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0-01-06 01:57李在辉杨凤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才体育

李在辉,杨凤军,金 艳,傅 皓

(成都体育学院外语系,四川 成都 610041)

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李在辉,杨凤军,金 艳,傅 皓

(成都体育学院外语系,四川 成都 610041)

高校对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突破了传统的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体育翻译人才的需求。但由于缺乏对体育翻译人才能力要求的了解,高校的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在界定体育翻译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高校在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体育翻译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体育翻译是涉外体育交流的重要纽带。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翻译人员以国家队和俱乐部随队翻译为主。随队翻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国家队后随队工作成长为专业体育翻译;二是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体育运动员和高校体育教师经过锻炼成为一些体育项目的专业翻译。这种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不但周期长,而且数量非常有限。随着我国体育对外交流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和北京奥运会翻译合作伙伴传神公司 2008年发布的《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全国擅长体育翻译的译员只占现有约 30万译员的 1.3%,体育专业翻译列全部 22种专业翻译的倒数第四位,属严重紧缺。

面对体育翻译严重短缺的局面,一些高校,主要是一些体育院校开始开设体育英语专业,培养包括体育翻译在内的体育外语人才。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这些高校在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本文拟从高校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入手,通过界定体育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师配置等几个方面分析高校在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翻译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1 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从 2002年开始,成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城市职业学院等高校纷纷开设体育英语专业,为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模式。每年的招生人数保持在 600人左右,并呈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一些学生已经进入社会工作,在体育俱乐部、运动队、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国外体育交流团的接待等方面承担翻译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需求。然而我们对近四年相关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走向的调查显示这些学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外贸机构、旅游、新闻传媒、体育经济公司、酒店等,专门从事体育翻译工作的非常有限,还不到 1%,这与 45%的学生希望毕业后从事体育翻译的愿望有相当大的差距[1],一方面,市场上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毕业生并没能走上希望的工作岗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2]。

2 体育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和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我们认为高校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主要与高校对体育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缺乏认识有关。由于缺乏对体育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的认识,导致高校在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出现诸多问题。

2.1 体育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

为了了解体育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在 2008年对涉外体育翻译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体育翻译的主要内容包括比赛翻译、赛事报道、信息翻译、外宣翻译、训练翻译、会议翻译、商务翻译、生活翻译等方面。其中比赛翻译、训练翻译、会议翻译和赛事报道的要求相对较高。比赛翻译是在比赛现场传译教练员的技战术安排和队员之间的交流;训练翻译是在训练过程中传译技战术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而会议翻译则是赛前准备会、赛后讨论会和新闻发布会中进行传译;赛事报道主要是驻外媒体机构进行体育赛事报道和分析。由于这些翻译任务普遍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的特点,要胜任这些翻译任务,翻译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中英文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翻译能力,还应对于本职工作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特别是熟悉体育运动的规律、技战术术语以及相关的体育方面的知识。与此相比外宣翻译、信息翻译、商务翻译和生活翻译则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虽然要求没有以上四个方面高,但也要求翻译人员具备很好的中英文知识和相关体育知识。

2.2 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体育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制定培养计划。由于缺乏对体育翻译人才能力要求的认识,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配置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的缺失。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是目前高校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的最大问题。目前已开设体育英语专业的院校都把培养复合性、通用性体育外语人才作为主要目标。成都体育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体育英语专业的院校,其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能在体育、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经济、旅游、经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与此类似,北京城市职业学院体育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也规定:学生具有牢固的基础英语文化底蕴,并储备丰富的专业体育英语知识,能在外事、经贸、体育文化、新闻出版、经纪,教育、体育赛事管理与运营、体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英语以及体育文化和活动的既掌握专业体育知识又通晓外语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其他院校体育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情况大都如此,都把体育翻译人才与其他体育外语人才融合在一起培养。从学生就业的角度讲,这样的人才目标和标准看上去很理想,但大多数毕业生未能成为体育翻译的事实恰恰说明这样的培养方案是有问题的。

(2)与体育翻译有关的课程设置过少。学习体育翻译的学生除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要特别突出和强化体育翻译能力训练。多数院校现行的体育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只有口译、笔译两门课程,尽管个别院校开设了体育翻译课程,但这些课程开设的时间都比较短,一般只开设一学期,少数开设一年,单一的课程很难保证学生充分发展和锻炼体育翻译能力。以成都体育学院与上海体育学院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为例,相关翻译课程开设过少,使得翻译教学未能专业化,也没能突出体育特色,如表 1所示:

表1 部分体育院校体育翻译课程设置

(3)教材建设未能跟上。当前,教材已成为培养体育英语人才应用能力的瓶颈。体育翻译方面的教材情况更不乐观。尽管已经有一些学者、教师发文探讨了体育英语的翻译问题,但主要集中在体育术语、体育新闻标题和武术翻译等几个方面,而且显得比较零散,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不适合普及教学。体育英语同声传译、体育交替传译、英汉体育视译、体育情报翻译、体育英语速记等教材建设基本上还是空白。不进行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有关院校和相关业者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4)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是近几年来翻译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比较普遍的共识是翻译课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落后。体育院校的翻译教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开设体育英语专业的院校中,多数院校的翻译师资都是在设立体育英语专业之后引进的年轻教师。由于本身缺乏经验和系统的翻译培训,这些年轻教师一般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照本宣科,力不从心,造成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5)翻译师资短缺。翻译课本身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一名合格的翻译教师需要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和专业基本理论,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4]。翻译教师要身兼四职:他是翻译经验的传授和提升者,是翻译理论结合实践的示范者,是翻译思想和策略的诠释者,也是翻译职业操守的体现者[5]。翻译课的综合性质和对翻译教师的高要求使得翻译师资短缺成为高校翻译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体育院校翻译师资的短缺与综合性院校相比显得更为突出一些。师资建设已成为体育院校外语和翻译人才培养中迫在眉睫的任务。

3 发展我国体育翻译人才的对策

以上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推进高校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工作,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并认真实施。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1)把体育翻译从体育英语专业中剥离出来,单独设置。因为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具有特殊性。翻译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认知活动、一种技巧、一种艺术,是一种专业的交流工具。翻译人才的思维模式与一般外语人才有着明显的差别,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过去往往把外语专业等同于翻译专业,把外语人才误认为翻译人才,忽视了翻译专业人才的专门性和特殊性。懂外语,不等于是合格的翻译人才[6]。很多英语毕业生在进行体育翻译时频频出现错误以及经常出现的英语专业学生不能胜任体育翻译工作的事实也说明体育翻译工作的特殊性。因此面对多层次的社会需求,我们认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单独设立体育翻译专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是解决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轨的关键所在。体育翻译本科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口笔译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本阶段的学习,一方面发掘学生口译的潜在能力,考核学生口笔译职业生涯的学能和悟性,储备口笔译能力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体育翻译教学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双语能力,逐步进行日常生活、赛事准备、赛后交流、联络安排等方面的翻译实践,为今后的就业和能力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增开相关翻译课程,加强学生体育翻译能力理论知识和能力训练。从有关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单独开设体育翻译专业可能性还不是很大。为此可以从体育翻译能力的培养出发,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笔译理论与技巧、基础口译、高级口译、体育英语同声传译、体育交替传译、英汉体育视译、体育情报翻译、商务翻译、外事翻译、体育英语速记等课程。同时,学生还应该选择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中华体育文化、运动项目英语、体育史、国际体育赛事、英美体育概况、体育报刊选读、体育新闻报道、武术、网球运动、游泳、跆拳道、羽毛球等课程,帮助他们熟悉体育运动的规律、技战术术语以及相关的体育方面的知识。此外,在课时安排上,要适当增加主干课程的课时。

(3)推进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积极引进一些体育方面的原版教材;二是组织专家、出版商、一线教师进行通力合作、集体攻关。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要以体育翻译为核心,积极吸纳语言学、文体学、翻译学、教育技术等学科的优秀成果并使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4)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要结合体育翻译的内容和特点,围绕发展学生体育翻译能力这一核心,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创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从做中学,注重翻译过程。如在笔译课中,教师多安排体育翻译材料,让学生进行翻译训练。学生翻译完成后,教师进行评阅和点评。口译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或创设模拟环境,通过演讲、致辞、三角对话、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真实翻译任务训练。除了课堂教学外, 中肌收缩拉动摆动腿的下放达到最大程度的同时,如

(2)人体通过弧线助跑起跳时,因身体的侧向后还要安排学生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国外体育交流团等的接待和翻译任务以及利用假期到单位实习。通过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学生们不仅展现和锻炼了翻译技能,增强了自信和创造力,还可以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学会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批判性的思维,毕业后能快速进入角色,很快适应工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逐步进行解决。一是聘请。在外事部门、对外文化交流部门、新闻及出版部门以及经济、科技、体育和社会各领域的职业翻译队伍,大多具有丰富的外事经验、翻译经验和很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聘请担任翻译课的兼职教师,弥补专业师资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二是引进。通过考核积极引进高水平的翻译专业毕业生充实翻译教师队伍。三是内部挖潜。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和送出去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让一些年轻翻译教师得到发展。四是组建和打造翻译教师团队。通过选拔学科带头人,形成教学团队,这是解决师资问题,推进体育翻译人才培养的长远之道。

[1]陈珊,杨梅.英语专业体育外事方向教学计划探讨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5):103-108.

[2]裴斐.体育英语专业建设症结分析 [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6):119-122.

[3]王玉蕊,张庆春?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实施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72.

[4]葛厚伟.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福建论坛,2008(10):140-142.

[5]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6]仲伟合.翻译硕士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J].中国外语,2007(4).

Problem s i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Talented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in the Sports Filed

L i Zai-hui et al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Chengdu SportUniversity,Chengdu 610041)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oin in the cultivation of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in the sports field is a breakthrough for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odel and to some extent can satisfy the social demand of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in the sports filed.But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ability essential to talented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in the sports filed results in the discordance between the university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market demand.Based on defining the ability essential to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in the sports field,this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of domestic universities in cultivation of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in the sports filed.Counter measures are given against these problems.

cultivation of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in the sports field,problem,countermeasure

G807.4

A

1001—9154(2010)04—0088—04

G807.4

A

1001—9154(2010)04—0088—04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课题 (编号:08SB062)。

李在辉 (1967—),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2009—12—10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人才体育
人才云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