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学校潜能教育思想形成的现实意义
———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潜能教育研究(一)

2010-04-04 14:03湖北省特级教师孙中强
成才 2010年10期
关键词:智力办学学校

■湖北省特级教师孙中强

浅淡学校潜能教育思想形成的现实意义
———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潜能教育研究(一)

■湖北省特级教师孙中强

一、对学校教育文化的审视与反思

长春街小学是一所有着60年办学历史、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市级示范学校,其艺术教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面对这样一所学校,我提出了这样的工作思路:学习与融合,传承与反思,创新与发展。在第一次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上,我简要阐述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充分认可。她们认为“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一定能够让长春街小学更富有春天的活力”。

诚然,学校在艺术教育、两基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然而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上还缺乏鲜明的办学思想和独特的办学个性。学校在“九五”“十五”期间先后开展了“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小学生文明习惯自我养成”研究等,从研究的相关材料看,研究带有一定的从属性,属于参与性课题,缺乏校本精神的本质特征。学校办学思想还不够鲜明,缺乏统领学校教育、教学等一切工作的教育思想、办学思路、办学策略等。学校已处在教育研究、教育实践的高原期。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查阅和不同形式的教师、学生、家长的座谈、个别访谈等,我们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共识,学校要再发展,必须要寻求新的生长点——即学校新的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办学策略、办学途径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走科研兴校内涵式发展之路。

二、学校潜能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早在2001年南京师范大学的全国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班上,我就接受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2006年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特级教师赴美国教育考察。在美国加州等地,我耳闻目睹了美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让我强烈感受到:美国教育注重教育的个性化,注重社会实践性教育,注重创造的教育,倡导多元、合作、个性、创造的文化价值。那时我便有了一个教育的梦——潜能教育让生命潜能充分释放,让人全面、充分、自由地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得到充分体现。2007年8月底,我走马上任长春街小学校长,便欣然地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潜能教育实验的理想之路。

我国著名潜能开发教育专家赖晓强认为:人们对左脑和右脑的认识一直是很模糊的。人们一直认为左脑十分重要,实际上,从潜能开发的角度看,右脑开发更为重要。人一生中能激活的脑仅仅只有3%到10%左右(世界上公认的最发达的大脑爱因斯坦,被激活的也不足整个大脑的30%),而未被激活的百分之九十的都隐藏在人的右脑中。右脑是管形象思维的,如画画、音乐、情感、想象、创造等。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均来自于右脑的开发。

长春街小学的艺术教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然而广大干部、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还没上升到艺术教育能有效开发人的智慧潜能的高度来认识。当时,学校正值市科规办“十一五”课题申报的末班车时期,而学校当时没有独立市级研究课题,基于我的教育理想追求和学校办学水平,学校艺术教育积淀的文化,我和我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文献查询,专家论证,正式启动了《小学潜能教育研究》。此课题经过市科规办组织的专家认证,认为课题角度独特,有研究价值,准予了立项研究。

课题申报的过程也是学校潜能教育研究的启动开始。研究中,我和我的教育团队意识到:“小学教育是人生命教育历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甚至可以看作是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教育要完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终生学习奠基的神圣使命”。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是不可能完成好初中、高中及至大学的学习任务的。“小学教育的重点应是对人的潜能的关注、挖掘与发展”“人与身俱来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智能,这种隐性的潜能一旦被开发出来,将变成巨大的显性智能,潜能的无限释放将促进人的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

基于对潜能教育的基本认识,我们确立了学校“十一五”办学目标:“现代的、人文的、有书香校园文化、有潜能教育特色的江城名校”。潜能教育始终应把人的发展价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为此,学校明确提出了“把您的孩子培养成财富”的办学理念,以及为实现办学理念而提出的“博雅、尚德”校训——及由校训内化的学生心理品质、行为品质、学习品质、艺术品质四大育人目标。为了有效开展潜能教育研究,学校提出了四大教育策略:①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倾情打造潜能教师团队;②营造开放、多元、生态、主体、创造的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③逐步建构潜能教育的目标、操作、评价体系,稳妥扎实推进潜能教育实践性研究;④进一步积淀学校艺术教育文化,探索人右脑开发的有效途径、手段等。

三、学校潜能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陆奇·赫胥勒在思考人的潜能开发的问题时说:“编撰20世纪人类历史的时候,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不是连年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活着然后死去,都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自身的人类从未开发的巨大潜能”。从这段话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知道人与身俱来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潜能,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潜能是可以通过环境、教育,乃至自我的唤醒来开发的。从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角度,笔者认为还没完全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一)对现实基础教育的反思

21世纪初中国启动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其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上,试图通过构建三维教学目标,选择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快乐、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认识、心理、人格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然而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上,出现了较普遍的价值认同、行为错位的现象。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有待提高外,很大程度上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本质特征、基本规律还缺乏清晰的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勒内·马厄指出:“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现实的基础教育注意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却忽略了从外部环境和教育活动,以及人的内醒、自励等方面来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所谓“有效性教学”的提出,也是针对新课程实验中所出现的认识和行为偏差而提出的。要谈“有效性教学”,最早可追溯到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论”。今年5月30日国家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就基础教育的问题也有明晰的文字阐述:“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面对基础教育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作为最高价值取向,而要做到这点,必须把人的社会发展要求和人的潜能有效开发结合起来。实施过程中,力求做到敬畏生命,关注生命,呵护生命,提升生命。只有快乐学习,才有可能促进潜能的开发;也只有人的解放,才有可能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实质是人的潜能释放、充分发展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和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实践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多元智力理论的启示

多元智力理论自1983年诞生以来,已经成为了20世纪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心理和教育理论之一。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公开发行的《智力的结构》一书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说的“智力学说”概念,使人们对人的大脑的智力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2004年霍华德·加德纳经过近21年的科学求证探索性研究,再次出版了《智力的重构》,使多元智力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迄今已经被学术界和教育工作者认可的人的智力至少有8种以上,如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想象智力、运动协调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观察智力、交往智力、内醒智力等。人们提到的领导智力、创造智力等,也纳入了他的研究范畴。

智力是“在一种文化或多种文化背景下,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出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的能力”。霍华德·加德纳经过深入研究,把智力与潜能结合起来,对智力作了更准确的诠释:“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在某种文化背景中被激活以解决问题和创造文化所珍视的产品”。从他给出的新定义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个不曾涉及到的内涵:第一,智力并不是可以用肉眼看到或可以用某种特定标准计量的东西,而是潜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发展能力;第二,智力这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潜能能否被激活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

反思我国当前的以应试为基础特征的教育,所关注的仅仅是语言智力、逻辑智力、空间想象智力,而人的运动智力、音乐智力、观察力智力、交往智力等,均很大程度被削弱了。即使是涉及到的三种智力,也是一种应试的智力,而不是我们所看到的灵活有效处理信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智能。

那么,多元智力给我们教育究竟有哪些启示呢?笔者认为,它至少给我们八大方面的启示:一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激活人发展的生命潜能;三是人的潜能发展不是均衡的,有优势潜能和弱势潜能,教育要关注人的优势潜能的唤醒、挖掘、发展,以优势潜能的发展来带动其它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四是潜能开发应营造良好的文化背景,而核心是人的民主、信赖、合作的人际交往关系和多元、开放、个性、创造的教育文化;五是教育活动中激活生命潜能的教育策略、方式、途径、手段等;六是提供人的生命潜能充分释放的空间、平台,即学生参加各种教育实践的体验性活动;七是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开发、和谐发展的激励、发展性评价体系;八是形成社会、家庭、学校潜能教育共识,在此基础上产生大教育场的共振效应。

(三)小学基础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最重要时期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看,潜能具有可开发性、多元性和无限性。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并能形成一定的学习经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心理品质、个性特长的发展,有赖于小学基础教育。从潜能教育的角度看,教育对于人的影响也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教育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背景,提供了有利于人主动快乐学习的课程、内容、方式、手段等,人的潜能可以得到较好的开发;另一方面,教育因种种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生命潜能未被激活,导致人的发展因教育受到制约。可想而知,人在奠基阶段没有夯实基础,要想实现人的终生可持续发展,那是十分困难的。

潜能教育启示我们,小学是学生正式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潜能开发最有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对学习有一种美好的期待,对周围的人和事保持着探究的兴趣,对学校艺术教育有强烈的欲望等。如何让学生保持童真,如何让学生开放心灵,如何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保护鼓励孩子好奇——多思、多问,如何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主动构建、潜能释放,如何通过艺术教育开发孩子的右脑,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优雅的品质、鲜明的特长,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期待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小学是人一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如果让孩子错过了最佳发展期,以后再去补这段缺失的东西,那只能事倍功半。譬如: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语言的最佳发展期,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不能大胆开口说话,不能说流利的话,不能说有条理的话,那一定会影响到他将来的口语交际,影响到他的施政演说等,这种人将永远不能因口才出众成为领导者、佼佼者。

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智力办学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学校推介
欢乐智力谷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