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2010-02-10 04:19
作物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桃源茶业茶园

龚 华 春

(桃源县农业局;桃源县茶叶工作办公室,湖南桃源 415700)

桃源产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西晋时期就已开始,自古就有“茶叶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茶叶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园5 700 hm2,其中大叶茶2 530 hm2,种植品种 10多个,年产茶 8.8万担,总产值1.8亿元。先后开发了绿茶、红茶、黑茶、茶多酚等多个系列产品,拥有茶叶加工企业 40多家,其中紫艺、古洞春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腾琼、湘北为市级龙头企业,有知名品牌10多个。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

1 桃源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桃源县政府把茶叶产业确立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从基础建设投入、部门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推进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茶叶产业的层次,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1.1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目前,全县种茶乡镇33个、专业村12个,连片面积在6.6 hm2以上的基地有32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茶庵铺、太平铺即以茶叶产业为主,该片茶叶面积 2 500 hm2,其中新植 667 hm2,面积最大的茶庵铺镇松阳坪村有茶园 146 hm2,占该村耕地面积的 93%,人平达0.13 hm2。茶庵铺镇、太平铺乡、杨溪桥乡集中连片建设了10个专业村的大叶茶生产示范走廊,茶园基地达667 hm2。

1.2 产业体系初步完善

从茶叶种植、加工、服务、销售等环节实行了紧密化协作。全县有紫艺、古洞春、腾琼、湘北4个省、市级龙头企业,有仙源、马石厂、杨溪桥、渔父、漆河、怡清源等 10多个小规模精制茶厂,有上百家小型粗制茶厂。全县建立了政策支持、部门服务、企业支撑、农民参与的协会组织,对全县 3万多户茶叶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到了茶叶栽到哪里、加工企业办到哪里、协会就服务到哪里。古洞春、腾琼两公司在全国 18个省市和 26个大中城市建立起 4个省级代理、18个高级代理和80多个营销网点。全县形成了以规模产业为基础、核心龙头为带动、知名品牌为引领、技术服务为保障、销售网络为支撑的产、加、销一体化的紧密产业发展模式。

1.3 产业品牌逐渐打响

“桃源野茶王”被国家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桃源大叶茶”被批准为国家证明商标,填补了常德市空白;腾琼、古洞春商标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以大叶茶为原料制作的“野茶王”先后在“中茶杯”、“湘茶杯”和国际名优茶参赛中多次获金奖,被中国名牌战略会授予“中国绿色驰名品牌”。2008年“桃源野茶王”荣获中国(北京)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展览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奖。

1.4 产业效益比较明显

2009年,全县茶叶总产值达1.8亿元,其中农民从中获取收入6 000多万元,每公顷平均收入达到15 000元,收益较高的大叶茶每公顷达到30 000元,最高的达到45 000元。特别是 2010年,鲜叶价格比往年形势更好,(野茶王)芽头鲜叶达到每市斤 38元,加工后价格达到 1 000元以上,全县仅头季茶农民可获收入 3 000多万元,预计全年茶叶产值可达 1.8亿元,每公顷收入可达 42 000元。

2 桃源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茶叶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站在更高层次来看,我县茶叶产业仍然还不是强势产业,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2.1 缺乏倾斜化的政策,发展困难较多

各级对茶叶产业建设缺乏力度较大的优惠政策,财力、人力、物力投入较少,而县、乡两级的财力十分有限,对规模化茶叶基地建设、科技项目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是靠农户、企业原始积累、自行投入。特别是信贷规模太小,全县每年茶叶资金需求达 8 000万元,而企业自身能够筹集的不到 3 000万元,还有 5 000万元缺口,严重制约了茶叶产业的更大发展。如腾琼茶业公司按照满负荷生产要求,资金需求在 800万元以上,而公司筹集到的不到一半,缺口相当大。

2.2 缺乏专业化的技术,耕作管理粗放

常规茶园大部份是属于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茶园,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管理松散,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这类茶园占30%左右。对于此类茶园,由于利润微薄,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以致粗放管理,掠夺经营,常规一年只采春季,有的只采不养,有的低产园没有得到及时改造,以致产量不高,平均产量仅 750 kg/hm2。如凌津滩镇安溪村 67 hm2茶叶中有 95%属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老茶园,产量只有新品种的1/3,效益更低。

2.3 缺乏深度化的加工,产品层次不高

全县 100多家加工企业中,仅 15家有较先进的名茶制作设备,多数茶厂零星分散、设备简陋,茶叶初制加工仍是半手工、半机械制作,全县机采、机剪面积只占总面积的5%不到。部分企业虽有一定规模,但综合实力不强,且没有出口权,难以成长为行业龙头,更难带动整个产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如湘北茶叶公司每年加工茶叶在 8万担左右,但是公司没有直接出口权,仅获在茶叶加工产值中的微利,而上千万元出口退税被出口公司赚取。

2.4 缺乏自主化的经营,收益受到制约

每年桃源县名优茶的销售在8 000担左右,产值在6 400万元以上,但终端产品的销售不到名优茶的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是经其他公司等再包装后销售。全县过亿元的销售收入但税收不到 300万元,大部分税收和利润落到包装企业、销售企业、出口企业手中,仅出口退税就有几千万元落入了出口公司的囊中。

3 桃源茶叶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桃源作为全省茶叶强县,作为全市唯一拥有地理标志产品的县,在发展基础、先发优势、生产技术、产品品牌上拥有相对较为明显的优势,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3.1 独特的地理优势,是发展茶叶产业的先天条件

桃源县地处洞庭湖平原向湘西山地过渡地带,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叶生长。特别是茶叶主产地位于北纬 30°的优势茶叶产业带,地处乌云界自然保护区之西北,沅水中下游之南,沅江支流夷望溪从南到北流经全境,中有河套冲击小平原,使这个西南北三面环山并向东敞开的山、丘、坪都有的低山盆地区,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该地域海拔 100~1 000 m之间,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85 d,平均日照1 530 h,年平均降雨量 1 937 mm,山云江雾四季笼罩茶园,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远离工业污染,水质纯净清澈,土壤肥沃湿润。这样的温光、雨水、地理条件为茶叶的生长发育和良好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3.2 独创的良种优势,是发展茶叶产业的最大潜力

桃源大叶茶是由于 1969年在太平铺乡陆家冲村发现的第一株野生大叶茶茶树经过多年培育而成。桃源大叶茶内含物异常丰富,茶多酚含量达到 30%~40%以上,氨基酸含量8.56%以上,高于其它茶类20%多。采摘期长达到9个月,比一般茶叶长5个月,鲜叶产量比其它茶叶高 300%,经济效益每公顷达 37 500元。该品种于1987年列入省“星火”计划项目,1992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全省地方优良品种,1992年湖南省科委正式立项开发这一优良品种,200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3 独享的品牌优势,是发展茶叶产业的坚实基础

野茶王为主的桃源茶叶,在全省、全国赢得了诸多荣誉,提升了品牌价值内涵。以大叶茶为原料制作的“野茶王”先后在“中茶杯”、“湘茶杯”和国际名优茶参赛中屡获金奖,被中国名牌战略会授予“中国绿色驰名品牌”。 2008年底“桃源野茶王”荣获中国(北京)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展览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奖。同时,“腾琼”、“古洞春”商标已获“湖南省著名商标”。中国名茶网、中央电视台三台、七台等多家媒体对桃源野茶王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桃源野茶王赢得了“天然野生、中华香茗”的品牌形象。“古洞春”野茶王单位价格居于3 000元 /kg的价位,成为与“西湖龙井”比肩的茶界新贵。腾琼野茶王神粉厂新开发的茶粉经中国茶叶研究所检测鉴定属生态产品,符合出口欧美标准。

3.4 独一的人文优势,是发展茶叶产业的宽广平台

桃源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有上千年的种茶、制茶、贩茶、品茶的历史。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级旅游区桃花源处在桃源茶叶产地中心,在桃花源里喝擂茶、买名茶、听茶歌、赏茶园正成为一大旅游亮点,是做好旅游茗茶文化文章的最好平台。同时,桃源大叶茶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茶叶界的高度关注,先后有原省委书记张春贤、现任省委书记周强等领导来桃源考察大叶茶发展,给桃源大叶茶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要加大保护和发展力度。这都为我们发展大叶茶、打造桃源茶叶产业提供了人文优势条件。

4 桃源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从桃源茶叶的发展基础、发展前景来看,我们要把茶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发展,按照资源分布特点和产业发展定位,实行区域化布局、科学化管理、企业化运作、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和品牌化开发,使茶叶产业逐步达到品种良种化、产品无公害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和效益最大化,做好内部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体系,促进我县茶业的可持续发展。到 2012年,全县建成标准生态高效茶园 6 660 hm2,年产量 1.5万吨,创综合产值 10亿元,利税1亿元。从 2008年开始,5年内每年平均发展大叶茶667hm2,改造老茶园667 hm2,良种覆盖率达到 80%以上。

4.1 走规划引导之路,调整区域布局,推动产业发展

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进行区域布局。对全县宜茶区域、宜茶品种做出具体规划,明确划分老品种、新品种、名优茶、粗、精制茶种植的范围,促进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合理搭配。南路的太平铺、茶庵铺、杨溪桥等适于大叶茶种植的乡镇,要集中发展大叶茶,围绕319国道、夷望溪建设 2 000 hm2生态茶叶带、10 km茶叶带,在茶庵铺镇上高坪村建设茶叶生产、深加工和悠闲娱乐的茶业工业生态园,在太平铺乡长岗村建设33 hm2的茶叶休闲观光园。北路和中路以传统茶叶为主,进一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搞好深加工,做好茶叶出口创汇的文章。

4.2 走投入倾斜之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县财政在农业发展资金列专项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实行以奖代投、以建代投,对争创驰名商标、产品参评获奖、技术创新获专利的企业给予奖励。对龙头企业,金融部门给予贷款支持,县财政给予贴息支持,为企业提供3~5年的中、长期贷款5 000万元。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争取政府部门的项目投资,把国家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退耕还林、以工代赈等项目和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搞好道路建设,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和基地建设扶持力度。

4.3 走良种主导之路,扩大基地规模,提速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大叶茶的良种优势,把推广桃源大叶茶放在茶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依托腾琼、古洞春两公司,建设两个 67 hm2的无性系野茶王母本园,建设 20 hm2大叶茶苗圃。重点培育茶庵铺、太平铺、杨溪桥、寺坪、沙坪等5个茶叶专业乡镇。到 2012年,5个核心乡镇的大叶茶面积达到 3 330 hm2,其他乡镇达到 1 000 hm2;中、北路片的茶叶品种要全部更新,全县茶叶良种率要达到 80%以上。

4.4 走品牌引领之路,建强核心龙头,带动产业发展

要提高龙头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农户带动能力,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主攻绿茶、名优茶和特色茶,减少大宗茶生产,并逐步向饮料茶、袋泡茶和速溶茶等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发展。重点扶持腾琼茶业、湘北茶叶、古洞春茶业、紫艺茶业4家有自主品牌、有鲜明特色、有生产规模的企业,引导这几家企业扩大规模、做强特色、提升品牌。腾琼茶业、古洞春茶业以名优大叶茶为主,湘北茶叶以珍眉茶(出口)为主,紫艺茶业以黑茶为主,4家核心企业要尽快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力争通过 5~10年的努力,年出口 2万吨茶叶、500 t茶多酚,年出口创汇 1亿美元以上;在 2012年前建成1家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

4.5 走文化结合之路,整合人文优势,提升产业发展

要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位,重塑桃源茶形象。借助桃花源风景名胜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力和窗口作用,大力推介桃源茶文化,打造桃源茶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古洞春公司在桃花源风景名胜区和县城投资 500余万元建立2家古洞春茶艺馆;腾琼公司投资1 000多万元在常吉高速公路茶庵铺互通处建立一个三星级标准的腾琼休闲茶庄。将茶叶生态博览园、休闲山庄、茶叶产业带、茶叶工业园(区)与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乌云界生态自然保护区融为一体,供人观光旅游、农事休闲。

4.6 走科技兴茶之路,提高产品品质,保障产业发展

全面推广普及无公害、无污染茶叶栽培技术,把桃源茶叶建成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引导企业主动与行业科研院所合作,将先进科学技术和科技设备广泛地应用和转化到茶叶生产中来,以实现茶叶“优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以科技增效益,以科技求发展。要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或不施用化肥农药,推行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措施,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无公害操作规程,提高茶叶风味品质和卫生品质。

猜你喜欢
桃源茶业茶园
茶园飘香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湄潭茶园
贵州茶业大事记
茶园观色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