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009-12-30 09:51王大贤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问题对策

王大贤

摘 要: 高等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学习实践活动 的总体要求。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的科学发展是高等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 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学生是高等学校最大规模的人民群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人 民群众得实惠”的根本体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3-0006-04

高等学校正在蓬勃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除了党组织部署学生党员开展相关的学习 实践活动外,团学组织也面向青年学生部署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很显然,科学发展观的学 习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找准目标定位,才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作者认为,促 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等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一) 是落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点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马克思一再把未来理想社会 描述为“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 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中,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 这种精神价值和全面发展的实现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条件。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在生产力和人们的觉悟还没有高度发达的这一漫长的“必然王国”阶段,人的发展与社会和 生产力发展是互为目的和手段的,既要激发人们发挥聪明才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 要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促进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是把 人的发展排除在“发展”的目标之外的,整个社会是义务本位社会,片面强调人对经济和社 会发展所应尽的义务,忽视人的权利和尊严,人的发展权实现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而 发展的权利又是人的权利和尊严的根本体现。随着整个社会由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过渡, 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人心,高等学校作为执行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典范和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的旗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理应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观点 ,把促进学生自身全面的和科学的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应有之义。

(二) 是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 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和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什么是 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来理解,高等学校就其属性来说,在其需要发展 的诸多方面中,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这是其一;其二,促 进学生本身的科学发展,是高等学校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高等学校办学的出发点 和归宿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并倾其全部资源培养学 生,促进学生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促进学生作为主体人的科学发展。其 三,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必须做到统筹兼顾。高等学校在促进学生自身科学发展过程中, 必须树立统筹兼顾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的协调的发展,不仅要教 会学生现有的知识,也要教会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同 时,也要教会学生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成长,在大学期间自我统筹兼顾各方面素质的 提高,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三) 是落实学习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受教育的根本体现,就是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完善 自己,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高等学校科学发 展上水平的根本体现。衡量高等学校是否在科学发展上上水平,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体现就是 人才培养的水平。毫无疑问,在高等学校,学生是最大的人民群众主体,高等学校区别于研 究院所就是因为有这一人民群众主体的存在。人民群众得实惠,要求高等学校不能只关注教 职员工利益的实现,更要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利益需求的实现,任何忽视学生利益实现的做法 ,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

(四) 是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需要

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经济社会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有大批自身科学发展 的人去实现。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 ,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既要具备科学技术素质,又要懂得人文关怀 ,懂得对他人、国家乃至人类前途和命运的终极关怀。不仅要关怀人类,同时也要关怀自然 界;要有开放的眼光,不仅要放眼国内,更要放眼世界,勇于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习和 借鉴他人的长处,勇于创新;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人格,迎接困难和挫折的 挑战。只有大批自身科学发展的人,才能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

(五) 是高等学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 促进人的自身科学发展是更高层次上的以人为本思想,因此,促进人的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 观的应有之意,只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是不全面的。很显然,教育 就其社会价值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是满足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仅注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满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 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学生自身的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地被排除在高等教育目标之外的。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工具价值的追求,特别是理工科学校,片面追求工业知识 和生产技能的传授,严重忽视人的目的价值实现。近年来,高等学校出现的学生创新能力差 、社会责任感淡漠、师生学术造假等现象,不仅阻碍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引起了全社 会对高等教育这一公共事业价值的责问。放眼发达国家,其无不将人的个体发展作为高等教 育的重要目标来实现,如美国的高等教育首先就将个体发展作为目标来追求,其次才是社会 发展的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以人为本思想的落实,人的自我需求的实现愿望越来越 强烈,因此,高等学校在其全部行为中要把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作为重要的办学理念,落实 到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从数量发展走向 质量发展,先数量发展后质量发展,这一发展的模式本身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实 际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 确的办学理念。

在高等教育由数量型发展转到质量型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高等学校 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提供了契机。高等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 须牢牢把握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要把握什么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它的根本评 价标准是什么?毫无疑问,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是衡量高等学校科学发展水平的终极标准。 当前高等学校普遍存在把发展定位在学位点和质量工程的申报、科研经费的多少等方面,对 于质量工程项目,重申报,轻建设;重外延、轻内涵,整个高等教育把其发展目标定位在各 种“项目”的获得上,不注重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改进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模式来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排除在“科学发展上水平”之外的, 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仅仅理解为教职员工得实惠,学生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体现得不 够。因此,高等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来开展,把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作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

二、当代大学生自身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价值标准错位

正确的价值判断不仅是人自我完善的动力,也是一个人是否科学发展的度量衡。由于受市场 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强调自己的权利,忽视社会责 任和义务,重索取,轻奉献。衡量一个人的发展水平必须按照社会认可的评价标准,只有在 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中才能确定一个人自身的发展水平,作为个体的人只有按照社会标准, 不断完善自我,才能科学地发展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个人价值的实现,永远不能 成为科学发展的人。

(二) 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分离

大学生片面注重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带有功利目的来对待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凡 是与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普遍缺乏学习和养成的兴趣,特别是理工院校的 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遍缺乏。爱因斯坦认为,知识和真理追求与价值关怀应该相统一 ,科学作为一项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革 命性力量,而且体现出一种为人类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在他看来,科学不 仅需要真理维度,也需要伦理维度、价值维度,单纯的科学技术知识的追求,只能使人成为 工匠,永远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更谈不上是科学发展的人。科学研究失去了伦理维度, 科学家失去了道德标准,科学必然走向对人自身的戕害。

(三) 心理发展水平低

心理发展是人的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不健全的人,根本谈不上是个科学发展的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和人的自身心理意识的觉醒,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心理问题的增多,使他们不能有效地应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不能发现生活 中美的因素,做到悦纳自己、他人和社会。据调查,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 占退学总人数的 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 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由于心理发展水平低,导致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大 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四) 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差

人自身的科学发展不仅表现在对现有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把握,更表现在对未知事物的分析和 把握,知识和技能的自我扩展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长期受到应 试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热衷于对现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付考试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全 部价值追求,他们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对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学习重视不够,大学 生毕业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差,往往要需要3~5年后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大学 生满足于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习惯于书本知识和既有思维方式的掌握,思维创新能力差 ,在思维方式方面,大学生缺乏应有的个性,千人一面现象普遍存在。

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

前文已经分析了大学生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其中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更有教育思想 的原因,大学生中存在的诸多不符合自身科学发展的因素,究其根本来说,就是缺少人文精 神,缺少对“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是有意义”这一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追问。从学 生的发展是“他为”和“自为”的统一来审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在其全部“ 教”的行为中,所遵从的是工具理性态度,几乎把 “教”的全部行为定位在专业知识和技 能的传授上,把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工具”来打造,教育者秉承这样的工具理性态度,很 难奢望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思考。由于我们长期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的 传授,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已呈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西方文化凭借 强大的经济平台为载体,越来越多地在大学生中渗透,试图占领大学生的文化前沿阵地,在 东西方文化共存与冲突中,大学生常常面临痛苦的文化选择,这点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打破教育中的工具理性态度,加大人文精神的教育和 渗透力度,特别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和渗透。因为,只要是教育,其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 神活动,脱离人文精神的渗透,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教育活动,更不是科学的教育活动。

(二) 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不健康的人不是健康的人,这一点早已成为国际共识 。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不仅要促进其身体、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更要关注大学生心理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杀行为增多更应 引起我们的关注。高等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一是要充分承 认心理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心理需求将越来越强烈,满足学生的心 理需求和促进心理发展是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视 野中,并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中加以体现;二是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要有 科学的认识,既要承认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现实,又要反对把心理问题泛化,认为学 生的一切痛苦体验都是心理问题,事实上,学生的痛苦体验多数是情绪情感问题,不是心理 问题。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问题是讳莫如深的,不要轻易判定一个人心理上有问 题,这样会加重他的心理压力;三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破除学生对心理问题讳莫如 深的错误认识,使他们懂得心理需求是现代人的正当需求,心理问题的出现和身体问题的出 现都是正常的,要象对待身体问题的感冒发烧一样对待心理问题,心理上出了问题要及时寻 求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四是心理问题究其根本来说,是不能悦纳自己、他人和社会,不能 有效地发现来自自己、他人和社会的美,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心理问题是个审美问题。当代 大学生中存在两个审美误区,一个是唯我独美。他们不能客观地发现和感悟自然、社会、学 习、生活中美的因素,不能发现他人身上的美和优点,并予以悦纳;一是唯我不美。他们缺 少自我审美的情趣,认为事事处处不如人,从而在心理上拒斥自我。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必须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三) 必须关注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考察一个知识分子是否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一是改变教育方法。教育的重点不是 对现有的知识的传授,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教会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 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并逐步学会用所学的 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创新的习惯;二是优化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要推 进学分制 改革,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在确保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多 开设选修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多地选修,因为兴趣和爱好是创 新的原始 动力;三是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学校应与产业联合 ,建立大学生长久教学实践基地,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 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同时,学校要设立学生学术基金项目 和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等,鼓励学生申报,并选派教师指导;四是改革考试方法。 高校的考 试要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 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采取书面答卷与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 的方式,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 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立春.《共产党宣言》导读[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2008.

[责任编辑:范君]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