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早产儿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2010-02-10 11:22甘玉真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6期
关键词:早产儿体温新生儿

甘玉真 苏 娟

山东省兖州市人民医院儿科(272100)

凡胎龄满28周以上,不足37周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1]。出生体质量大多<2500g。因早产儿全身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现将兖州市人民医院儿科自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早产儿104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4例,其中男61例,女43例。其中胎龄最小28周+3、体质量最轻为1450g。有合并症者49例,其中合并硬肿症30例,吸入性肺炎2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平均住院天数13d。

2 结 果

本组愈104例经住院治疗,其中99例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95%。2例因孕周小、体质量轻,出生时发生中毒窒息,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1例极低体质量儿家长自动放弃,2例因合并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3 讨 论

3.1 早产儿的特点

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出现体温低或高热[2]。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②呼吸中枢发育欠完善,呼吸调节功能差,易出现呼吸暂停,甚至于发生肺透明膜病及吸入性肺炎,易出觋青紫。③消化功能发育不成熟,呈水平位且容量小,哺乳后很容易发生呕吐,易导致营养缺失。④因早产儿肝内葡萄糖醛酸酶转换活力不足,红细胞破坏多,黄疸持续时间较足月产儿长,易发展为病理性黄疸。⑤新生儿主动免疫力尚未发育完善,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及败血症等危险。⑥因早产儿肝脏形成凝血因子不足,凝血酶及血小板均较足月儿减低,易发生出血现象。

3.2 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早产儿极易出现呼吸暂停或青紫或呼吸不规则、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抢救物品及药物要齐全并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如复苏、吸痰、吸氧、气管插管、输液、测体温等的准备。

3.2.1 维持正常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生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全,易出现呼吸浅快,节律不规则或呼吸暂停、深浅度异常,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变化,随时注意有无呕吐,以防窒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及物品、药品的准备,如复苏、吸痰吸氧、气管插管、输液、测体温等用品,保持在完好备用状态。对呼吸功能差者每次喂奶前后可给予5~10min氧气吸入。必要时持续低流量吸氧,但持续时间不应超过3d[3]。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2.2 保持正常体温

保持室内环境温度在24~26℃,相对湿度在50%~60%。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4]。观察体温变化每4h测量体温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做好准确记录。对体温过低或过高者,应积极查明原因,应及时予以纠正。冬天对早产儿的处理应在保暖情况下进行,用预温好的被褥包裹好,减少婴儿热量散失。对入保温箱的患儿,一切操作均在保温箱内进行,尽量减少开箱次数。置于暖箱中的婴儿不需要包裹和盖被,只铺上尿布即可,以防硬肿症的发生。在使用暖箱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调整箱内温度和湿度,随时观察早产儿的反应,详细记录

3.2.3 合理喂养

对有吸吮能力的可直接母乳喂养,但体质量过低、无吸吮能力或吸吮能力差或出现发绀者,可用滴管喂养,用滴管喂养时,要掌握好量要少,次数要多,速度宜慢且保持一定温度。如仍有困难者,可改用静脉滴注营养液。需要人工喂养时,所用的奶具应进行煮沸消毒,用后刷洗干净,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保持无污染状态。

3.2.4 预防感染

因早产儿体内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相对减少,加之早产儿各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差,易受病原体侵犯,抵抗力低,为防止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温24~26℃,湿度55%~65%,空气流通。感冒人员不得解除患儿,母亲哺乳时应戴口罩。一切治疗、护理集中进行,重点做好脐部、皮肤、口腔、臀部的护理,一旦有感染表现如脐部及注射部位有发红、分泌物及体温不稳定等感染征兆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尽早给予抗生素处理。做护理或治疗时应实行保护性隔离。对暖箱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每天使用三氧机消毒。

3.2.5 出血的预防

早产儿肝脏形成凝血因子不足,加之肝肾功能不完善,血管脆弱,临床上极易发生脏器出血。最容易出现的是颅内出血。在对早产儿实施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神态、瞳孔、面色、呼吸、卤门等情况,对各种穿刺部位要延长压迫止血时间,并注意观察局部情况,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防粗暴。让患儿保持安静,减少刺激与使用镇静药,从而减少出血的机会。

3.2.6 预防接种

生后3d如无皮肤明显病变,如黄疸或发热等其他疾病应及时接种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按规定实施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的筛查。但对低体质量儿全身状况差者可推迟以上预防接种。

3.2.7 出院指导

住院期间应精心指导患儿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鼓励母乳喂养,并告知家长对新生儿重点观察,如新生儿的面色、呼吸、哭声、吸吮力、体温、和大小便情况以及早产儿疾病恢复后的各种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总之,因为早产儿胎龄短,体质量轻,全身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病死率高,我们在护理早产儿过程中,积极掌握保暖、喂养管理、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及预防出血这几个重要环节,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善于与患儿的家属交流,以取得支持与合作,同时指导合理喂养,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早产儿的抢救和护理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

[1]乐杰.妇产科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9.

[2]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29-31.

[3]钟莹,郑丽萍,朱平则.75例早产儿有关护理诊断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34.

[4]张秀娥,彭湘莲,曹蓓.早产小于胎龄儿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93-94.

猜你喜欢
早产儿体温新生儿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