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低碳农业建设的思考

2010-02-10 04:19廖东海邓吉安张晓兰
作物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张家界市张家界全市

廖东海,邓吉安,屈 波,张晓兰

(1张家界市农业局,湖南张家界 427000;2张家界市永定区农业局,湖南张家界 427000;3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农业局,湖南张家界 427300)

发展低碳农业是张家界市“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为打造世界旅游精品服务的客观要求。只有建设低碳农业,才能推进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效益农业转型,最终实现张家界市农业的可持续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 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

低碳农业在张家界市早已破题,循环农业、立体养殖、休闲观光生态园等在张家界市部分乡村有过尝试,低农残、无公害、有机肥、自然放养、活菌制剂等也有不同规模的应用,张家界低碳农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1.1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已经起步

(1)环保增效技术推广收效明显。2009年全市推广环保农业技术面积 153 538 hm2,共计节本增效16 525万元。其中,以机械翻压、覆盖、留茬、堆沤等多形式的秸秆还田技术应用面积107 615 hm2,减少化肥投入 4.02万吨,节约成本 4 025万元;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 19 333 hm2,生物防控面积 6 667 hm2,减少病虫损失 1 000万余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139 933 hm2,节省肥料 0.41万吨,增产 3.15万吨,共计节本增效 11 500万元。

(2)环保生资应用成功推开。2009年共应用环保农资 128 666 hm2。其中,高效、低毒、低残农药 300 t,8万公顷;推广缓释控释、生物有机肥等2.8万吨,面积37 333 hm2;推广应用化肥增效剂、可降解地膜等11 333 hm2。应用新型环保农资,不仅减少生产成本,而且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白色污染”。

(3)环保能源开发惠及万家农户。全市除水能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外,沼气推广也有一定规模。到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沼气池 9.59万多个,沼气入户率达到24%。沼气使用区有效地实现了秸秆转化和粪便处理,净化了环境,防治了污染。同时,“生态家园”和“清洁工程”示范建设,促进了农村生物能源再生、循环利用,减少了农资不合理施用导致的面源污染。

(4)农业标准化建设具备一定基础。张家界市已制订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并修订粮果菜等农业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 12项,推广国家、行业标准 24项,大宗农产品生产实现了有标可依。全市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市级农产品监测中心为龙头、县市区检测站为主体、生产企业、科技示范园、生产基地等检测室为补充的检测体系,全市 4个区县都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共有62家业主获“三品”认证 9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 56个、绿色食品 27个,有机食品 7个,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10.9万公顷。

1.2 生态农业产业皱形初具

(1)生态种植产业。生态粮食生产使粮食优质率不断提高。在全省粮食无公害抽查检测中,张家界市粮食产品均达到优质标准,重金属含量均在最低控制线以下,在全省享有较高知名度。生态蔬菜生产严格坚持标准,已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2 000 hm2,高山反季节蔬菜1 334 hm2,蔬菜产品在例行抽检中各项指标均已达标。生态水果生产方面,主要发展具有张家界特色的名优特新优质水果,如菊花心柚、蓝莓、红芯猕猴桃等特色水果产品;对传统柑橘进行品改,提升柑橘品质,提高柑橘产业效益。永定区沙堤乡发展了万亩水果基地,打造本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长茂山村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优质桃200 hm2,产品全部销往广东沿海地区。

(2)健康养殖产业。以“千区万户健康养殖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在城市近郊逐步推广微生态养猪技术,发展完善城郊环境友好型养猪模式,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与养殖效益。在养殖专业村积极推行“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全市建成标准化养猪小区112个,培育养殖专业大户4 900户。桑植县土溪洞村养殖生猪 6 000多头,户平达到 8头以上,沼气入户率达到80%以上,利用沼液发展高山反季节绿色蔬菜20 hm2,在获得较高生产效益的同时又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以“永定区湘西黄牛资源场建设”为契机,加快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形成了以永定区三家馆乡为辐射核心的湘西黄牛养殖产业片。利用特有的野生大鲵资源,大力推进大鲵生态园建设和大鲵良种选育工作,快速扩充大鲵种质资源数量,并不断发展农户养殖规模,探索大鲵特种养殖产业化路子。

(3)绿色花木产业。分别在城郊、交通干线两侧及植物资源丰富的山区乡镇建立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形成了市城区周围以生产城市道路、庭院绿化苗木为主的花木基地,桑植县城周围以生产乡土特色苗木为主的花木基地,慈利县城周围以生产生态绿化苗木为主的花木基地,全市花卉苗木面积发展到467 hm2,涌现了一大批如张家界新大绿农林开发公司、帅弋花卉有限公司、桑植县名优花卉苗木场等生产大户和典型。同时,把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与旅游紧密对接,以花卉苗木观光园、休闲农庄为方向,纳入全市生态旅游发展大局,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农业休闲产业。张家界市休闲农业伴随旅游精品建设浪潮诞生和发展,当前已涌现出一批如张家界绿色大地生态园、张家界名流山庄、张家界荷花园等农业休闲观光基地,成为新世纪人们休闲的至爱。讫今为止,全市已有各类休闲农业企业 82家,从业人员1 30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1 000多户。在景区周边、主要交通沿线已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全市休闲农业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有25家,1 000万元以上的有8家。由湖南省休闲农业协会评定的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已有7家,其中五星级休闲农庄 4家,四星级休闲农庄3家。 2009年,全市休闲农业企业接待游客 63万多人次,营业收入 1亿元;2010年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 25万人次,营业收入 4 000万元。

2 低碳农业发展的瓶颈

张家界市发展低碳农业虽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低碳农业的发展仅处于尝试、小规模、窄范围、不系统等的阶段,相应的机制、体制也不完善,距离低碳农业的建设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2.1 农村知识型劳动力严重缺乏

劳动力是发展低碳农业前期投入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知识型劳动力的投入。张家界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全市农村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高达 83%,全市农村劳动力平均的受教育年限仅为 7.07年,达不到初中水平,大多数劳动力属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形成的“体力型”劳动者,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辛勤劳作,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寥寥无几,低碳农业意识淡薄,低碳技术应用能力欠缺,对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缺乏智力支撑。

2.2 农户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

张家界是以山丘地貌为主的农业市,地理条件制约了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多,现有的组织规模小,覆盖面窄,经营层次低,远远不能满足农民自我服务的需要。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农民仍然是一家一户自我发展,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管不统一,仅部分农户或局部种植园实行低碳农业的模式,而周围的耕地仍是化学农业,这个生态模式的土壤、空气和水源仍旧受到影响和污染,只有组织化程度高,农业生产实施区域统一布局、规模经营、专业管理,才能有效的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2.3 发展低碳农业的投入机制未建立

低碳农业是以科技的持续扶持和各种资源要素投入为前题,当前本市对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低碳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没有制定相应的资金投入政策,对低碳农业技术应用缺乏相应鼓励措施,低碳农业科技与相关资源要素投入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4 农业面源污染不容乐观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化学投入品导致的污染。统计资料表明,张家界市近3年年化肥用量16万吨左右,平均每公顷约1 500 kg,按当地生产水平,平均较正常施用量高出 50多公斤。部分地方不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激素等化学生产资料导致产品、土壤、水体污染现象还很突出。同时大部分秸秆焚烧或丢在公路边、河流中,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养殖废弃物排放污染。部分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没有经过处理就进入耕地、河流,网箱养殖、河蚌投饲等引起河道淤积、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随处可见。三是农村生活污染相当突出。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影响已越来越严重。全市农村中约有20%的人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约有 80%的生活垃圾随意倒在山地、路边、江河,而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物分解、耗能产品大量投入和秸秆资源的不合理处理都会导致碳排量增加。

3 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低碳农业的良好氛围

把低碳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广泛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业生产主体——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努力使发展低碳农业成为自发行为。要把低碳农业基本知识,纳入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促进低碳农业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3.2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坚持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建立健全低碳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政府尽早对农业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专门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税收等优惠政策,比如对秸秆还田、养殖废物处理、设施防控病虫和新肥料使用等技术推广的补助和扶持,充分调动各级抓好低碳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加速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低碳农业发展原动力

科技是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原动力。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实践和农民的切实需要,以服务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办好各类培训班,扩大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积极组织科技服务下乡活动,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传授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有关知识。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低碳农业发展的原动力。

3.4 加快实施清洁工程,促进低碳农业全面发展

首先是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综合组装配套推广农业清洁技术;其次是以控制农村生活污染为重点,建立废弃物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净化设施与物业管理制度;最后是以优化农民居住条件为重点,实施生态庭院建设。

[1]赵文晋,李都峰,王宪恩.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 [J].环境保护,2010,(12):38-39.

[2]王力军,宋凤轩.循环经济是中国农业健康发展之路 [J].中国国情国力,2010,(1):12-13.

[3]杨悦象,熊林海,熊运福.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2010,(7):382.

猜你喜欢
张家界市张家界全市
“稀奇古怪”的牛老师
传承红色基因的有心人——记张家界市永定区中共党史联络组常务副组长赵宗山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毕业一起去旅行之张家界
张家界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人间奇景张家界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