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

2010-02-10 11:22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6期
关键词:类药物阿司匹林硬化

鞠 英

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区人民医院(158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根据中国的冠心病现况研究数据表明:冠心病是中国人群的第二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城市人口中家冠心病导致的心血管死亡22%,农村人口的13%。我国因冠心病的经济负担日趋加重[1]。本文回顾性分析127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文献,针对在冠心病诊治中几个问题进解析,以期对冠心病临床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所益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文献为我院在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诊治的127例因冠心病住院患者,男90例,女37例,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5.2岁。

1.2 诊断标准及分型

所有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均采用WHO1979年制定标准。病例资料统计结果为:急性心肌梗死8例;心绞痛32例;心力衰竭49例;心律失常型4例;猝死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28例,其中单纯SMI患者7例,心绞痛间歇期14例,心肌梗死陈旧期7例。合并高血压43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19例,其他疾病49例。

1.3 治疗方案

1.3.1 基础治疗

127例患者入院确诊后诊,均接受洛伐他汀20~40mg,1次/d或辛伐他汀(10~20mg,1次/d; 肠溶阿司匹林75~300mg,1次/d治疗。

1.3.2 合并症治疗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者,均接受降压、降血糖治疗。

1.3.3 分型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地高辛、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酌情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 结 果

127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缓解的有119例;死亡8例(6.3%)。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2]。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血栓形成等因素会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或发生梗死,甚至死亡。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作为冠心病的基础性用药,患者获准,改善预后。

根据本回顾分析资料显示所有患者的基础药物治疗方案中均包含了他汀类药物及肠溶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患者LDL-C水平,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增加斑块内纤维组织成分、减少斑块内脂质成分和炎症浸润、增加斑块纤维帽厚度;防止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是目前惟一有明确证据并被指南强烈推荐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肠溶性阿司匹林减轻的对患者胃肠道刺激,在易损斑块的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非常明确。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治疗后病死率为6.3%,大部分患者疾病基本得到控制或改善。因此,他汀类药物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临床首选治疗药物。

[1]Zhang XH,Lu ZL,Liu L.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hina[J].Heart,2008,94(9):1126-1131.

[2]高慧,张思洁,孙红梅.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175-176.

猜你喜欢
类药物阿司匹林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