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范式的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探讨

2010-01-06 01:57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区位体育产业竞争力

刘 兵

(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基于结构范式的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探讨

刘 兵1,2

(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采用比较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模型构建的重要性、内涵及评价的观察指标和潜在指标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区域体育产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国家评价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并形成了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模型构建。

结构范式;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在技术进步及技术创新迅速的时代,新知识的创造可以很快地转化为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进而迅速地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产业[1]。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运动产业迅速在美国兴起,体育终端消费产品不断丰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运动产业的产值迅速跻身美国十大产业行列,一个新兴产业的兴起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源自经济体制的变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认识朦胧到认识渐渐清晰,发展历程虽短,思想变革却极其深刻,体育产业概念和体育产品消费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但产业发展究竟具不具备竞争力,并不是靠定性判断能够解决的,尤其是面对各区域资源、条件、需求很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问题,是体育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本文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理论,结合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试图建立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为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指出:生产要素状态、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态、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需求状态、机遇与政府行为六个方面构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竞争优势取决于六个因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2]。

结合波特的六因素构成,分析体育产业可以看出:(1)生产要素状态指发展体育产业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包括自然体育资源的开发、人文体育资源的挖掘(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发展体育产业的资金、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的知识资源 (市场知识、管理知识、体育产业运作的实际经验)等;(2)体育产业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态主要指为体育产业提供原材料等的上游产业、辅助产业,也包括与体育产业共享的某些技术、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 (如体育产业与交通旅游业等),由于体育产业产品的丰富性,是一门综合其他行业能力很强的产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的行业及辅助产业很多,如旅游、交通、餐饮、休闲娱乐、电子、通讯、建筑、机械等,具有优势的相关及辅助产业为体育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的双向融通,可以保证体育产业的供给能力得到加强从而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群;(3)区域体育产业的竞争优势最终要通过和依靠区域地的体育企业来完成,体育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企业规模、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经验积累以及运作机制等方面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形成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4)需求状态指国内体育市场发展和发育的现状。区域体育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是通过区域内买主的结构和买主的性质来实现的。国内需求状况及市场大小不但影响生产规模,更重要的是影响本国企业对产品或服务更新改造的速度、范围和努力;(5)机遇指重大的技术变革、重大的国内外事件、汇率变化、经济状况等,如胡锦涛主席在恰逢第十一届全运会举行之际,提出了中国体育的发展要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这就是体育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6)政府通过在资本市场、生产标准、补贴、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产业的地域与国家竞争力。我国大多数区域实施了“政府主导型”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在体育资源开发、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场调研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使得我国部分地域体育产业的贡献值远高于其他地方,如福建晋江体育产业的贡献值占到 GDP的 18%,政府主导的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明显的效益[3]。

2 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假设模型

由上述钻石模型所引申出的影响区域体育产业竞争优势因素分析,结合体育自身的特点,可以把影响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归纳为区域体育资源 (也即禀赋资源)、体育支持性因素、区域体育管理水平、区域的区位条件、区域体育需求状况等五个方面的因素。从逻辑过程来看,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表现为上述五个因素综合作用所决定的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具有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同时可以看到,一个区域的体育资源和体育支持因素的数量与质量是区域体育竞争力的重要根源,一个区域各种体育资源相对其他区域越丰富、一般体育基础设施越完善、体育产品越多、体育服务质量越高、居民的体育意识越强、市场关系越丰富、体育企业越有竞争力,该区域体育需求就会旺盛,体育产业对当地的贡献值就会越大,体育产业竞争力就越强。另外由上面分析得出,一个区域的体育管理效果越好、区域的区位条件理想,区域的体育需求也会增强,区域体育收入会增加,区域体育产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大。

2.1 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框架

图1 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研究假设模型

由模型和理论可以分析如下应当在构建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时被证明的假设,并由此推断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因果关系,从而发现区域体育产业培植和发育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

假设 (一):区域体育资源和区域体育支持因素,对区域体育管理、区域区位条件以及区域体育需求状况和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目标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假设 1:区域体育资源对区域体育支持因素、区域体育管理、区域区位条件、区域体育需求状况、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1A:区域体育资源和区域体育支持因素呈显著正相关;

1B:区域体育资源是区域体育管理的前因变量,区域体育资源对区域体育管理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1C:区域体育资源是区位条件的前因变量,区域体育资源对区位条件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1D:区域体育资源是区域体育需求状况的前因变量,区域体育资源对区域体育需求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1E:区域体育是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前因变量,区域体育资源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形成正面影响;

假设 2:区域体育支持因素对区域体育资源、区域体育管理、区域的区位条件、区域体育需求状况、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形成正面影响。

2A:体育支持因素是区域体育管理的前因变量,区域体育支持因素对区域体育管理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2B:体育支持因素是区域区位条件的前因变量,体育支持因素对区域区位条件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2C:体育支持因素是区域体育需求状况的前因变量,体育支持因素对区域体育需求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2D:体育支持因素是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前因变量,区域体育支持因素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假设 (二):区域体育管理和区域区位条件对区域体育需求状况以及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目标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假设 3:区域体育管理对区域体育需求状况、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3A:区域体育管理是区域体育需求状况的前因变量,区域体育管理对区域体育需求状况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3B:区域体育管理是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前因变量,区域体育管理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假设 4:区域区位条件对区域体育管理、区域体育需求状况、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4A:区域区位条件是区域体育管理的前因变量,区域区位条件对区域体育管理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4B:区域区位条件是区域体育需求状况的前因变量,区域区位条件对区域体育需求状况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4C:区域区位条件可能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确定。区位条件不好,体育产业竞争力却未必不强,从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青海省就可以看出,区位条件是重要的,但未必是必要条件。

假设 (三):区域体育需求状况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目标的影响。

此外,“冷云石”之虽静犹动;“太古亭”,追求的是“太古之遗制”;“梅坡”之抖擞江村沙浦野趣;筑室名为“约室”“静者轩”“四负堂”,是为了修身养性……,所有命名都反映出祁彪佳的匠心独具、寓园的多姿多彩以及其人文情趣无处不在。

5A:区域体育需求状况是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前因变量,区域体育需求状况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2.2 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结构假设模型的内涵

2.2.1 区域体育资源

区域体育资源根据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和人文历史赋予的资源,或者叫做“禀赋资源”;另是通过社会后天改造所形成的“新创资源”。禀赋资源主要指该地域自然资源的体育利用,如青海省独特的高海拔缺氧条件造就了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品牌形成,黄山国际山地车赛利用黄山这座历史文化遗产打响了体育运动的品牌,这些资源无一例外是区域资源禀赋的给予。良好的区域自然资源有利于推动区域体育产业的开发,不仅能够刺激区域内居民对体育产品的消费,同时也能够吸引区域外的体育爱好者和旅游观光者参与到本地域体育消费之中,从而推动该地域体育产业发展,因此,一个地域的自然和体育人文历史资源对当地体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体育资源的优势可以被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所取代,福建晋江体育产业的优势发展就是生动的实例。另外,波特和其他一些学者也注意到,新创资源可以克服和弥补继承性资源的不足,众多的文献研究已经揭示出新创资源对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如上海原先大型体育赛事非常少,如何在体育领域弥补继承性资源的不足,上海选择了以国际性体育赛事为突破口,创造了一系列的体育资源,如体育基础设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关于新创资源的理解,目前的文献大多把体育基础设施、重大体育事件、该地域公益性体育活动的活跃度、与体育相关的其他特殊事件等包含在内。

区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受到该区域的自然条件、体育人文历史、经济与消费水平、体育产业政策等因素制约,由于禀赋资源的差异,区域体育资源就会表现多样性和不一致。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能力可以从体育资金投入、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体育资源和与体育相关产品开发、体育服务更新及体育管理的先进性等方面使一个可能禀赋资源不够高的地域提高体育发展的品味,从而创造出体育产业的贡献。国家和区域地方政府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如体育产业的定位、体育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体育园区的开发与集群形成,体育企业的税收优惠、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培养、体育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等均会成为影响一个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

2.2.2 体育支持因素

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持性因素包括体育辅助性行业提供的辅助性设施与辅助性服务,以及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些积极因素,它们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体育辅助行业包括公共交通服务、安全保障、餐饮宾馆、医疗卫生、保险、电信、银行以及水电煤等公共基础设施所提供的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由于用地面积较大,有的基础设施分布在城市的边缘,没有辅助性服务的支持,产业发展基本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些积极因素包括区域交通的便捷、体育服务质量、体育市场发育、区域居民对体育的喜好等,它们的品质会影响到区域居民和外来观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体育服务质量对感受体育和体验体育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体育界已经有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区域性体育服务质量,北京华安认证就是一家专门评估体育服务,推进体育服务标准化的机构。刘兵[4]等 (2007)通过实证研究,采用SERVQUALTY评价方法对区域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展开了评价,以确保体育服务实现最大的满意程度。区域居民对体育的爱好以及区域体育市场的发育程度可以表现出地方居民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这将会鼓舞一个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体育资源会影响到区域体育支持因素,反过来一个地方体育发展的支持性因素也会加快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合理使用,因此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

2.2.3 区域体育管理

2.2.4 区域的区位条件

区域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宏观微观竞争环境、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消费水平和价格竞争等。区域地理位置对于开发体育产品具有先天的优势,如江湖河海、高山缺氧、人口密度、城市的开放度与可进入性等,厦门国际马拉松、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上海 F1、大师赛等均与地理位置的特色有关;宏观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的国家发展环境以及区域内体育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体育产品开发、体育融资环境、体育企业的竞争战略、行业发育度和竞争态势等;区域发展战略主要指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定位,如上海市正积极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围绕这样的思路,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就符合“四个中心”建设的要求,又如青海省的发展战略定位利用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业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就要符合大旅游这一发展战略等[8]。区域的消费水平和价格竞争主要表现在各地居民对该地域体育消费的承受力、体育消费的态度,同时该区域的生活消费价格、体育消费相对于其他休闲娱乐消费的相对价格都会影响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

上述这些因素之所以用区位条件来表达,是因为不同区域存在体育产业发展的潜能不一样,其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体育管理水平不仅要符合区位条件的要求,同时要努力使区位条件发挥最优功能。因此,本文认为一个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将决定区域体育管理的水平,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2.2.5 体育需求状况

需求程度是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是改善和发展体育产业的直接推动力。这一点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得到很好的印证,波特认为,需求状况主要是指本国市场对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它包含了需求结构、市场规模和国内需求增长率。从目前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看,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等地区已经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增长极,体育产业在上述区域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目前影响体育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从全国范围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可支配闲暇时间、人口统计因素 (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等)是影响居民体育需求的客观因素;(2)总体来说,我国居民对体育的认识、偏好是影响体育需求的主观因素;(3)体育类企业在产品开发、引导居民需求方面同样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在体育营销能力、体育策划、目标细分以及对居民体育需求的认知调查等以及区域体育管理水平都存在制约区域体育需求的空间,因此,本文认为区域体育资源、区域体育支持因素能够符合居民对体育的需求,区域体育发展的吸引力就会增大,区域在体育产业发展上就会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提升该区域体育发展的需求,区域体育产业产值贡献率就会提高,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就会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体育资源和区域体育支持因素对区域体育需求状况会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

2.2.6 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

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是指有区域体育发展的体育资源、体育支持性因素、政府对区域体育的管理、区域自身的区位条件和区域体育需求状况等因素综合作用所决定的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具有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一个区域的体育资源和体育支持因素的数量与质量是区域体育竞争力的重要根源,一个区域各种体育资源相对其他区域越丰富、一般体育基础设施越完善、体育产品越多、体育服务质量越高、居民的体育意识越强、市场关系越丰富、体育企业越有竞争力,该区域体育需求就会旺盛,体育产业对当地的贡献值就会越大,体育产业竞争力就越强。另外由上面分析得出,一个区域的体育管理效果越好、区域的区位条件理想,区域的体育需求也会增强,区域体育收入也会增加,区域体育产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大。

图2 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假设模型的观察变量和潜在变量

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历程看,体育产业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内体育需求和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的制约,成熟的体育客户对体育产品质量和服务 (如健身、体育赛事、体育相关产品等)水平会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都会促进体育企业更好的改善产品与服务,如最近十年来,体育消费产品在不断增多,国家体育人口数量在不断提高,专业化的体育俱乐部正在走进城市社区,体育生活化意识在不断增强,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开始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思考等。

2.3 基于结构方程的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总测量模型

根据上述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的内涵分析,可以完整勾画出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调查的观念 (即观察)指标和构念 (即潜在)指标,并进而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利用 L ISREL8.7、AMOS7.0等软件验证与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合理性。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构建出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假设模型及其构成变量,意在表明两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其一,国家体育产业竞争力是否具有优势,首先要研究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没有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状况的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无从谈起;其二,研究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逻辑的结构分析,特别是影响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在结构变量必须遵循和反映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范式,本文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论证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实际结果。

[1]芮明杰.产业经济学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2][美 ]迈克尔 ·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5-137.

[3]福建晋江市委宣传部.晋江体育产业发展概况[R].中共福建省晋江市委宣传部,2009:1-3.

[4]刘兵.体育健身娱乐业服务质量评价与分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89-96.

[5]毕进杰等.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3):21-25.

[6]谭丽君,王润斌.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9-11.

[7]胡斌,张玉凤.论如何在全球产业链中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J].百家论坛,2006(4):10-14.

[8]刘兵.产业集群的成因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M odel to Evaluate the Structural-Paradigm-Based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L iu B ing

(Management Schoo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Comparative Study and logical analysis are employed in thispaper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for the model of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s the basis for a nation to evaluate its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constituen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model construction for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structural paradigm,regional,sports industry,competitiveness,evaluation model

G80-05

A

1001—9154(2010)04—0006—05

G80-05

A

1001—9154(2010)04—0006—0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45SS08063);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S30801)。

刘兵 (1969—),男,安徽亳州人,在读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管理。

2010—01—25

猜你喜欢
区位体育产业竞争力
《经济区位论》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