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标要求”在文本教学中具体化

2009-10-20 04:28张硕功
关键词:具体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张硕功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课标的具体要求,将这些要求变成“本课书学习可以完成的具体任务,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监控的具体行为指标”——实现“课标要求”在文本教学中的具体化。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具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9-0062-02

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行教学流程安排、环节设计、方法选择的依据。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要进行目标设计,但很多教师在设计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朗读目标、语言教学目标等时,出现表述笼统、难于操作、难于把握学生发展提升程度的问题,导致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课标的具体要求,将这些要求变成“本课文学习可以完成的具体任务,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监控的具体行为指标”——实现“课标要求”在文本教学中的具体化。

这里介绍一个个案,是教师在充分解读文本基础上所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针对课程标准关于五六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先做如下的思考:

课标要求的第一条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正确是读得流利、有感情的最基本要求,更是体会文本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读不正确,一切无从谈起。

针对《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学生在读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生字生词且不必说,单说说容易错的地方:第二自然段“我是‘老儿子”中“老”可能强调不够。“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她的老儿子”这句中的逗号可能容易被学生忽略掉。第五段涉及到“他宁吃亏,不斗气。”中“宁”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读四声“宁”,第六段中“可是,在这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他不慌不忙,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中的“横”字应读二声。第七段中“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难”字该读“二声”。第11段中“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中间的逗号要读出来停顿。文章结尾处的“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这里的停顿、问号、感叹号都要读正确。

再来看流利,如果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就是一个多读的问题了。

有感情,这个要求对学生来讲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这不仅需要学生在自己读书时调动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同时也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体会,只有在真正弄懂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的基础上,才能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这应该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比如第11段中“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要把这句读出感情来,就一定得联系起当时母亲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来,把作者的担心、挂念理解到位,并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担心、挂念语气。

第二条是“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一点,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出要求,使学生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明确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条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情感色彩。”

本文作者在介绍母亲的特点的时候,许多关键处的语言都需要进行这样的训练。

第四条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比如第11段中“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句子中三个怕字连用,体会到了什么?在反复的引导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出三个怕字连用,一次比一次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刻,突出表达老舍对母亲的担心与挂念。

第五条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本课是回忆性文章,作者用了“顺叙”的方法,从“生下作者”写到作者长大,写到作者上学,写到作者参加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最后写母亲死去,从而那种挂念、悲伤、怀念的情感非常自然地表达出来,让读者随着作者一起被母亲感动,跟作者产生了共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材料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所起的重要作用。

阅读要求的第七条写到: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就要求学生读文后,能够描述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受到母亲优秀品质的感染,受到老舍情感的感染,从而从生活的细节中体会母亲的不易,更加珍视所拥有的亲情。了解梗概,需要学生对作者介绍的各个阶段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表述。

第八条是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相对本课,就要安排学生搜集有关老舍的介绍以及文中所提到的历史背景。

第九条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这篇课文没有涉及到“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特殊区别。但是文中有几处的用法与一般情况不太一样,在表情达意中起了特殊作用。因此,教学中可以重点去分析这里用逗号的作用:“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她的老儿子。”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第十一条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一点正好可以结合本单元“老舍”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老舍。

经过了上面分析之后,老师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搜集老舍生平简介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与老舍相关的资料,整理成一二百字的小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2.在预习中,通过自学的方式,正确认读课文中的10个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问身边其他人等方法理解词语:出阁、屠户、布袜、油灯、铜活、夹竹桃、学徒、搓土、刮痧、绞脸、阳历、旧年、筹钱、疑虑、敷衍、感化等词语。

3.了解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所表达的老舍对母亲的挚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4.默读课文,练习抓住重点语句,在与上下文、与时代背景的联系中整体地感悟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分析作者在表达情感时所采用对比、比喻等语言描写形式,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挚爱、感激和怀念之情,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加珍视自己所拥有的浓浓亲情。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这一点要在不断地带领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提高感情朗读的水平,读出母亲对儿女的付出、理解和关爱,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挚爱、感激和怀念。

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拓展阅读或欣赏,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同时提升对亲情的珍视。

经过这样的对应性思考之后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具有了“行为——目的”的针对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达成情况才能成为“可以把握”的具体指标。目标具体化,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责任编辑 王开贵】

猜你喜欢
具体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析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运用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无论虚实题 均当具体写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