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0-02-16 13:04于海霞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春蕾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凡卡省略号独立思考

于海霞(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春蕾小学)

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于海霞(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春蕾小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善于发现问题是积极思维的结果,而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高。读书有所疑,方能有所思,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宋代朱熹所说的:“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的关系。针对学生的提问,我总是尽可能地满足。我知道,任何压抑和干扰都会影响学生正常的思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意见,注重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给他们以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把他们的天真好奇引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为了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学习每篇课文前,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看谁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有新意?

如《暮江吟》一诗,有同学问:“老师,残阳怎么能铺到水中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疑问马上引起大家的激烈争论。“那是夕阳的倒影铺在水中了。”“不对,如果是夕阳的倒影铺在水中,怎么会有‘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丽景色呢?应该是指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同学们在讨论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常按自己设定的问题去问,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回答。这样的课看起来学生掌握的不错,其实不然,长此下去,会严重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鼓励学生抓住课文的有关内容或他人的发言内容,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想别人之未想,言别人之未言。

如《穷人》一文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细致描写,连用了七个省略号,实际上留下了我们去仔细体味的七处空白。教师必须在此处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来,揭示这些空白处的内涵,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学生在填补空白地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发展,思想感情得到了陶冶,同时也理解了这几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又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当我读到“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时,就有学生插嘴“老师,工人是怎么进去的”。他这一插嘴,班里立刻热闹了,“他们是游进去的”“他们是坐船进去的”观点不一。对此类现象,我从不制止,反而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轻松愉快中得到培养。

三、启发学生抓发散点展开想象

想象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的途径。在教学中,我常启发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发散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学完《赠汪伦》一诗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根据这首诗编写一个动人故事。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展开分丰富的想象编写了一个个优美动人的小故事。

一篇好的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虽尽而意不尽。如《凡卡》的结尾只写凡卡在邮筒里投进他写给爷爷的信,回来后睡觉时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留下了一串省略号——我引导学生回顾信封上的细节,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以《凡卡投信以后》《凡卡的美梦》为题进行续写,学生能够悟出作者留下的空白,写出合乎情理的文章来。有同学写爷爷没有收到凡卡的信,他的生活更加悲掺,仍然受到老板的毒打,仍然挨饿受冻,最后凄掺的死去;有的写凡卡寄出信以后天天盼呀盼呀,最后在绝望中的死去……通过续写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在续写中既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发言。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乐学、善学,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凡卡省略号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省略号来了
省略号
谈独立思考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谈独立思考
正确使用省略号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