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语文教学的“瓶颈”

2010-02-16 13:04赵家友江苏省姜堰市桥头中心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升学率瓶颈语文课

■赵家友(江苏省姜堰市桥头中心小学)

课外阅读:语文教学的“瓶颈”

■赵家友(江苏省姜堰市桥头中心小学)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课改的“焦点”。但阅读教学耗时长、效率低的现状并未得到有效控制。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也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惠”。很多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补充——课外阅读,其境况更是惨不忍睹。城市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还好一点,一些偏僻的农村的中小学生,其语文知识的贫乏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小学生不知《天方夜谭》,也不知安徒生是谁;中学生没有完整读过一本世界名著,不能介绍一位中国名作家。他们熟悉的是动画片中的人物,课外阅读几乎是一片空白,课外阅读毫无疑问地成为制约语文教学的“瓶颈”。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

“应试教育”取才的标准是“分数”,分数能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一个时期以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广泛流传于校园内外。名校的标准是升学率,名师的标准是升学率,好学生更是唯分数是从,高分低能的现象令人痛心不已。语文学科的教师也不例外,一些学校、老师为追求升学率,不顾语文学科的特点,以高考为指挥棒,高考考试什么题型,就训练什么题型,其中最令人头痛的是阅读题,教师要绞尽脑汁做标准答案,学生要费尽心机地机械记忆,教师急功近利,学生心浮气躁。教师不得已将语文课肢解为几大块,诸如词语练习、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像其他学科一样,搞题海战术,学生读不出人性化见解,写不出真情实感。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不但没有从语文课中体味人生、品味文化,培养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反而丧失了读书的乐趣,对今后的人生发展极为不利。

二、语文教学重点偏颇,导致只重视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

这种现象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越来越严重。到了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学生在大量习题面前,很难抽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看课外书。作为语文老师,是希望学生抽出一定的业余时间来看书的,但由于指导不利,缺少恰当的激励、评价机制,也只好将重点放在课本的十几篇课文,九年下来也就几百篇课文。对课外阅读的忽视,导致现在的学生知识贫乏,缺少见解,缺少创新思维,更缺少文化品位。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突破课外阅读这一语文教学的“瓶颈”呢?

首先,我们要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习提升到“无为而学”的境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出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想,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既然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至少要考虑到语文在精神领域对人生的深远影响。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熏陶的作用,而这些都不能靠题海战术完成,也不可能立竿见影。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靠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来完成。教育专家杜子华曾说,“无为而学”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而有为”的最佳的也是唯一的途径。课外阅读正是语文课从“无为而学”进入“学而有为”的最佳途径,其关键是在于读什么,怎么读,教师如何引导。

其次,课外阅读既要重视“质”,也要重视“量”。《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提出,“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提出了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名著、当代作品、科普读物及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的阅读范畴。很显然,《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课外阅读“质”的问题,还提出了学生九年课外阅读要达到400万字以上。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突破。 “质”和 “量”是语文课外阅读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学校、教师、家长都要重视课外阅读。据报道,美国几乎所有学校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重视了才能行动,行动了才能有“质”和“量”。在阅读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的需要背诵,以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据报道,美国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在世界上遥遥领先,65%的美国学生每星期能得到 6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指导,我国学生能得到的课外阅读指导却微乎其微,因此,学校、家庭都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

第三,为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建议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的评价体系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的激发可能来自学习活动本身获得的满足,也可来自学习之外所获得的间接满足。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起初还不能由文本引起,那么就让我们语文课的评价体系来间接满足吧。如果能把课外阅读和语文的实践课结合起来,则更能直接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比如,可利用主题班会、辩论会、征文、办报等形式规范化,同课内阅读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也在阅读中完成育人的目的,实现语文学科特有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升学率瓶颈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