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2010-02-10 04:19莫光珍马小华谢冬香
作物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靖州订单农户

莫光珍,马小华,谢冬香

(1靖州县农业局 ,湖南靖州 418400;2靖州县横江桥乡农技站,湖南靖州 418412)

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民按照与农产品购销、加工等龙头企业或公司签订的合同来组织安排农产品种植、养殖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了优质农产品的加工和开发,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市场化进程,使生产真正面向市场,规避了市场风险,最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和必由之路。

1 靖州县发展订单农业的优势和现状

1.1 优势

靖州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南近广西,西接贵州,有耕地 1.87万公顷,属中亚季风湿润气候带,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排灌方便。境内植被丰富,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达 77.8%,生态环境良好,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理想场地。近年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73万公顷,农产品总量 (含畜禽水产品)24.6万吨,商品率达36.2%。盛产稻谷、水果、药食用菌,其中木洞杨梅、八龙油板栗、茯苓、灵芝、香菇等优势农产品全国有名。靖州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之地,历来就是毗邻三省区 18县市的通衢要道和物资集散中心,有“湘西南门户”之称,交通方便,特别是靠近广西、广东两省区,农产品市场潜力比较大。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温和的气候,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优势农产品,为发展订单农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2 现状

靖州县订单农业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订单的品种在延升,数量在逐年增加,农民因发展订单农业所得到的实惠在增多,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农户对发展订单农业的积极意义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公司、企业、流通中介组织和广大农民对发展订单农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些好的典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加快和促进了全县订单农业的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就是比较典型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面积由最初的 80 hm2发展到近年的 700 hm2,公司也由县种子公司一家发展到隆平、亚华、怀化市农科所、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原安江农校)等 6家,全县农民每年因此增收 300万余元。2004年县农业局牵线搭桥引进示范340 hm2优质稻订单,2006年全县优质稻订单就发展到4 000 hm2,每公顷增收 900元左右。还有蔬菜、药食用菌、瓜果及县种猪场的三元杂交猪等都是订单农业比较成功的典范。

2 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小、数量少、效益低

我县订单农业虽起步较早,但因各方面的原因,发展速度缓慢,与先进县市比,可以说是还处于起始阶段,订单的品种单一,面积不多,数量少,农民得到的实惠少,增收幅度不大。一些大宗优势农产品,如柑橘、杨梅、药食用菌等,没有订单或订单不多,甚至出现卖难问题。

2.2 缺乏优质农产品

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出口农产品受“绿色壁垒”的制约,要求更高更严。我县虽有优势农产品,但还没有转变为优质农产品,连市场准入的最低、最起码的质量要求无公害农产品都还没有通过产品认证,仅木洞杨梅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差,档次低,是影响我县发展订单农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缺乏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订单农业的买家,在引导和促进订单农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县目前除竹木、杨梅和茯苓加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外,其它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农产品销售主要依赖外地企业或公司,在品种、数量、质量等方面受制于他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订单农业的发展。

2.4 不讲诚信,约束乏力

一方面是企业违约,因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或以资金不足为由,拖延甚至拒收农产品,或在质量标准、等级等方面提出不合理要求,通过压级压价变相损害农民利益。另一方面是农户违约现象严重,不是因农产品质量达不到合同标准违约,就是不能完成合同规定的数量违约。同时,企业和农户均有一个通病,即“卖跌不卖涨”。对于农户来说,到履约时如果市场价高于订单价,就不履行订单,而把农产品按市场价卖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企业遭遇尴尬;对于企业来说,当市场价低于订单价时,也可能不去收购农户的产品,而直接从市场上收购,使农户遭遇“订单农业陷阱”。

3 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3.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变作风

在经济市场化、市场国际化的情况下,要实现农业产业化,还是千家万户闯市场、提篮小卖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发展订单农业,才能使农户、农民、农业真正面向市场,使生产、经营和市场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生产和经营双赢,促进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因此,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户,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发展订单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决克服过去那种重生产,轻流通,只抓生产,不抓市场的旧意识,树立围绕市场抓生产,搞好生产活流通的市场农业新观念。其次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使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要深入农村、市场、企业搞好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走出去,引进来,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当“红娘”,千方百计引订单、抓订单、联订单,引导客商与生产基地、农户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

3.2 开发优质农产品,立足优势配“菜单”

优质农产品是搞好订单农业的基础。我县要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明确近期和长远订单农业的发展目标。近两年应以茄瓜、西红柿、马铃薯、萝卜等广东、广西市场需求比较大的蔬菜为主,建好基地,搞好示范,力争示范一个,成功一个,通过示范,带动和吸引其他农产品的订单。长远发展目标是做大、做强、做优木洞杨梅、柑橘、蔬菜、药食用菌、稻谷等为主的优势农产品。要突出重点,狠抓技术薄弱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档次,树品牌,把优势农产品转变为优质农产品。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生产、申报、认定工作,获得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最低标准,并努力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同时,要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和市场开拓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把我县的名特优新农产品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推向市场,为订单农业提供成熟的“菜单”。

3.3 培植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

龙头企业是订单农业的主力军,在引导和促进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流通中介服务组织是连接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是发展订单农业的重要组织。根据我县缺资金、缺技术这一实际情况,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在自愿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前提下,采用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扶持、壮大龙头企业,让龙头企业来带动我县订单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要鼓励和支持村、组、农户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发展民营组织和营销大户,创办流通中介组织或公司,到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窗口,为订单农业“抛砖引玉、铺路修桥”。

3.4 优化环境,优化服务

对于订单农业来说,农民和企业是主体,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做订单农业有效运作的维护者,与订单农业相关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与订单农业所需技术信息的服务者,以及订单农业外溢效应的矫正者。因此,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转变职能,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倡导诚信,打造诚信社会,惩处欺诈,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公开交易,确保市场有序运转。应制订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跑市场,找订单,开拓农产品市场,对成绩突出者应给予奖励。金融部门对发展订单农业所需资金应优先给予重点扶持。农业部门的技术干部应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围绕订单和基地搞好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指导和督促农民按合同技术要求操作,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为订单农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5 强化规范管理

一是政府和职能部门行为不能越位,不能代替农民与企业签合同,或强制农民签合同,硬性“拉郎配”是不可取的,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二是要规范签约过程,确保购销双方所签合同、协议合法化,杜绝无效合同。三是要强化合同履约意识,加强与订单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依法经营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维护订单农业双方的经济利益。尤其要督导企业与农民契约双方增加专用性资产投资和风险抵押金,从而提高双方违约的“威胁度”和潜在利益的“损益度”,增强双方相互的依赖性和契约安排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靖州订单农户
湖南靖州:特种土猪成抢手年货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靖州杨梅新品、新技、新景结“新果”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湖南靖州设立湿地自然学校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