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生态课堂的构建原则

2010-04-04 14:03黄宝源
成才 2010年10期
关键词:原则师生生命

■黄宝源

简论生态课堂的构建原则

■黄宝源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课堂”中的“生态”通俗的讲就是“生活、生成、生动、生命”的“效果、状态”,简言之就是要追求一种最佳的课堂教学状态。借助于生态学的概念来理解,生态课堂就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生态视角考察课堂教学,从学生、教师、内容及其课堂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探索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生态课堂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生态课堂以尊重生命的价值为前提,以自然、和谐、效益、互动的课堂环境为平台,以师生富有个性、自主、创新、协调发展为方向,以追求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为目标,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生态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多元的、丰富的系统。构建生态课堂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师生教与学观念的更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的营造、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完善、师生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的提升等。生态课堂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原则是构建生态课堂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以生为本,就是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环境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感情、关注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困惑的指导者。教师要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亲其师,信其道”,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以生为本,就是要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应成为课堂的重要学习方式,坚决避免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状态,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及时调整课堂的内容、节奏和方法,让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然、和谐、快乐的成长和发展。以生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学定教。教师要力求准确把握学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氛围营造、内容扬弃、方法选择、课堂评价等各方面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来确定。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所考量的不再是教师课前预设教案的完成情况,而是师生在交往与对话特别是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共同发展过程中,教师能否成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发现者、重组者和引导者,进而引发教师知识结构的重组,引发情感的体验和共鸣,引发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从而提升科学修养和人格修养。

二、回归生活原则

传统的课堂,教师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教学用书,教师只需抓纲务本、照搬教材,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而近些年所谓的“优质课堂”,往往准备充分、反复试教、节奏井然、预设精确、手段多样、异常热闹……课堂里所有的环节和步骤被“格式化”,表面的热闹与华丽掩盖不住课堂的苍白与虚空,远离了课堂的本色与厚重。这些都与生态课堂回归生活的原则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学校即社会,课堂即生活。课堂回归生活,就是要将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求知、体验和思考,让课堂回归生活的本来面貌。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将课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慧,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将丰富的、开放的、动态的生活话题、热点、焦点、难点、亮点引入课堂,让生态课堂焕发动人的生活的色彩。回归生活,让课堂更加贴近师生,让学生更加充满兴趣,让课堂更加生动而富有魅力。

三、动态生成原则

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生态课堂一定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没有了动态生成可以肯定地说它不是生态课堂。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统一,只有刻板的预设和照本宣科的讲授,学生将失去作为生态课堂的主体的灵动性;而那些充满开放的、富有预见的、灵活多变的预设,又能使课堂的生成拥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对于教师来讲,敏锐的捕捉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异常重要,这往往是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来讲,课堂上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另辟蹊径、反常思维等等都有可能成为非常宝贵的课堂资源,都会为课堂教学生成带来新的更大的可能。即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说不定对其他学生来说就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为学生本人和其他学生提供很好的借鉴,教师要充满智慧,善于捕捉并灵活处理,使课堂在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中自然地和谐地向前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张扬,如此一来,课堂的厚度、深度、宽度将得到更好地增强。

四、生命发展原则

生态课堂将教师与学生看作富有个性的鲜活的生命群体和个体,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育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生生的交往与对话,使学生在自然的、开放的、多元的、生动的、富有差异的课堂氛围中,追求学生生命群体和生命个体的发展,追求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构建生态课堂,就是要以人为本,从关怀师生的生命出发,关注师生在课堂上生命的状态,切实让学生在宽松、从容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切身体验。通过具有个性化、情感化、智慧化的知识养育、心灵润泽,让生命变得丰富、厚重。这样,教学过程就成为了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了生命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努力追求并实现师生和谐共生、生命发展是生态课堂的本质属性和落脚点。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原则师生生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麻辣师生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