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管退出原因及护理对策

2010-02-10 19:43杨晓玲徐榆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4期
关键词:尿素氮生理盐水肝素

杨晓玲 徐榆平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目前大多患者用内瘘行血液透析,但随着老年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增加,这些患者血管条件差,内瘘有时难以维持。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分析长期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应用、退出原因、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评价长期留置导管的优缺点,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东莞市虎门医院血液透析室应用长期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共6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血液透析长期置管患者,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8.4±11.5)岁,其中颈内静脉留置管64例,锁骨下静脉留置管2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20例,糖尿病肾病2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2例。

1.2 导管置入方法

采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的Permatch带涤纶环长期双腔管。导管长36或40cm,置管在手术室局部麻醉下施行。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应用Seldinger技术,皮下导管部分(即皮下隧道)长约15cm,涤纶套距皮肤导管出口处2~3cm。导管出口处用3M胶布或无菌纱布覆盖。导管留置后,腔内保留肝素盐水,置管术均在透析前1d进行。

1.3 透析和护理方法

按常规消毒导管动静脉接头,除去肝素帽,先抽出保留于导管内的肝素盐水,注入首剂量肝素或直接连接透析管路进行常规透析。透析结束时,动静脉端导管内分别用10mL 0.9%氯化钠溶液冲洗,不能使血液存留,然后注入与腔内容积相等的浓肝素盐水(肝素12500U+0.9%氯化钠溶液1.1mL),注毕前即夹闭管道,以避免血液逆流到导管内,防止形成血栓。每次更换肝素帽,并用无菌纱布包裹。每次透析注意消毒导管出口,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压痛及分泌物等不良反应,更换敷料。

1.4 研究方法

分析患者置管后因并发症拔管的原因,并以尿素下降率(URR)和尿素清除率(Kt/V)为指标进行透析效果评价。指标。URR=1一(Ct/Co),Ct为透析后尿素氮值,Co为透析前尿素氮值。Kt/V=一In[R一(0.008t)]+ [4一(3.5R)]UF/W,R为透析后、透析前尿素氮比值,t为透析时间,UF为透析超滤量,w为透析后干体质量。

2 结 果

已退出长期留置管52例,其中,感染退出4例,管道破裂5例,管道堵塞2例,自行脱出16例,由于置管时间长(置管2年~2年9个月),外露管道变软,重新置管12例,肾移植和死亡19例。经治疗后患者的尿素氮下降率为71.8%~72.3%,Kt/V为1.30~1.32。

3 讨 论

长期静脉导管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不加重心脏负担,不需要反复穿刺血管,操作简便快捷。随着患者透析时间延长、外周血管耗损其应用逐渐增加,但留置导管易出现导管位置不当、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正确及时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透析充分性是评价血液透析通路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的研究中以尿素下降率(URR)和尿素清除率(Kt/V)为客观指标,评价其透析效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尿素氮下降率为71.8%~72.3%,Kt/V为1.30~1.32,能够满足尿毒症患者长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需要,说明长期置管进行血液透析疗效确切。但仍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产生,导致中途置管退出,现将置管退出原因分析及护理要求如下:

3.1 管道堵塞

管道堵塞是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透析过程中如出现血流不畅或静脉压升高,应检查血管有无受压、扭曲,若无可短时更换动静端继续透析,如效果不理想,考虑为血栓形成造成管道堵塞。目前对血栓大多采用尿激酶溶栓疗法[1],取10万U尿激酶一支,5万U稀释于生理盐水4mL中,注入导管动静脉端并保留20~30min后抽出,再将剩余的5万U尿激酶混入肝素生理盐水封入管中。有文献报道,导管相关血栓不仅与导管内血栓的形成有关,而且还与导管周围纤维鞘的形成有关。另有文献认为,对容易发生血流不畅或预防血栓复发的患者,可常规进行抗凝治疗,首选血小板抑制剂,无效者可给予华法林,但要防止抗凝过度[2]。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分别在动静脉端快速注入,用力冲刷之后再用肝素盐水封管,可避免血细胞粘附在导管壁上,肝素封管应尽量不留死腔。目前,我们用10万U尿激酶稀释于生理盐水2mL中加肝素12500U封管,也能达到溶栓,解决管道堵塞。

3.2 感染

细菌经置管部位、导管接头侵入是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发病原因,液体被污染后可造成直接输入或远处感染血液传播[3]。局部感染时可见插管局部红、肿、热、痛,感染部位出现分泌物时需加强局部消毒换药与护理,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控制局部感染的扩散。一旦出现插管的隧道红肿、硬结、疼痛,隧道口分泌物增多,提示插管管道有炎症发生,应做细菌学检查,期间应进行广谱抗生素的治疗,已经出现全身中毒反应时,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是必须的,且治疗时间不得少于2周。导管穿刺部位无炎症表现,但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约1h时如出现寒战、发热,应当特别注意导管内感染,必要时可拔除导管或更换导管,同时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封管和加强护理是控制感染、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重要措施[4],要求护理人员的工作必须按照规范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所有操作均在严格无菌原则下按操作流程执行,尽可能缩短留置管端直接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加强患者皮肤及导管的消毒,尤其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接触下一患者前必须洗手或用消毒液消毒双手并戴手套,因为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3.3 导管脱出

66例患者中有16例导管自行脱落,有13例患者体型偏瘦,由于患者消瘦,皮下脂肪少和外露管道的重力作用而导致导管自行脱出。这要求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在导管末与周围皮肤生长固定前,经常观察导管上cuff的位置,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导管的护理方法,如穿、脱衣物时注意保护导管等,防止导管脱出;cuff与周围组织生长固定后,仍要固定好外露管道,防止其重力作用导致导管逐渐脱出。

3.4 管道破裂

有5例患者因导管破裂而重新置管。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应保持插管侧在自然的解剖位置,避免皮下导管与皮外导管之间形成角度,造成导管摩擦不通畅。同时限制术肢的活动幅度及少取置管侧睡姿,防止角度过小,以免导管受压、折损而破损。

随着应用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多,静脉导管的有效应用和护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导管留置成功的保证,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护士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正确封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预防各种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1]张萍,袁静,陈江华,等.111例长期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198-200.

[2]叶朝阳,付文成,戎殳,等.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3):231-234.

[3]Rackoff WR.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 i cacy of a hew arin and vancomycin[J].J Pediatr,1995,127(2):147-151.

[4]刘仕艳,汤颖,李荣英,等.抗生素封管预防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1112.

猜你喜欢
尿素氮生理盐水肝素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自制生理盐水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早期应用低温生理盐水协同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