而提出来的。

第一,针对先进工业国的目标与落后农业国现实的矛盾,毛泽东提出我们必须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针对这种矛盾。毛泽东认为“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956年,为了纠正经济领域的不正常情况。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成为分析矛盾,解决经济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策略典范。“八大”后,为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提出我们“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1957年3月,毛泽东又提出转变理论,他认为“现在处在转变时期: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虽然这个时期毛泽东想把经济建设搞得更快更好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但他对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思想没有改变,他的愿望仍然是想把中国尽快建设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第二,针对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相比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因此,这两种矛盾的解决方式是不同的。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式加以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毛泽东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文化领域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党际关系上,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少数民族问题上。要克服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提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等等。毛泽东最后强调指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才能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针对党群干群矛盾,毛泽东提出整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式。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民主革命胜利后。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正息”。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警告全党不要脱离人民群众。建国后,毛泽东对于党群干群关系非常关注,毛泽东形成了搞好党群干群关系,就一定要反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思想认识。1951年。党领导了“三反”斗争。反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为国民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础。1957年,党领导了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虽然后来发生了“反右派”扩大化的错误,但是整风的作用是不能抹杀的。在“纠左”时期,党又领导了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运动,后来又进行了反对五风,即:反对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与对生产瞎指挥风。虽然在一些整风中有扩大化的倾向,但总体上来看每次整风的作用是明显的。薄一波在评价三反时就曾指出:“今天人们仍很怀念50年代那股清新优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第四,针对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在毛泽东领导下,党提出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毛泽东就代表党中央宣告愿同一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和平性质。1954年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思想,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完整表述了这一思想。自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对外发展和平友好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毛泽东在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理时提出了“和平为上”的外交主张,他认为世界各国应求同存异,用谈判代替对抗。在中美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支持从1955年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并通过国际友人传达希望美国不要干涉台湾事务,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策略,才有了1972年中美关系的转机。在中苏关系问题上。由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大国主义大党主义盛行,造成中苏关系恶化。但是,毛泽东同苏友好和平的思想没有改变。1964年7月,毛泽东提出

“两个中间地带”理论。1974年2月,毛泽东又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这些理论为中国共产党认清国际形势。正确运用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

第五,毛泽东提出了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成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策略原则。统一战线是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团结一切同盟者对敌斗争的有利武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仍坚持用统一战线去化解矛盾、求同存异。毛泽东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来化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毛泽东用民族区域自治来消除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毛泽东提出和支持周恩来的“一纲四目”来解决台海矛盾:毛泽东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解决文化领域上的矛盾: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来团结由旧社会转化而来的知识分子;毛泽东提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来团结信教的群众;毛泽东又以党内整风形式来缓解党群干群矛盾,等等。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博大精深。它贯穿于毛泽东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整个时期。这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在民主革命时期“没有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参加的民族统一战线。胜利是不能巩固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必须“巩固我们的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启示

毛泽东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判断国情、制定政策,体现出崭新的视角,蕴涵着“社会要和谐”的理念,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说明社会生活中人民利益的多样化,我们必须分析矛盾,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问题在毛泽东时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认识的。斯大林就曾说过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毛泽东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而且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一万年以后还是有的。一个矛盾克服了,又一个矛盾产生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总是有矛盾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多样化上,社会的和谐也就是不断地解决社会矛盾。满足人民各方面利益的过程。我们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在毛泽东时期富强是人民的共同需要,因此毛泽东始终关注的就是中国人民的富裕问题,但很可惜毛泽东在有生之年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要找准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真正体现为群众排忧解难。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分析解决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样的领导核心地位既是无限的光荣同时也是重大的责任。毛泽东就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面革命不失败的”。历史验证了这个道理。毛泽东时期就发生了由于对社会基本矛盾判断失误,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的事实,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应该吸取。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首先。党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分析和处理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其次。党要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后,党要抓好自身建设,这是党主导地位发挥的关键。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要借鉴毛泽东时期反腐倡廉经验。下定决心把党治理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和谐。

第三,继承前人、开拓未来,深入领会毛泽东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策略思想。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和启迪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毛泽东时期虽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遇了严重挫折,但我们相信那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而且在一些具体思想方法上。毛泽东为我们开辟新路。其中一些有益于社会和谐的理念在当前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统筹兼顾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党的建设思想等等。因此我们要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居安思危,开拓进取,以使我们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7.

[2][3][5][6][10]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114,170,289,6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宣.毛泽东传(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536.

[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56.

[8]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

[9]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8.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毛泽东矛盾思想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思想与“剑”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1949,毛泽东点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