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网页设计中学生注意的保持策略研究

2009-10-20 04:28张国强
关键词:注意

张国强

摘 要: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对心理活动起积极的组织和维持作用,是学生掌握知识和从事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教学网页设计中要从这三个方面探索学生注意的保持策略。

关键词:注意;信息刺激强度;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9-0012-03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对心理活动起积极的组织和维持作用,是学习者掌握知识和从事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注意的参与,任何心理过程都难以进行。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远程教育进入了以网络传播媒体为主的网络教育时代。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教育中冗余信息的严重超载和教学内容的不良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与烦恼,出现了诸如网络迷航等现象。因此,如何保持学习者的注意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已经成为教学网页设计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教学网页设计中学生注意保持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教学网页设计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学生有意注意的保持策略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在学习时,要求做出紧张的努力,以便自己能把注意集中到困难的和没有趣味的教材上,并使自己不受外物干扰而分心。

1.明确阐释学习目标和任务,加强有意注意。

使学习者理解学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促进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责任感,从而形成巨大的学习推动力,这是产生有意注意的心理动因。在设计教学网页时,首先应该把教学目的、任务和学习的意义向学生交代清楚,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意注意“是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的”,目标越明确,学生对目标的理解越深刻,完成目标的愿望就越迫切,也越有利于学生抵抗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学习的任务和意义一般应该在每个单元和知识点之前呈现,语言要简单明了;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清楚易懂,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方便学生进行自评。

2.强化学习引导设计,保持有意注意。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所学知识的巩固,网页设计中会提供许多扩展知识的超链接。但是,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学生有可能会受到好奇心的指使沿着超链接一步步点下去,这样就会逐渐远离最初的学习目标,出现网络迷航,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允许学生通过超链接扩展知识的同时,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始终保持在既定的学习任务上。为此,我们建议,学习任务尽量在同一个页面——即学习主页面中展开,一些学习扩展材料和辅助材料最好通过一个新的页面来呈现,学生在浏览完以后可以将其关闭及时回到学习主页面中来。另外,应在主页面屏幕的上方或下方醒目的位置显示出当前学习路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路径参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位置,知道自己正在学什么,以便保持对当前学习任务的注意。

二、学生无意注意的保持策略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的引起不是依靠学生意志的努力,而是由刺激信息呈现的特点决定的,相对强度较高的刺激信息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信息的刺激强度可分为客观刺激强度和主观刺激强度。客观刺激强度由刺激信息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如刺激信息的变化特性、动静状态、色彩、大小、亮度等;主观刺激强度主要由学生对刺激信息的感知状态所决定,如刺激信息的新异特性和学生的需要、兴趣、情绪、过去经验以及对事物所持的期望等。而刺激信息的相对强度受信息的客观刺激强度和主观刺激强度的双重制约。相对强度较高的客观刺激信息往往也能获得相对较高的主观刺激强度,另外,相对强度不明显的刺激信息如果有一定的新异性,或与学生的期望、已有经验和兴趣相一致,或可以满足一定的学习需要,也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主观刺激强度,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为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研究。

1.提高重要信息的客观刺激强度,唤醒学习者的无意注意。

信息的客观刺激强度与信息所携带的信息总量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携带信息量较大的信息刺激强度也较强。而信息量主要由信息特征的数量来决定,如空间结构、色彩、动静状态等。

心理学研究认为,活动刺激物的刺激信息强度较高,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浏览网页时,页面中的动画会很自然地吸引学生的视线,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对它的注意。据此,在教学网页的设计时,可以运用脚本语言实现各种网页的特殊效果,将重要信息用活动状态来呈现,如动态出现的、不断闪烁的文字等。

另外,所占空间较大的、色彩鲜艳的、亮度较高的对象刺激强度也较高。在教学网页设计中可以通过扩大重要信息的空间面积或选用鲜艳色彩、提高亮度等手段来突出重要的信息,使其获得学生的无意注意。如对文字标题、关键字等用鲜艳的色彩来修饰或加粗或改变成大号字等。

一个强烈的刺激物如果在其他强烈刺激物所构成的背景上出现,可能就不会引起注意;相反,一个不甚强烈的刺激物,如果在其他刺激物所构成的背景上出现,则可能引起注意。因此,提高目标刺激物与其他刺激物在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别,可以提高其相对刺激强度,也可以引起无意注意。例如,教学页面设计时,在许多圆形对象中添加一个三角形对象,或在蓝色页面背景中插入一个黄色对象等,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

2.提高重要信息的主观刺激强度,保持学习者的无意注意。

信息的主观刺激强度是学生所感受到的刺激强度。对学生而言,具有新异性的信息刺激强度往往较高。学生对于动态的信息较感兴趣,活动的新呈现的信息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在设计教学网页时,将重要的信息动态呈现,如可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定的时间间隔呈现页面中的信息,使学生浏览完先前呈现的信息后,对随后呈现的新信息加以注意,减少注意转移所需的能量耗费,有利于将注意力始终保持在目标信息上。

对学生而言,复杂的信息包含有更多的未知因素,更容易获得注意,因此其主观刺激强度也较高。但是,只有具有合适的复杂度的信息才能够引起并保持注意。太过复杂的信息和过于简单的、一目了然的信息不会得到学生较多的注意。信息的复杂度主要体现在信息形式和信息内容两个方面,前者指信息的呈现形式,后者指信息所携带的知识内容。信息形式的复杂度主要由信息特征(如空间大小、结构、色彩、动静状态等)的数量所决定;信息内容的复杂度主要由知识内容和学生已有经验的关联程度来决定。一般来说,较高层次的、较复杂的知识内容需要通过较多的信息特征来表征,而包含较多特征的信息其复杂度较高;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关联较少的知识,认知难度较大,复杂度也较高。具有合适复杂度的信息,其信息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其信息内容有利于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这就需要在教学网页设计前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特征,结合他们的经验水平来设计信息内容的呈现形式。

人们对有所理解的东西,不仅特别容易引起注意,而且还能长时间地维持注意。②对学生而言,有意义的信息刺激强度较高。当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或者兴趣相一致时,信息就显得格外有意义,学生会充满激情,给予这些信息较多的注意。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的,当遇到与学习目标或任务相一致或相关的信息时,他们也会立刻将注意集中于这些信息上,进行处理和加工。所以,在教学网页设计中频繁使用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关的词句、图标等可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与学生兴趣相一致的信息刺激强度也较高。不同的学生对各种信息有不同的偏好,这也影响到无意注意对信息的选择。如有的学生喜欢看视频,有的学生喜欢看动画,有的学生喜欢看图片,有的学生喜欢红色,有的学生喜欢蓝色等等。因此,用学生所喜欢的形式来修饰重要信息也有助于唤醒和保持他们的注意力。

三、有意后注意保持策略

一个人要完成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参与。无意注意一般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单凭无意注意无法很好地完成整个工作,因为很少有整个活动过程都有趣而毫无困难或干扰,一旦可以引起兴趣的因素消失之后,注意也就不再保持下去了。而且,无意注意常常不能保持在事物的本质方面,容易溜到事物的非本质方面去。有意注意一般是由学习目的等间接兴趣引起的,只靠有意注意而没有直接兴趣的学习是很吃力的,是难以持久的,因为过多地通过意志来维持注意容易使人很快疲倦。因此,学习需要有意后注意,即在学习开始必伴随着有意注意,随后要将学习逐渐变成有兴趣的、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不再需要特别紧张的努力,或者由于间接的兴趣而把困难的课业变成有趣味的学习。有意后注意是由学习内容、过程等直接兴趣引起的。为了保证学生长时间保持对学习内容的注意,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引发无需特别努力的有意后注意。

1.加强趣味性设计,保持有意后注意。

厌烦心理是注意保持的大敌,而兴趣对于注意的保持则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最直接的趣味性设计体现在网页界面的各种元素带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尽管网络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但是对学生刺激最强烈的还是视觉元素。和谐的色彩搭配、均衡的结构布局、精美的元素设计都会让学生感到舒适、愉悦,产生兴趣,虽然是外在的、间接的兴趣,但可以促进学生有意后注意的保持。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集中,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活动的兴趣,才能产生内部动力,长时间的保持有意后注意。因此,除了美观有趣的网页界面设计,还必须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过程进行趣味性设计。设计者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产生趣味性的手段和方法。例如,对于小学生,可将操作按钮设计成圆形的,或带图像的,以满足小学生较为习惯的形象思维特点;也可将学习活动设计成游戏,将学习内容和任务整合到游戏中去。

2.加强交互设计,保持有意后注意。

交互行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对当前任务有意后注意的状态。尤其是当呈现信息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或过于乏味冗长时,适当的增加交互设计是避免学生注意力松懈或转移的有效手段,可以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参与回答,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对学习内容的思考上来。当然,交互行为的次数不能太频繁,学生进行每次交互所需的工作量也不能太大,以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还需要设计者进行不断的尝试与总结。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保持有意后注意,还要注意加强反馈信息的设计。反馈信息一定要及时、科学和简洁。因为长时间的等待、不确定的结果和繁琐的解释等都可能使学生对交互操作失去兴趣。还有,我们认为,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还是错误都应该获得正面反馈,即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当回答错误时也要采用积极的回应方式,如为他们提供正确答案以供参考,提供帮助支持等。正面反馈可以激发起学生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意后注意的保持。

注释:

①(美)罗伯特·L·索尔索.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李文权,张庆林,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19.

②黄希庭.普通心理学[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266.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L·索尔索.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李文权,张庆林,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19.

[2]黄希庭.普通心理学[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266.

[3]孙绍荣.教育信息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王甦.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付智怡.注意规律在课件设计制作中的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2,47~49.

【责任编辑 韩四清】

猜你喜欢
注意
体育公开课,精心准备是前提,两点注意是关键
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应注意“五性”
基于心理学视角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
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田径运动健身的注意事项
读书请“注意”!
认知视角下的虚拟现实电影叙事
今天你“注意”了没?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职校女生上体育课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