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株洲低碳农业发展

2010-02-10 04:19尹小平刘晓理
作物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株洲市秸秆农产品

尹小平,刘晓理

(株洲市农业局 ,湖南株洲 412007)

在 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世界各国确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农业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在减排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土壤碳汇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作为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株洲更应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1 株洲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辖 4县 1市 4区和云龙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106个乡镇1 876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1262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户籍总人口387万,其中农业人口270万,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 116.3万;耕地面积 16万公顷,其中水田 14.13万公顷,旱土 1.87万公顷,人平耕地 0.04 hm2。 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 187.62万吨,棉花 0.098万吨,油料 2.34万吨,蔬菜162.34万吨,水果 16.84万吨。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 168.2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6 525元。株洲市是我国双季稻主要产区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在全国、全省具有优势地位。 1995年,株洲市建成全国第一个双季稻田成建制亩产过吨粮的地级市。2008年,醴陵市白兔潭镇氽溪村 75.3 hm2双季超级杂交稻平均产量 19 651.5 kg/hm2,创国内双季超级稻大面积单产最高纪录。

2 发展低碳农业势在必行

2.1 严峻现实——现代“石化农业”难以为继

长期以来,以化肥、农药为代表的现代石化农业蓬勃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保障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但石化农业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无穷的弊端:一是极大地消耗了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过量农药、化肥残留物污染了农村的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严重威胁人类的食物安全与生存环境;三是石化农业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带来了自然物种和天敌的减少,致使蝗灾、鼠害等生态灾难易发多发。毋容讳言,是长期以来我国巨大的农业增产压力造就了当今石化农业的繁荣昌盛,而石化产品的大量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又促进新一轮种植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很显然,现代石化农业已经难以为继。

2.2 客观需要——实现新增3亿公斤粮食产能

株洲市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新增3亿公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即到 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产能要达到210万吨以上。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粮食生产非常不利:一是水灾、旱灾、风灾等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二是农作物病虫害流行。冬季温度升高,利于某些病原、虫源越冬、存活,基数增大,农作物病虫害暴发频率增加,加重了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因此,必须通过发展低碳农业来降低因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2.3 先行示范——树立低碳农业发展样板

长株潭是我国中部地区仅有的两个“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目标,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理应先行先试,在低碳农业发展中取得新突破,为全国、全省提供低碳农业示范样板。

3 株洲市低碳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株洲市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传统优势,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具有株洲特色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

3.1 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

主要包括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工等 6个方面。“节肥”,要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大力扩种绿肥,动员农民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积造农家肥,建立健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制度。“十一五”期间,株洲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4.9万公顷,减少氮肥施用 10%~15%,农作物增产 5%~8%,肥料投入成本减少 600~750元 /公顷。 “十二五”期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达到年应用面积20万公顷以上。节工:即推广免耕、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减少人工操作量。节水:即推广耐旱品种、滴灌、喷灌等节水栽培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节地:即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挖掘土、水、光、热资源的利用潜力。节药:即推广抗病虫良种、生物农药,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节种:就是要科学用种,应重点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机插秧技术、工厂化育秧等,实现节约用种。

3.2 实施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产量大、分布广,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据初步估算,株洲市作物秸秆年产量 200余万吨,但是,作物秸秆焚烧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当务之急是解决秸秆的回收利用。一是推广秸秆高桩还田、粉碎还田、沤肥还田、过腹还田,以田养田,培肥地力;二是挖掘秸秆利用的新途径。作物秸秆可以作为包装材料、建筑材料、一次性餐具、家具等的替代资源,可以引进技术建成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的示范工程。

3.3 加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目前农村畜禽粪便产生量巨大,但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特别是规模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其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威胁水体和农田环境质量。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最直接途径是发展有机肥产业,培育有机肥市场。其次,大力实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生活垃圾、牲畜粪便、作物秸秆发酵成沼气,用残留物——沼液代替农药,沼渣代替化肥,既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又节省开支,增加收入。

3.4 发展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

种养一体化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其中沼气是实现种养一体化循环的关键。通过发展沼气,上联养殖业快速发展,下促种植业优质高效,中改村容村貌,维护生态平衡,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探索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发展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猪-沼 -稻”、“猪 -沼 -果”、“猪-沼-鱼”、“猪-沼-菜”等循环农业模式。

3.5 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既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推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有效途径。目前,株洲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14.93万公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80个,绿色食品 7个 ,有机食品 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三品”总量达250余万吨。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开发,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尤其是绿色食品开发,应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抓好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引导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骨干食品加工企业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绿色食品。

4 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建议

4.1 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结合株洲“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制定《株洲市低碳农业发展规划》,《规划》中应明确不同时期的低碳农业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尤其要明确相关政策扶持措施、投入渠道、政府补贴等,保障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同时,确定具体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并进行效益预测和可行性分析。

4.2 强化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考核

建议把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并制定具体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将低碳农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确保低碳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4.3 推进规模经营,扶持龙头企业

目前,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小规模农户经营模式给低碳农业发展带来了困难。应对措施是推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要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等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要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成长为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4.4 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实地指导

低碳农业是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农村的现状是,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低碳农业还处在不知或知之不多的状态。因此,必须开展相关技术培训以解决干部农民知识贫乏与发展低碳农业的矛盾。一是宣传低碳理念,转变思想观念。通进培训,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真正懂得农业低碳化不仅是形势所迫,而且是发展所需;不仅不会降低农业生产能力,而且通过修复和培厚农业资源,从根本上夯实了农业持续增产的基础。二是组织专家调查研究,帮助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确定具体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并强化实地指导,增强农民发展低碳农业的信心。

4.5 办好示范样板,营造发展氛围

以“政府扶持、多方投入”的方式,拉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在循环农业、农村沼气、节水农业等方面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具有前瞻性的低碳农业示范区,以点带面,推进低碳农业发展。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低碳农业对减碳固碳的重要作用,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李德新.探索江苏低碳农业新模式 [J].群众,2010,(3):51-52.

[2]邓文飞.破解株洲农村环保难题 促进“两型社会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9,(31):108.

猜你喜欢
株洲市秸秆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创新生活多姿彩——记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学生刘泽鹏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