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留置双腔气囊尿管自拔管12例原因分析

2010-02-10 19:43朱正玲王世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4期
关键词:尿管气囊护理学

朱正玲 王世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共有12例老年留置气囊尿管自拔管患者。

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在55~76岁,伴有前列腺肥大者2例。3例为尿管自拔后即发生尿道烧灼样疼痛,8例为在尿管自拔后0.5~4h内尿道出血,1例为拔尿管后出引起尿道断裂(为脑血栓后遗症意识模糊、前列腺肥大患者)。12例出血量分别为20~180mL。本组既往无出血性疾病,无尿道畸形,导尿前尿道无外伤,且导尿均为规范操作。

1.2 方法与结果

12例患者在发生上述症状后,均立即报告值班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12例中4例经诱导后于12h内自行排尿,尿道疼痛缓解。7例给予重新留置双腔气囊尿管,出血停止后3~10d,给予拔除。1例请泌尿外科医师在局麻下行经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患者带尿袋出院,3个月后去泌尿外科复诊,经尿道扩张后顺利自行排尿。

2 讨 论

2.1 原因分析

2.1.1 患者自身因素老年男性患者由于难为情,自认为拔尿管易操作,不须麻烦护 士,特别是在夜间,而又碰上年轻的女护士值班时,往往自拔尿管,而老年女性患者尿道又松驰,预见能力和遵医能力均欠缺。另外,患者精神极度紧张,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者全麻术后尿道刺激症状较重,不舒适等,也可造成自拔管。

2.1.2 护理人员自身特点

护士相对较少,而又多为年轻女性,男护士极少,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另外护理人员思想麻痹大意,对病情评估不足,医护人员巡视不及时,护士平时忙于治疗性的操作,而忽视了对患者健康教育中针对性强的护理注意事项。

2.1.3 社会特点

由于我国社会医疗保健体制还不完善,主要是协同护理模式,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健康护理,有效地、创造性地利用现有财力和人力资源[1]。而家属的文化水平、责任心和相互的轮流照顾交接不清等出现的问题也容易导致此种情况的发生。

2.1.4 凭经验办事

其中1例患者是道听途说,听信探视者的话可以自拔尿管,于是就盲从,结果导致尿道出血后才告知护士。

2.2 护理方法

2.2.1 加强健康宣教

留置导尿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尿管是因为病情需要必须留置的,详细说明留置尿管的目的,让患者对留置尿管有充分的认识,向患者大致讲解尿管的材质、固定的方法是向气囊内注入5~10mL的生理盐水,反复交待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做好患者导尿知识的宣教,预防患者自拔管,引起尿路损伤,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2.2.2 做好留置尿管期间的护理

教会患者家属正确间歇放尿,及时倾倒尿液,保证尿管通畅,护士应每日行尿道口擦洗2次,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硅胶导尿管每2周更换1次,乳胶导尿管每4周更换1次[2],并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患者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3]。对病重、烦躁不安、神志模糊的患者,要专人看护,做到床头交接班,必要时肢体适当制动。应告知患者,应在膀胱充盈时或膀胱冲洗后患者有尿意时拔出尿管可减少尿潴留的发生[4],而且必须由护士来拔。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制做了留置尿管患者的温馨护理卡片,把宣教的内容形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放在明显的位置,交给患者陪属并嘱其更换陪护人时要重点交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3 加强心理护理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其不适症状会明显加重而引起自拔管。在护理中我们随时做好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不同心态给予精神支持及心理安慰,同时教会患者通过慢节律呼吸、交谈等分散转移其注意力,缓解了患者对留置尿管的恐惧心理,解除了对排尿痛和伤口痛的顾虑,从而能安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通过对自拔管的原因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认真落实护理方法,创造性的做好护理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可有效减少自拔管率。

[1]刘昭君,殷积彬,潜艳.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9,24(3):23

[2]王秀春.留置气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13(7):76.

[3]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6.

[4]连初秋.男性昏迷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3):51.

猜你喜欢
尿管气囊护理学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杂志》稿约
高田气囊案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迷你救生充气囊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