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渡向略读教学的彼岸

2009-10-20 04:28张国伟
关键词:教学策略

张国伟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实验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比重在逐渐增大,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应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结合《我的第一个笔记本》教学,探讨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以实现略读教学的有效性,带领学生渡向略读教学的彼岸。

关键词:略读教学;设计意图;教学定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9-0037-02

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关注、研究精读课文教学,而忽视了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探索。对于略读课文,教师应该怎样教,学生应该怎样学,“略”的尺度该怎样把握等都很值得探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实验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比重在逐渐增大,甚至在有的版本教材中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以冀教版六年级教材为例,略读课文每单元设2篇,31篇课文中有12篇略读课文,约占总数的40%。同时,略读课文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内,而且与精读课文交替设置,密切联系。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应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并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结合冀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我的第一个笔记本》的教学,谈一谈对略读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领会略读课文的设置意图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同样重要。

略读教学旨在为学生搭建锤炼阅读能力的平台,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找准略读课文的教学定位

《现代汉语词典》将“略”解释为“简单、略微”。在教学中该如何给“略”定位呢?

1.定位于文本内容上的重点。

“略”,可以理解为省略,对文本进行大胆的取舍。“舍得”,有舍必有得,删繁就简。在一篇文章中,需要学生领悟的东西很多,但如果过于精细化,则是略读课的越位。《我的第一个笔记本》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了看似普通的笔记本背后感人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因此,要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以体会作者的这份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定位于文本形式上的特点。

如果用“类”的眼光去看《我的第一个笔记本》这篇文章,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使读者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与作者产生共鸣,不禁会为作者对文学的那份酷爱所打动,为老师对他的引导与鼓励所感动。因此,我将学习作者的语言特色——真实的心理活动描写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3.定位于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文章结尾点明主旨,耐人寻味,意蕴悠长,情感上得到升华。其中引用了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传神地描写出客船驶过惊涛骇浪、千山万岭时轻松喜悦的心情。作者将其用于文末,实质上是想表达他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下,渡过难关时那种与李白同样轻松、愉悦的心情。此处需要让学生反复吟诵,认真咀嚼、揣摩,方能真正体会这两句诗在此处表达的深刻用意,因此,我将其作为本课教学时需要突破的一个教学难点。

三、探寻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要想使略读课文教学的主旨得到落实,就要确切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既不搞过细剖析,也不做随意教学。在《我的第一个笔记本》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淡化朗读训练,凸显默读、浏览。

默读是高年级学生常用的一种读书方法,有利于学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采用了这种读书方式,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略读课中的浏览,就是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浏览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也是一种实用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浏览文本,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迅速地从篇幅比较长的文本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些学生由于浏览速度过快,或者方法不当,而遗漏一些信息的情况,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浏览方法。在信息时代,浏览多用于平时的读报、看杂志、上网等活动中,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2.借助“读读——找找——划划——写写(旁注)”,落实自读自悟。

在精读课文中,围绕一个问题,学生常常采用读、找、划、写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究。那么,这种学习方式同样可以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加以运用,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能够有所得。再如学生浏览文章,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作批注。在此环节,教师正是扮演了一个“牧者”的角色,牧者不去包办羊群的吃食,而是把他们带到水草丰盈的地方,让它们自主快活地吃草,这就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又尊重着羊群独立的生命活动。在学生交流的环节,正好比牧者将羊群汇合在一起,哪里的草既好吃又有营养,大家就去共享这一小片草地。那么学生在交流的环节,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整体的提升。此外,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尽量进行有序交流,因为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它毕竟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叙述顺序,如果打乱的话,学生的思维和感受就会呈现混乱的状态,情感得不到升华。

3.采用板块推进的常规式教学。

在教学中,力求在体验与表达方面让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得到提升。因此,我设置了三个板块的教学活动:第一个板块是对文本的整体感悟,第二个板块是将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相融合,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蕴含于文中的作者情感贯穿始终,使学生的情感逐渐得到升华。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体会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以及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并进行迁移补白练习,这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第三个板块则是在略读课文的宽度拓展上做文章。

4.增加教学的宽度,激活课外拓展阅读的动力。

构筑没有围墙的课堂,这是新课程对传统课堂的解放和重构。

在小学阶段,仅仅依靠12本教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以上。怎样达到这个保底数字,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是一大难题。那么,我们不妨在略读课上,结合文本的内容或者语言特点,为学生推荐相关作品,或者带着学生在课堂上读一读这些作品。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逐渐喜欢上阅读,成为读书人。

除了将课外阅读引入略读课文教学外,我们可以本着为语文学习的特点,通过各种手段把这语文学习点缀得更加丰富多采、生动活泼,让孩子们怦然心动,心驰神往。

在新课改全面推进中,我们也可勇敢地将“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变为“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超越的艺术”。“虽不能成,心向有之”。略读课文教学的探索之路可能布满荆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就一定会实现略读教学的有效、高效,带领学生渡向略读教学的彼岸。

【责任编辑 王开贵】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