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1960例临床分析

2010-02-10 19:43张玉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4期
关键词:渗液脂肪组织腹壁

张玉娟

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不断增加,术后腹壁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对分娩方式的选择起决定作用,而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直困扰广大医护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1960例剖宫产术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4年间,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所共收治剖宫产手术196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1.5岁,孕周<37周55例,37~42周者1472例,>4周者425例,其中前次剖宫产468例。

1.2 方法

查找原因,观察羊水情况,回顾手术过程,孕妇体质量,术后咳嗽等为基本资料。

1.3 判定标准

术后3~7d切口有淡黄色清亮含脂肪渗液产妇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但体温和局部皮温正常,切口外观无炎性反应,皮下触诊有波动感,血象正常,连续3次渗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1.4 统计方法

百分比。

2 结 果

2.1 术前合并糖尿病,慢性贫血、低蛋白血症,妊娠合并高血压436例,脂肪液化率3.8%。

2.2 肥胖(体质量80kg)237例,脂肪液化率4.4%。

2.3 羊水污染367例,脂肪液化率4.1%。

2.4 术后咳嗽

214例,脂肪液化率2.3%。

2.5 前次剖宫产468例,脂肪液化率3.2%。

2.6 其他

无明显诱因2.6%

3 讨 论

3.1 术前合并慢性贫血、低蛋白血症、妊娠高血压病、糖尿病。由于以上病因,组织血供及末梢循环差,组织抵抗能力低,愈合能力差。术前控制病因,糖尿患者血压控制≤8mmoL。

3.2 肥胖与脂肪液化发生率

由于肥胖,皮下组织切开后局部血运的破坏,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层组织血流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在机械作用刺激下脂肪组织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炎性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对于皮下脂肪过厚的孕妇,手术过程中操作轻柔,减少各种机械刺激及拉沟压榨,术后提早换药,术后3~7d可从切口两侧向切口以适当压力挤压,尽早发现问题。

3.3 前次剖宫产,据资料统计,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的成熟从术后3个月至术后6个月完成,瘢痕机化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术后间隙时间<3年者,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3年。

3.4 羊水污染

剖宫产时由于胎儿宫内窘迫或脐带绕颈等原因造成羊水污染,羊水中胎粪及各种有形成分附着于切口各层,必将影响切口愈合情况,故术中利用0.5%甲硝唑及生理盐水冲洗宫腔及切口。

3.5 术前避免孕妇感冒,如有发热,咳嗽等应及时治疗,体温>38℃或咳嗽严重者应治疗,推迟手术时间,术中保暖,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有咳嗽者及尽早镇咳,予以腹带保护切口,防止切口暴裂。

3.6 其他

术中缝合间隙适当,缝线松紧适当,全层缝合,不留死腔,不应结扎大块脂肪组织,止血彻底,切口暴露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粗暴操作,拉钩动作轻柔,不选用质量低当羊肠线及薇桥线。另外,电刀切开皮肤片产生高照造成皮下脂肪组织浅面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而栓塞,脂肪组织血供发生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1]。

总之,预防切口脂肪液化要从围手术期、手术操作、术后治疗多方面入手。切口脂肪液化与孕妇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前次剖宫产、羊水污染、术后咳嗽等其他(为机械刺激、止血不彻底、劣质缝线等有关,而与孕妇年龄职业、孕产史、孕周、胎儿大小无关,本研究发现:剖宫产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率3.4%,提醒我们手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原发病,防范于未然。术中操作轻率止血缝合仔细,术后早期发现及早处理,将腹壁切口脂肪液化降到最低,减少产妇痛苦。

[1]蒋英,王淑珍再次剖宫产时对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7):430.

猜你喜欢
渗液脂肪组织腹壁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聚酯泡沫敷料应用在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疗效观察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癌旁脂肪组织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分析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