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实践教学

2010-03-21 06:28彭小明
关键词:师范生中学语文中学

彭小明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实践教学

彭小明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一门主要必修课。作为师范教育本科学生的专业课,它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增强从事语文教学的责任感,培养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通过“增加选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实验,建构实践模式;提倡多媒体教学,提高实践效果;联系中学实际,增强实践意识;改革实习制度,强化实践训练;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实践精神”等实践环节,以促进“教学法”课程新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培养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研究教育的实践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研究语文教学现象、方法和规律的学科,也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教育专业主要的必修课。这门课旨在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教育理论基础,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于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优秀语文教师。

我国的语文教育,曾经发生三次历史性的转变。20世纪初,我国语文单独设科,并因此实现了语文教育由古代的“文字型”教育向“文字-语言型”教育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语文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而今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实现向“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的转变。语文教育的领域正在不断地拓展,语文教育观念、语文课程设置、语文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许多问题都是以前以研究语文教学方法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法”课程所无法涉及的,所以,需要重建一个新的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从调查来看,我省《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现状令人担忧。如《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内容较窄,需要拓宽;《中学语文教学法》理论知识陈旧,需要重构;《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理论性过强,需要加强实践训练;《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手段落后,需要提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需要用实践性的、艺术性的教学手段激发;《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效果较差,需要整体的、综合的改革。

通过“基于实践教学”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综合的整体的探索与研究,我们意欲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新的理论体系”的构建,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建设,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分析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研究语文教育的实践能力。

一、增加选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是高等院校最具有“师范性”的专业必修课。在我校、我省乃至我国师范类教育专业中,几乎是唯一一门专业课,这是不利于师范生专业水平提高和专业思想巩固的。拿我校人文学院为例来分析,《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开设半年,每周3节(54课时),与总课时数2 959(理论课时:2 750)相比,必修课课时偏少,而且选修课程开设也单一(只有一门《说课与典型教材分析》)。我省绍兴文理学院比较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群建设,上课时间长(236课时)、开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门类多(4门功课:《中学语文板书学》、《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史》和《语文教学心理学》),成绩显著。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教学法”界普遍认为“语文教学法”类课程应分若干层次,包括语文教育学、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学法;或主张把“语文教学法”类课程变成一个包括诸多分支学科的课程群,需要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来完成其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思想,并为了适应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大量设置选修课)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建议适当增加实践类选修课程,如《中学语文教材分析》、《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作文教学指导》等,以求加强实践教学,创建《中学语文教学法》选修课程群,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教师范生学会教《语文》的课程,理应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其实践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应责无旁贷地坚持培养学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说课上课评课的能力、组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能力、辅导评价的能力、教育实验和研究的能力、科研成果的表达能力……。

二、积极开展实验,建构实践模式

中文系师范毕业生上不好《语文》课,当然不能由《中学语文教学法》一门学科承担责任。但以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为己任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难辞其咎。单就学生不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方面来看,《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应负有训练不到位的责任。自从大办综合性高校以来,放松、忽视师范职业技能、语文教学技能的训练,是导致今天毕业生不能很好适应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因。《中学语文教学法》需要雄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扎实的基本技能训练。

如何培养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我们认为课堂教学重视实践训练十分重要。《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需要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改革过去传统的“讲授式”(复习-授新-巩固-应用)的教学模式,倡导运用“学导式”(自学-质疑-诱导-练习)、“发现式”(诱导-提问-研究-解决)、“体验式”(设境-活动-体验-感悟)、“师徒式”(示范-模仿-练习-迁移)等模式进行教学;需要改革过去传统教学“满堂灌”的讲授法,采用“问答法”、“谈话法”、“讨论法”、“研究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新型的合格的语文教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我们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三节连排实验:前两节传授理论,第三节实践操作。如第一学期开设必修课《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师讲授理论+学生上课试讲;第二学期开设选修课《说课与典型教材分析》:教师教材分析+学生课堂说课。实验证明,学生不但提高了理论素养,而且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

为了加强师范生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并配合我省、我校每年实施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模拟上课、说课、即兴演讲等科目训练,培养和增强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由于我院一贯重视见习、实习、说课等实践教学,因此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一直都比较强。2007年温州大学“首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我院成绩名列第一;2007年“浙江省高等学校首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我院学生方芳、彭凌芳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三、提倡多媒体教学,提高实践效果

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2]朱慕菊在《走进新课程》中也说:“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3]中小学教学要现代化,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更要强调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以电脑、网络、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改变着社会、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多媒体辅助学科教学有四大功能,一是提高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二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三是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优化;四是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4]。据此,我们要大力提倡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我校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室,并有微格教室数间,虽然基本上能满足教学需要,但由于“中教法”教师不重视,去“微格教室”上课不正常,使“现代化教学媒介”难以发挥其作用。教育要现代化,首先是教学手段(媒体)的现代化。我国许多省市中小学已普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促使《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师必须要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只有这样,“中教法”课程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四、联系中学实际,增强实践意识

教师从教是一门“实践性”特强的职业,不是靠知识的传授、理论的学习就能学会的,要重视“言传身教”,甚至“手把手”的带;所以师范类课程必须贴近中学,注重实践。为了加强师范类课程的直观性、实践性,可以邀请中学名师来校上“示范课”,观看“全国特级教师上课实录”录像。为了加强与中学联系,了解中学、熟悉中学、与中学“接轨”,可适当选拔长期在中学任教富并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来学校上“示范课”或者兼任《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如,我们学院在温州市中学聘请了张新强、谷定珍、林国爽、黄惟勇、肖培东等 10余名特级教师、教授级名师为《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兼职教师,经常给学生开讲座,辅导备课、试课、说课、听课、评课;并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中开设选修课《地方名师专题》,积极促成“瓯派”语文教育名师的成长。

反过来说,原来在高校任教多年《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师可以适当兼中学语文课程,而不使自己走上“脱离中学”的道路。如果是直接从师范院校分配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师,则可派他们下中学“锻炼”,以便“熟悉中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还应多让《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老师走出去参加有关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教研活动,了解国内外课改动态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际;条件允许,要积极选派《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老师去进修、访学,学习最新理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五、改革实习制度,强化实践训练

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说:“我们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5]我们要积极提倡、强调学生通过观摩、见习、评课、说课、试讲、微格教学、实习、写教学总结、写教学调查报告、写教学论文、组织学术沙龙、参加学术会议等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见习是《教学法》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师范生将理论学习与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验证教育理论,从而在思想和业务两方面为毕业教育实习作好准备。我们的教育见习分班主任工作见习、语文教学见习。见习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听(听课)、看(观察)、问(访问)、议(评议)等等。我校目前安排教育见习是“定期两周”见习制。这一制度好处在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活动,但时间短、形式不灵活。我们可以进行“非定期见习”,甚至安排课余或随时见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培养未来教师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学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将他们所学到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综合运用到中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以培养他们开展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我校的教师教育体制,特别是实习制度需要实行整体改革。如果能顺利推行旨在高校与地方合作共同培养中小学“准教师”的全新的“县校共育”实习方案,那将极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适应中学能力的培养。

温州大学具备较好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正在积极推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对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力度较大。《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规定:教师教育实行“主辅修制”,学生修满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学校将分别颁发主修专业证书和教育学辅修专业证书;教师教育系列的课时学分由原来的23学分提高到43学分。学校还在积极推行教育见习、实习制度改革。温州大学《十一五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方案》推行的“县、校共育”实习做法,与地方密切联系,共建“教育实习基地”;规定教育实习时间由6周增至10周,学生上课不少于8 – 10节。所有这些政策和做法都为我们的课程改革和见习实习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实践精神

教学和科研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我们不但重视教师教研工作,还一贯重视抓学生的科研工作,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中得到感染、熏陶。我们积极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并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许多学生在国家级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教育教学的论文。

师范生的科研工作主要是教育调查、教学实验和文献钻研。在此基础上学习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教学论文的写作。语文教育调查,主要调查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特点和方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了解语文课改的新情况,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提高对语文教育理论的认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考核,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促进学生早日成才的很好手段。我们很重视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实习生,应对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作出较为深入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

综上所述,我们的探索基于实践(教学技能),面向中学(学校实际),切合课改(改革潮流),立足地方(地方色彩),适应时代(与时俱进),借助媒体(信息技术),追求特色(创新个性)。通过改革与探索,促进我校师范类课程新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研究教育的实践能力,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2] 陈至立. 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中国教育报, 2001-11-22(3).

[3]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38.

[4] 徐家良. 小学语文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02-203.

[5] [法]卢梭. 爱弥尔[M]. 李平沤,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8: 111.

Practical Teaching of Methodology for High School Chinese

PENG Xiaom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High school Chinese methodology is a major required course in Chinese normal universities. As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normal education major,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concept of Chinese teaching, to enhanc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foster basic competencies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many practice links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increasing elective courses to emphasize practical teaching, carrying out experiments actively to construct practice model, promoting teaching by multi-media to improve practice effectiveness, focusing on reality of high school to enhance practice sense, reforming teaching practice system to stress practical training and implementing research activities to cultivate practice spirit. By these means, a new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course could be constructed. Meanwhil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master the materials, organize the class and study the education could be fostered.

Methodology for High School Chinese; Course Construction; Practical Teaching

G427

A

1674-3555(2010)02-0112-05

10.3875/j.issn.1674-3555.2010.02.019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朱选华)

2009-09-14

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YB09052)

彭小明(1963- ),男,浙江云和人,教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师范生中学语文中学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