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策略与策略教学模式初探

2009-09-30 05:25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

高 怡

摘 要:阅读策略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能力分解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为目标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本文以课堂教学为实例阐释了阅读策略与策略教学的模式。比较了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与阅读策略教学模式。探讨了新课标下,职业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阅读策略 策略教学 阅读策略教学模式

一般认为阅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又可分解为若干个小技能,阅读教学就是要把这些小的分技能一个一个的教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概念界定

所谓阅读策略就是指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知活动计划,所谓策略教学则是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要求的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

阅读策略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重要信息(区分重要和非重要信息)的策略、概括信息的策略、推理信息的策略、质疑释疑策略、监控理解策略和激活原有知识策略等。

二、实例解析

课堂阅读教学可分为三个环节:探讨、迁移和写作。以下就以《孔雀东南飞》的课堂阅读教学来演绎阅读策略教学的模式。

(一)探讨环节即就课文内容探讨一个中心问题:“刘兰芝因何被遣?”这实际上是一个示范教学环节。

1.定向

即通过示范教学,我要学生学习推理信息策略、质疑释疑策略和激活原有知识策略。

2.解释与演示

先提出“刘兰芝为什么被遣回娘家”?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原因在婆婆焦母身上。进而探讨为什么是因为焦母的缘故。(质疑释疑策略)

接着让学生重温上次课讲过的“《孔雀东南飞》与东汉民俗文化”中的“七出”“三不出”的内容。(激活原有知识策略)

然后再探刘兰芝被遣原因(质疑策略),可能是因为无子而被遣归(释疑策略)。

紧接着提出如果刘兰芝确实是因为无子而被遣归的话,在全文中是否有不合逻辑的地方?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很快就找出了两处矛盾之处。(推理信息策略)

3.归纳与总结

学生总结了刘兰芝被遣的原因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

(二)迁移环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相关的阅读策略的操作过程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探讨项羽的结局与性格。

之前已经学过了《鸿门宴》和《垓下之战》,引导学生对项羽不肯过江东提出了质疑,并对《鸿门宴》中所讲的项羽有着“刚愎自用”的性格也提出了疑问。学生基本能运用质疑释疑策略和激活原有知识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写作环节,探讨作文的立意,与第二个环节相比,这属于高迁移练习。

1.分析评讲学生作文《三个和尚有水喝》,综合运用了质疑释疑策略——为什么要谈和尚喝水的问题?推理信息策略——怎么样才能让三个和尚有水喝?激活原有知识策略——在现实生活中与和尚喝水相联系的情境。

2.学生作文练习:A.我看刘兰芝被遣,B.小议孔融让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语文素养任意选择作文题目。

就这堂课来谈谈几种阅读策略。

1.推理信息策略

所谓推理策略,是指读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知识和文章提供的信息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阅读中一般要进行的推理主要有两种:一是连接推理;二是阐释推理。

在讲课中,主要有两处运用了推理信息策略。一处是“刘兰芝可能因为没有生育能力,无子而被遣”。课文中提到“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可见刘兰芝婚后很长时间没有生育,这是连接推理。另一处是“如果刘兰芝确实是因为无子被遣,文中可有矛盾之处”?如果刘兰芝确实是因为无子被遣的话,文中有两处矛盾,一个是刘兰芝被遣回家后仍有媒人上门为县令、太守的儿子提亲,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刘兰芝不可能没有生育能力。这也是连接推理。

2.质疑释疑策略

在阅读中进行质疑和释疑是促进理解的有效策略。教师的影子不应过多,不应代学生来质疑。

也有同学在释疑过程中提出,课文中没有提到焦父,焦父故世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焦父是在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后去世的话,刘兰芝就符合“三不出”中“共更三年之丧”,不得被出,这也就可以解释焦母为什么要寻找借口而不是理直气壮地提出“无子遣归”的缘由了。

通过反复的质疑和释疑,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简单地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更深入地了解东汉文化,对中国古典文学更感兴趣,留给学生的探讨空间也更大。

3.激活原有知识策略

阅读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信息加工方式是同化加工,这是读者利用原有知识去理解、消化文章的信息。因此,学生在阅读前是否具有恰当的原有知识,在阅读时能否激活这些知识影响着他们对所读文章的理解和记忆的程度。

在这堂课之前,学生已经一起学习和探讨过“《孔雀东南飞》和东汉民俗文化”,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所以在探讨刘兰芝被遣原因时,学生就激活了有关东汉时期男子休妻的“七出”和不准休妻的“三不出”等知识,并运用于现时的问题分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上是在这堂课中主要涉及到的三种阅读策略。较之传统技能教学,策略教学优势明显:

1.就阅读目的而言,策略强调读者有意识的详细的计划认知活动,而技能则往往被认为是自动化的习惯行为。

2.就复杂程度而言,策略强调是在整体理解的背景下进行推理去建构和重建文章的意义,而技能则把理解看作是一系列分技能的相加,人为的把文章弄的支离破碎,肢解和阉割文章内涵。

3.就灵活性而言,策略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读者要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文章和阅读目的,而技能则较刻板和模式化。

4.就读者的能动性而言,策略阅读的读者是有意识地主动阅读,而技能阅读的读者则是下意识的被动的阅读。

三、阅读教学模式对比

传统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与阅读策略教学模式的比较如下:

1.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同

一般语文课堂教学以理解文章内容为目的,较忽略教给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策略。而以策略教学为目的的教学,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更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文章内容的思维操作过程。

2.教学方法不同

一般语文课堂教学,希望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过程中领悟到相应的阅读能力。而策略教学是一种内在的认知活动。简单地讲,策略教学是:思维能力——→阅读学习,而传统的则是:阅读学习——→思维能力,恰好是本末相反。

3.教学容量不同

一般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在一个单元里安排学习几种阅读技能,而心理学认为,技能的掌握需要过度学习。事实也证明了一些我们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反复强调的技能,譬如段落划分,在中学阶段,甚至大学阶段也未必能完全掌握。策略教学则提倡在一定的时间里只教少数的策略,并教好它们。

4.教学终结不同

一般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学生学完语文课,达到理解文章内容为终结。而策略教学更注重通过引导和提醒学生把策略运用于新的情境来促进能力的迁移。

语文的外延越来越大,语文的工具性也越来越淡化,教学也就难上加难,尤其是课堂阅读教学。阅读策略教学仅作抛砖,还有待更多专家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锋.关于高中新课标阅读问题的访谈[J].语文建设,2004年09期

2.饶沁茹.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唐云杰,杨齐明.阅读教学的过程透视与阅读教学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李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梅越平.“语文大阅读”课型探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