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  教出略读味

2009-10-20 04:28杨玉芳
关键词:着力点

杨玉芳

关键词:略读课;着力点;精略相依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9-0042-01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所以,我们说略读是和精读一样重要的阅读方式。那么,略读课文怎么教?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什么不同?有些教师就把略读课上成了“略讲课”,或者干脆一碰到略读课文就让学生简单地读一读,不再做任何处理。显然,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把略读课上好,备课时必须从文本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略读,就是大略地读。相对精读而言,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不是它所关注的。略读的目的是粗知大意。学会略读的方法,是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的必然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了“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在备课时,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就应围绕这一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要清楚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无法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那么,这个点的确定,就成为我们略读课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单元整合,自然切入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七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在这一单元中,还有《炊烟》《赏花》《新年礼物》《古井》共五篇课文,单元主题是“珍贵的亲情、友情”。《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唯一的一篇略读课文,和其他四篇课文相辅相成。备课时,就要抓住这个单元的主题,结合其他四篇精读课文的内容,来确定这篇课文的切入点。例如,这个单元,在学完前两课《炊烟》《赏花》后,学生们已经学会了“体会句子的方法”,在准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课的教学时,我们就可以从句子入手,抓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洗礼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为什么了不起,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找,让小组去讨论,这样就抓住了这篇课文的主旨,“粗读”下来,既了解了故事的内容,体会到这对父子的亲情魅力,又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二、略中求精,精略相依

备课时,我们也可以以“整体感知求略,重点感悟求精”作为切入点,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粗”、“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就不会有什么效率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要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备课时,我们需要反复斟酌,找准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

总之,要上好略读课,教学备课时就要细细研读,找准切入点,做到该“精”则精、该“略”则略,使略读课真正有“略读味”。

【责任编辑 王开贵】

猜你喜欢
着力点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试分析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着力点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浅谈煤炭建设企业转型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基层政府内部审计的着力点
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