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2010-04-04 14:03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张瑾
成才 2010年10期
关键词:紫花黄花小棒

■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张瑾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张瑾

一、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算法的基础上,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

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1)以实际情景——花卉展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2)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3)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二、目标定位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大。很多学生课前已基本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上,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与伙伴之间交往的能力,所以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片断描述

1.整十数加整十数

(出示例1的主题图)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生2:一共有多少盆花?

生3: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生4: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个,怎样计算?(板书:10+20)

生:10+20=30,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1:1列是10,一共有3列,所以是30。

师:这个方法不错。

生2:我觉得有一种比较简单地算法:把0遮住,看十位上1+2=3,然后再把0加在个位上,所以10+20=30。

师:(故作惊奇)啊!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还真的比较简便。

生3:因为1+2=3,所以10+20=30。

师:把10和20看做1和2,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生4:我是这样算的,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师:掌声响起来,你真是个数学小天才。

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3)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评析】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处理整十数加整十数时,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只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选择一个来解决,并且将摆小棒的方法作为验证来贯穿其中,与教材的编排相比,我觉得这样不会觉得迂回,而且渗透了验证的数学思想。

2.整十数减整十数

(课件出示老爷爷和叔叔说的话)

师:谁能完整地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

生:一共有30盆紫花,老爷爷拿走了10盆,还剩多少盆紫花?

师:要求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师: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先自己思考一下,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利用小棒来摆一摆。(小组交流)

【评析】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一教学环节中,经历了探究、交流的过程,效果不错。在学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因为通过前面学生汇报,起到了引领的作用,这时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理清思路是有必要的,这样动静结合的课堂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四、案例评析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探求真理的欲望。只有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情境是产生兴趣的前提。许多学生因为所学的知识已经会了,就会对新课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参观森林公园为主线,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与动手的过程中,快乐轻松的进行学习活动。

2.主动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也可能不会成功,但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学习氛围的形成,甚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鼓励学生尝试创新,获得成功体验。教材出示了以十为单位的数数的方法来得出结果,如果教师也只是以本为本,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即使在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但最终还是会扼杀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多种算法,虽然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说得不是很清楚,但是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体验,这种体验至关重要。在本节课学生几乎说出了每一种计算方法,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生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不正是课堂教学的期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要想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消除对数学的神秘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就得打破“瓶颈”,把学生从后台推向前台,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就会获得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成功、自我快乐的体验。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紫花黄花小棒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紫花泡桐(节选)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紫花目蓿高产栽培技术
紫花泡桐(节选)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