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 地理题材的教学方法

2009-10-20 04:28杨今宁王新燕
关键词:承德课件教学内容

杨今宁 王新燕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活动化是课程的教学要求。但就其中与地理有关的教学内容来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空间距离,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一个难点。以《我们的大中国》一课为例,剖析地理内容的教学方法,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地理;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9-0057-03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就其中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学科门类来说,涉及到思想品德、社会常识、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相对于思想品德、社会常识,以地理为主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空间距离。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课例往往与学生的生活脱节,教学活动多局限于教师讲授或展示师生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如果教学内容距离学生实际生活很远,我们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实施有效的德育?”这是品德与社会教师心中一个普遍的困惑。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找到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点,是能否以学生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合理运用了这些结合点。

对于一个个遥远、陌生的地方,学生在心中会充满好奇。教师不妨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宝贵的好奇心,与学生一起探究地理环境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或比较当地与自己家乡的差别;猜测某种特殊生活习俗的来由……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很好的调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下面列举出一些适用于地理内容的教学方法和建议,由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教无定法,仅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1.充分挖掘当地课程资源,并与教材资源结合,建立教材与当地生活的联系。比如学习宝岛台湾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师生一起来调查当地与台湾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等方面有哪些交往活动。

2.充分运用地图、地球仪等教具。地图和地球仪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它能帮助学生清楚、准确的观察和认识地理事物。

3.创设情境,通过模拟体验将学生带入到某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去感受、体会。比如,学习内蒙古草原地理内容时,可以在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体验放牧、转场、那达慕大会、过冬等生活,体会地理环境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4.创设悬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对某地的地理环境状况作出推测。比如,学习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悬念让学生思考:藏袍为什么又长又肥大?为什么有时他们穿一只袖子,有时两只袖子都不穿?也可以让学生猜猜藏民餐桌上的食物是些什么,为什么?

5.对教材中提供的或师生收集到的地理照片,教师可指导学生读懂其中的直观信息和隐藏信息,如了解它是什么时候拍摄的,在什么地方拍摄的,拍摄了什么……

6.由于地理事物与学生有很大空间距离,充分运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真实的图片和动态的画面,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视听信息。

下面以保定王老师在承德上的公开课《我们的大中国》为例,具体分析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是如何体现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传统的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初步了解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相对的位置。

导入:从生活话题,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王老师从我们河北省中部的一座古城——保定,来到这座著名的旅游城市——承德,我从保定到承德坐了一夜的火车,感觉保定与承德的距离很远。但对照中国地图(出示中国政区图),我只走了这么一小段的路。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的中国真大。

师:这节课,我们就好好感受一下,我们的大中国到底有多大。

点评:老师把自己从保定到承德来上课坐了一夜火车这个真实的生活经历,作为教学导入的话题,既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又很切合本课的教学主题。一夜火车的路程,无庸置疑是一段较远的路途,但如果把它放在中国版图中观察,却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这个生活话题的交谈,让学生很真切的感受到了祖国的大。

活动一:调查比较,体会中国国土面积之广

1.结合河北地图,比较承德市与河北省的面积。

师:(课件出示承德地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承德市有多大吗?

生1:约3.95万平方千米。

师:平时同学们都感觉承德挺大的,但是,我们河北省的面积是承德面积的4倍多呢!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河北与中国的面积。

师:(课件出示河北省地图)你们知道河北省有多大吗?

生2:约有19万平方千米。

师:按说不算小了,但是在中国地图上看一看,只有这么一小块。那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呢?(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生3:960万平方千米。

3.结合中国地图,比较中国与承德的面积。

师:是我们河北省的50多倍!是我们承德市的240多倍!如果把我们的中国比成一个大西瓜的话,那我们的承德只像一粒西瓜籽。祖国太大了,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中国!

点评:老师并没有急于讲中国的疆界和大小,而是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从学生的家乡承德的地域面积入手,将地域面积进行了三次比较:承德与河北、河北与中国、承德与中国,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通过这样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调查比较,学生再次深刻的感受到祖国国土的辽阔。

活动二:找中国版图四至的位置,结合生活实践,感受祖国面积大

1.认识中国最南、最北、最东、最西端的位置(课件出示中国政区图)。

师:通过大家阅读教材,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最东边、最西边、最南边、最北边都是哪儿呢?(生回答的同时,老师在课件中点击相应位置。)

师:那我国的最东边和最西边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千米呢?最南边和最北边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千米呢?

生:……

师:正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如此的遥远,才出现了东西时间上的差异和南北温度上的不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感受东西时间上的差异。

师:(课件出示图片)当灿烂的阳光照耀在东海上的时候,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星星闪烁。多么有趣的现象啊!像这样的事儿还有很多呢!

师:(课件出示乌苏里江日出照)这两张照片是夏天北京时间凌晨2时15分在祖国最东端照的日出景象,那我们这儿夏季什么时间太阳升起呢?

生:凌晨5、6点。

师:日出时间相差2、3个小时呢,东部、中部时间差异都这么大,那东西部的差异就更大了,可见我国东西部相隔的距离多么遥远。

3.感受南北温度上的差异。

师:刚才我们感受的是东西之间时间的差异,再让我们来看一看南北之间温度的不同。

师:我们知道了,祖国的最南端是南海上的曾母暗沙,它是一个珊瑚岛,是我国的国防前哨,现在,游客还不能去那玩儿。那我们就去我国最南边的海南岛去看一看。谁冬天去过海南呢?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

师:再去看看这时我国北方的哈尔滨。谁冬天去过哈尔滨,说说你当时去的感受?

生:……

师:同是二月份,两地的温度相差40多度呢!(课件出示海南录像)二月份海南的平均温度在20多度以上。(课件出示哈尔滨录像)而二月份的哈尔滨平均温度有零下20多度,几乎滴水成冰。在同一个季节同样的时间,我国的南、北、中部地区的温度相差非常大,是因为我们国家南、北相隔的距离太远了!

点评: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来自于课前有意识的社会调查,更来自于平时的生活阅历。课堂上老师要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正如,当地夏天日出的时间、春节前后哈尔滨和海南岛气候差别。

如果班级中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老师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模拟体验帕米尔高原与乌苏里江边、冬天哈尔滨和海南岛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给人们生活习惯带来的巨大差异。这种情境——体验的教学方法,同样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讲授:了解行政区的名称与位置,进一步感受祖国的地域辽阔

师: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这个大家庭中有哪些家庭成员呢?(生边汇报师边出示课件)

生1: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师:我们来看一看它们在地图的什么位置呢?(课件)首先是我国的首都北京,它和与它相邻的天津,都被河北环绕着。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有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还有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的“山城”重庆。还有哪些家庭成员?

生2: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还有23个省。

师:……

师:这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加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呢(34个)?这么多的家庭成员呀,真是一个大家庭。

点评:这是传统地理知识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老师采用结合地图讲授的方法进行处理。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老师怕被认为因循守旧而不敢讲授了。孰不知讲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今天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判断是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依据,在于用它来解决问题是否很有效;判断是否使用的恰当,关键在于使用的度是否把握的恰到好处,用的过多过滥,或用的不足都是不恰当的。

活动三:拼图游戏

师:为了熟悉这些家庭成员的名称和位置,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活动。活动要求:先找到我们的河北省的版图和它所在的位置,把版图放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看一看河北省周围相邻的有哪些省区?(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山东、河南),分别把它们放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完成全部的中国政区拼图。

生:小组合作进行拼图。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学生拼图活动,来巩固、复习中国行政区划方面的知识,是对地图这种教学工具的灵活运用。万事开头难,老师提出的活动要求,是先找到河北的版图和位置,再找河北5个邻省的位置,最后完成整个拼图。这样的设计安排既能让学生的拼图活动顺利展开,又能强化对家乡河北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四:猜猜我是谁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名字叫“猜猜我是谁”。由小组同学合作设计谜面,让其他同学猜猜,说的是哪个省区。谜面中可以告诉大家它的位置在哪儿,或者它的省会名称是什么,可以描述它的版图形状像什么,也可以介绍它的名山大川有哪些,还可以说说它的标志性建筑、重大事件或大型活动……

师:老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看看老师是怎么设计谜面的。(出示课件)“我相邻的省份是河北省和天津市,我是祖国的“心脏”。这里有故宫、天安门等宏伟建筑,2008年奥运会在这里举办。猜猜我是谁?”(生:北京)。

生:小组合作,设计谜面,教师巡视指导。

生:小组汇报交流……

点评:这个教学活动是用猜谜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进行综合的认识。谜面的内容可以涉及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版图形状、省会城市或其他特点。这种创设悬念的猜谜活动学生很乐于接受,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无论是设计谜面还是猜谜,同样都是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分析。

小结: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师:这些家庭成员的身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城市,汽车牌照的第一个汉字等。课下,请同学们在看天气预报节目时,猜一猜这些城市分别是哪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中心;上街时,留心观察马路上行驶的汽车,猜一猜它来自哪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点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中,课程的意义在于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服务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下学生在看“天气预报”节目和观察汽车牌照时,既是对本课所学的复习和拓展,更是在生活中应用知识、为生活服务的过程。

【责任编辑 韩四清】

猜你喜欢
承德课件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承德露露诉汕头露露商标侵权案开庭 索赔9000万元
阅读承德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