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县域责任主体作用,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长效机制

2009-10-20 04:28刘三周白延平
关键词:教学评估义务教育

刘三周 白延平

摘 要:发挥县域责任主体作用,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把教学评估作为加强教学领导、构建监控体系、端正教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解决教学问题、引领教学改革、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管理合力的过程。这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9-0015-02

2006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通知》,全面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县域、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评估。这是河北省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过程中,县域作为责任主体之一,承担着对所属学校的教学评估任务,而学校是教学活动的发生地,是体现县域教育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窗口,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指导工作的主阵地。因此,建立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学校教学评估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并建立一支本地化的学科教学评估队伍,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地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效率和质量的根本所在。

2007年,武安市接受了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的教学评估,并被评为优秀单位。武安市发挥县域责任主体作用,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做法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两年来,武安市不断深化教学评估工作改革,积极探索教学评估的新途径,真正发挥教学评估的服务、引领、指导教学的功能,确保了教学评估工作不出偏差、不走过场,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必须强化四个管理过程。

一、必须把教学评估作为加强教学领导、构建监控体系的过程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评估为进一步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领导的执行力搭建了平台。因此,我们把教学评估作为加强教学领导,构建教学监控体系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各级教育干部对教学管理的领导意识、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做到工作重点放在教学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主要资源用在教学上,工作目标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

首先,健全教学管理组织。市教育局成立教学管理和评估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统筹;选拔公务员、教研员、校长和骨干教师组成了市级教学管理和评估工作组,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乡镇教育办、中心校也成立了教学管理和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校长任组长,负责组织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学校的自评工作。构建了“市——乡——校”三级教学管理组织网络,把教学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

其次,加强校长的教学管理责任。校长的主要管理工作应该在教学上,离开了教学,校长的管理就是空洞的、无效的。作为一个好校长,首先应是一个好教师。为此,我们要求校长必须深入到课堂中去,每周至少任两节课,听两节课,每月至少作一次教学现状诊断报告,每学期至少同每位教师探讨一节公开课,亲自撰写一个学科教学情况分析报告,真正成为一名教学的行家里手。多数校长实现了从不任课到任课,从少听课到多听课的转变,使校长在教学管理中有了真正的发言权。

再次,建立一支本地化教学专业引领队伍,强化教学指导。通过“基层推荐、资格审查、岗前培训、专业考核、持证上岗”等环节,选拔、培养有经验、有责任心、有热情的教学评估视导员,制定评估视导员职责,实行“周历”工作制度,即每周听两节推门课;举办一次教师座谈会;搞一次业务讲座;解决一个教学问题;总结一篇反思日志,真正发挥评估视导员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必须把教学评估作为端正教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的过程

教学评估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办学行为,改变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切断单纯“时间加汗水”这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办学道路,将教学引向素质教育的发展轨道。为此,我们根据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及其权重,科学制定评价细则,推进教学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最优化。

一是以课程为载体,夯实课程的执行力。针对学校“考什么,教什么”,随意增减课程,增减课时的问题,我们加大了课程管理的力度,要求学校必须于新学年之前精心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查和备案。同时规定,凡不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学校,其课程管理一项为0分。从而,确保学校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程计划上来。

二是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课堂教学,难点也在课堂教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是课改成功的保证。为此,我们在学校教学评估中,专门增设了“课堂教学”这一指标,权重为30分。评估员通过观摩至少四节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说、讲、评”活动,对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和研究效果做出公正评判,加大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的校本教研的考核力度。

三是以作业改革为手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彻底改变学生作业千篇一律、机械重复、负担过重的现象,我们加强了作业的改革和评价,并对作业的设计、布置和批改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业内容由单纯知识学习型改为知识学习型、实践活动型和开放创新型并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地做作业,做自己喜欢的作业,用自己的方式做作业。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并进行逐人指导,从而规范作业数量,规范作息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必须把教学评估作为解决教学问题、引领教学改革的过程

教学评估实施之初,很多学校校长和教师认为教学评估就是教学检查,只会加重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对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为此,我市把教学评估作为解决教学问题、引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过程,组织全市教育干部和教师认真学习省、市教学评估相关文件,逐步把握内涵,领会实质,统一思想,使大家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并纠正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而教学评估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矫正教学行为的平台,更便于我们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发现、分析和处理。因此,我们把年度教学评估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分为了三个阶段:学年初,组织视导,对学年度教学评估目标和标准进行解读,并征询基层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修订完善重点目标和实施细则;学年中,组织评估视导员深入学校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和指导,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学年末,组织评估视导员进行综合评估,对教学工作进行系统总结,表彰优秀单位,鞭策落后单位。

四、必须把教学评估作为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管理合力的过程

评估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制度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系统工程,只有把评估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评估化,形成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管理达到科学、规范、精细的目的。

一是建立协调联动的保障机制。教育局各科室树立全局观念,齐抓共管,协同作战。教研室总牵头,教师进修学校和电教仪器站主动配合,教育科、督导室全力开展督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

二是建立学区一体的推进机制。以中心学区为单位,扎实开展学校和教师自评工作,因为上级评估是一种外力,内力是学校在评估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凝聚力和攻坚力,只有把内力转变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动力,才能发现教师自身和学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增加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将评估结果纳入教育局年度考评体系,作为校长和教师任用、考核、奖励的重要指标,从细管理,从严整改,从而实现教学评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确保教学评估的权威性和长效性。

【责任编辑 韩四清】

猜你喜欢
教学评估义务教育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多维信息融合的高校教学评价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浅议网络自主学习的评估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五个度”见证我国高等教育
基于MOOC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试点改革数据分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