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谐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2009-10-20 04:28黄文龙
关键词:和谐发展自我人际关系

黄文龙

摘 要:教师的和谐发展需要应对自身和外部的挑战。应对的挑战有些要靠教师个体因素,有些要靠集体的力量。学校和教师应形成合力,协助教师个体应对发展的挑战,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教师;和谐发展;自我;环境;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9-0023-03

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的发展就是教育质量的提升,就是学校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忽略了教师的发展,多数学校里教师的发展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危险状态。学校和教师应形成合力,协助教师个体应对发展所面临的三大挑战,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

一、自我的挑战

谋求发展的教师首先遭遇的强大对手就是自己,满足于既往的成绩、实践着“最少努力的原则”、担心徒劳无功等等都是发展的拦路虎。谋求发展不能等待问题上门,而应该是寻找对手,主动出击,要特别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

1.良好人格。

出色的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格,其次才谈得上影响。人格问题,历来说法纷纭,对教师而言,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格,因为“道德价值是价值观中等级性最高的”[1]。在普遍缺乏信仰的今天,教师的道德情怀和操守更有其实用价值和深远影响。教师人格不一定要高尚,但绝对不能卑下,“良好”无疑是比较合理的要求。人格是多面的和相对稳定的,因而它是可以整合、可以发展的,教师通过提高自己对人生价值和道德责任的认识,强化自身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做出种种道德上的努力,就可以朝着良好人格方面不断发展提升。古人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资治通鉴》)”,说的正是教师的艰难之处。除了教书之外,教师还要育人,而要育人先得正己。他先要对自己说“我该怎么做人”,然后才有资格对学生说“我们该怎么做人”。

2.健康心理。

我们很难想象心理不健康的教师能够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来,教师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到自己,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了学生。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国内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52.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2]。这说明教师心理问题是广泛存在的,而且出现不断蔓延的趋势。教师心理要健康,必须着重抓好两点,其一是培养积极心态,悦纳自己,和气待人,正确面对不平和失败,乐意接受新知识。其二是学会调适情感,控制情绪,合理疏导。蔡元培认为“中和性”是中华民族的特性,它“不走任何一极端,而选取两端的长处,使互相调和[3]”,情感的调适,还是应该走“中和”之路。

3.服务能力。

教师们长期习惯于以知识获得的前驱自居,天生就是要为自己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但“知识大爆炸”把教师的自恃炸得粉碎,雪崩似的知识让教师无暇应接,繁多的知识获得渠道让教师在很多地方难以处于学生上风。教师服务学生的渠道是与日俱增,但教师服务学生的能力却相形见绌。不过,在服务学生方面,教师没有束手待毙的传统。眼下应对挑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增长知识,除了学科知识外,需要多加涉猎,基础教育阶段需要的就是广博而不是深奥。提高学历和专题培训能够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零敲碎打则因为它方便灵活而更容易让教师接受。二是发展能力,教师的学习、教学和研究能力反映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学习是基础,教学是重点,而研究则是教师发展的途径,三者相互促进,缺少其一都将使教师能力的发展因为不均衡而陷于困顿。

4.创新意识。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我们在思想界有老子、孔子,在科技界有四大发明,在教育文化界有科举制度。自豪之余,是否反思一下,近百多年来我们还有多少值得自豪的?在人口超亿后,我们对世界的贡献难道应该仅仅停留在人口数字最大这一点上?总是提起老祖宗的辉煌来激励国人,未免有啃噬老祖宗,贩卖老祖宗这个无形资产之嫌。我们普遍缺乏的就是创新意识,说到底就是安于现状,没有不满,没有追求,没有愿望,没有想像力。创新意识的基础是问题意识,教师的学、教、研中碰到的问题不可谓不多,但真正留意者则微乎其微。教师要给学生问题意识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和理想信念就有相当难度了。

二、环境的挑战

所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本领的人改变环境,没本领的人被环境同化甚至被环境吞噬,本领大的改变大环境,本领小的改变小环境。显而易见,环境就是教师和谐发展的外部压力,而“生活处处有压力”,对压力的反弹,乃是人生的大考验。四种环境压力在考验着教师。

1.生活环境。

一个故事说,有三个父亲同时抱孩子去算命,三个孩子都在同一个时辰出生,算命先生给出的答案是,在山上的是樵夫,在田野的是农夫,在海滨的是渔夫。即便是算命先生,也注意到了生活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我们不是算命先生,我们更加在意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两种不同生活环境对教师生涯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一是区域差别。我国幅员辽阔,东西有差异,南北有不同,是在所难免的。风土人情不同,经济状况有别,学生素质有区别,教学条件有优劣,教师待遇有高低,教师心知肚明,不可能无动于衷。二是城乡差别。改革开放以来,城乡距离不仅没缩小,反而拉得更大,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马太效应”日趋严重,它对社会、对教师心灵的冲击一浪高过一浪。

2.社区环境。

这里所谓的社区主要是指生源区,社区里最关心的就是每年的高考和中考,上榜率多大,重点有多少,人人都在乎社区里中小学的考试成绩,但很少有人在乎学生的真正质量,至于热心支持学校的则更少。尽管如此,教师不能不在乎,因为社区怀有利器,这就是舆论,它可以左右生源的进出。社区能把一个学校捧上天,也能用唾沫把一个教师打入地狱。对此,光靠一个或几个教师是起不了作用的,必须是学校和教师共同起作用。一是学校要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人具有合乎时宜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关心呵护学校。二是教师要加强教育研究,一来是提升自己,二来是让社区的民众了解教育这个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都是需要钻研和提高的。

3.学校环境。

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立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对教师而言,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小些,但绝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无甚关系,起码是环境差表明了学校的经济差,学校经济差就无从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文化氛围对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文化氛围包括灵魂深处的思想的心理的东西,包括教师群体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包括学校里介于物质和心理层次之间的制度文化。文化积淀浓厚的学校往往能使教师感到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缺少文化积淀的往往人心浮动、各自为政。教师要发展,就要推动和争取学校环境向有利的方向转化。一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特别是建立健全及时的和便于操作的激励教师和谐发展的制度;二是推动校长合理定位教师发展,通过教代会等促使校长和决策层真正实践“科研兴校”。

4.家庭环境。

《安娜·卡列尼娜》卷首开宗明义谈家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的俗语“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也谈家庭,这句俗语是那么真切朴实,又那么振聋发聩。家庭的悲戚哀愁,直接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这种影响力度往往与教师的发展力度成反比。上有老下有小的教师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家庭和睦可以成为发展的内驱力,而家中一旦发生不稳定,牵扯面就相对大一些,对教师的打击也相应大一些。所以就要求教师,一是稳定家庭,把难念的经读好,不要因为感情、金钱甚至琐事震撼家庭环境;二是寻求家庭成员的理解,尽可能支持自己发展。

三、人际关系的挑战

与环境一样,人际关系也是教师的外部挑战。人际关系是我国比较特殊的社会现象,不搞好关系,生存都成问题,甭说是发展了。人际关系实际上也是在考验一个人的沟通互动能力,只有能力强的才能应对挑战,才能在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发展中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同事。

同事互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处理好同事关系也是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正如古人所说的,“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左传·昭公十年》),同事不单是互助关系,也是竞争关系。互助是友善的,而竞争通常是难免矛盾冲突的,因而,同事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与同事的关系涉及到年龄、性别、兴趣爱好、阅历、待遇、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知识与能力等浅层次问题,也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次的思想观念问题,涉及到难以捕捉的态度、遵从等社会心理问题,牵连面广阔而深刻,变数极大。同事关系中最值得重视的,一是坦诚,既是同事,相互间了解也就多些,隐讳和矫情只能加深误会;二是礼貌,礼貌是文明的表现,是人与禽兽区别的重要标志,礼貌使同事之间保持适当距离,而“距离产生美”。

2.领导。

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是行政层面的上下级关系,领导掌握行政资源,拥有强势的话语权,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教师在配合上更多的就是服从;在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方面,领导和教师又具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在很多具体问题上教师的声音可能要比领导来得有力,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可能要强于某些领导,它使得领导难以“领导”。长期以来,某些领导游离于教学之外,引起教师的强烈不满,有些教师又以顶撞领导来抬高身价,或以不合作来显示“个性”,造成了领导和教师关系紧张。其实只要纵横一比划,坐标就立马建立起来,有了定位就容易找准发展方向。教师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尊重,尊重是相互的,是平等的表现,而不是对领导的“谄媚”,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尊重。二是谦虚,谦虚是一种态度,“谦受益,满招损”,谦虚才能倾听,倾听才能获益。

3.学生。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像游泳教练与游泳运动员的关系。教练的游泳技术不一定是最棒的,但他必须深谙水性,了解何种游泳方式适合于哪个运动员,采用什么技术手段最有利于运动员发展提高;运动员在接受训练后,潜力得以挖掘,一部分运动员可以超过自己的教练。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独立完整的个体,是充满潜力而可以不断发展的人。教师应该有与时代同步的教学观和人才观,不应该为个别学生教不好而自责,道理很简单,我们并不因为有人违法就认定公安局长不合格。教师也不应该为部分学生不能匀速发展而焦虑,教师最应该做的,一是宽容,对曾经刀枪相向的俘虏尚且能够宽恕,我们还有多少理由可以苛责自己的引导对象呢?二是激励,即便成年人都喜欢听好话,在合适的场合进行恰当的激励是吝啬不得的。

4.学生家长。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就像儿女亲家的关系。学生好了,双方相安无事,见面说些客套话;学生一有问题,家长常常就认定孩子嫁错了门户,责任都在教师。不少的家长认为自己是明事理的,而临事时却常常像挺颈鼓毛的公鸡。教师应该理解学生家长的苦衷,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疼惜甚至溺爱,担心孩子吃苦,渴望孩子出人头地,为孩子作出糊涂事的不在少数。在四种关系中,与家长的关系的影响力相对要小一些,但不是说可以掉以轻心。要着力作好两件事,一是和而不同,大多数学生家长是愿意与老师配合来促进孩子发展的,来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的,看法有分歧也是正常的,伤了和气就会失去和谐;二是耐心劝导,劝导不光是对学生,对某些学生家长也需劝导,只要事实充足,态度真诚,通常都能得到理解。

教师要和谐发展,需要应对自身和外部的挑战,应对的挑战不是逐一的、有序的,一些问题不是马上能够克服的,也不是个体力量能够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筛选、分析、判断和归纳,运用自己和他人的智慧,在和谐发展的路上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邬昆如.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93.

[2]李红军.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N].光明日报,2004-6-26.A4版.

[3]沈善洪.蔡元培选集(下)[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281.

【责任编辑 韩四清】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自我人际关系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