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呈现
———略谈美术教学如何把握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2010-04-04 14:03冯月华
成才 2010年10期
关键词:书包预设美术

■冯月华

灵动,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呈现
———略谈美术教学如何把握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冯月华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词不断涌现,“动态生成”就是其中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他认为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具体到美术学科,因为美术活动是一项富有创造、想象、充满个性特征的活动,美术是充满感性认识的一门艺术,审美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见仁见智,人言人殊,这就决定了美术课要符合美术自身规律和审美的差异性,就必须要有学生自身的感悟和体验,由此而生成,才能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才符合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美术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重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为美术“课堂生成”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因此,我们要利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触动生命的灵性,显现美术课堂的灵动。

一、课堂生成要有充分的预设

教学预设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不能为了学生生成而偏废教学预设。正因为课堂生成使得课堂教学灵活多变,才使得教学预设更为重要,所以美术教学要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使美术教学实现学科的培养目标。

1.了解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是促使课堂生成的基础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直接影响教学的开展。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教师都应该有所了解,从而预测学生在某一内容的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会处于什么状态,以此为起点来进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的预设,才能使整个教学紧紧围绕学生,从而有利产生新的课堂生成。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涉及到人文历史、社会自然很多方面,一个内容要达到其培养目标不仅需要学生有美术知识,还需要学生对所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知识有所认知。因此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分析了解,教师很难运用文本使学生获得发展。如《戏曲人物》虽然是通过绘画来表现戏曲人物形象,但先还要对戏曲人物角色、人物装扮等基本戏曲知识进行了解后才能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进行人物的创作表现。正是教学前教师分析了学生的古典戏曲认知水平、表现能力,才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到学生面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可能出现的情况,知道该向学生提供什么信息,采取什么适合学生现状的指导方法,如此一来,课堂中学生才能在特定的内容中生成发展。可以说,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再精细的教学预设也无益于课堂生成。

2.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促进课堂生成的关键

美术教学要实现本学科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有条理清晰、层次明确的教学程序,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也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变,内容不同、学生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可以不同。美术教学要达到一个目标,就要根据具体内容对方式方法作精心的预设。只有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对美的感悟,才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到各教学环节,实现课堂的有效生成,使教学迅速准确地达到预设目标。如二年级《美妙多变的线条》教学,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局限,学生在感受线所呈现的情感因素时,很难把感受表达出来,这就限制了生成,没有生成教师很难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那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一组文字和具体的线性物图像让他们对照感悟,学生就能很快地把线的形态和情感因素结合起来了,课堂自然就有了可喜的生成。

当然,所有的教学预设都应准确把握文本,就具体的教学而言,生成不是凭空的,它必须依赖于文本。

二、教学预设要为课堂生成创设和留足空间

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的预设,但这种充分的预设并不是为课堂设置一条必须遵循的固定发展路线,也不再是以知识的传授作为价值取向。预设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能够为个体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能够包容课堂的偶发和突发性情况,能够促成多样性和创造性。

1.为生成创设空间的预设应具有指导性、启发性

所有的预设都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教学为了激发学生思考,预设一些问题以利于学生探究、思考,但预设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够为学生打开思考的空间,这样学生才可能出现精彩的、独到的、突破常规思维的生成。如果欣赏作品时问:这幅画好看吗?或者说美吗?诸如这样的问题一没有深度,二打不开思考的空间,学生面对艺术作品活跃不了思维,感悟缺少力度,自然课堂就缺少生成。因此,学生的生成需要引导和启发,为学生的预设不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设置的问题都应该留有发展的空间,都应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

2.为生成留足空间的预设应具有灵活性

在教学预设时应估计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对可能出现情况作好应对的预设。但学生具有自主思维,再好的预设也难把课堂发生的所有情况囊括于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信息,使之成为生成资源。教师应注意教学时不应泥拘于预设教案,应该适应学生的变化,能够灵活调整,对于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应顺水推舟,顺应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启迪,让这种意外资源产生出灿烂的火花,使学生生成富有成效。如《我的书包》教学,按预设是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向同学说说书包可爱之处,展示一下自己的书包与众不同之处,唤起学生对自己书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但在教学时,有学生却说出了自己书包许多不好的地方,这本身不符合预设,却为教学生成了新的思路,所以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顺着这个话题让学生继续说说书包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进一步指导学生探讨如何改进书包的不足,构想出自己心目中的书包,从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思维空间。

三、课堂生成的导向与调控

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信息重组,美术课的一切生成,教师都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专业素养巧妙地导向和调控,把它纳入美术范畴之内,让这些生成成为激发学生新的生成的起点,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美、体会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对课堂生成要有恰当的评价和引导

美术教学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灵活地调控课堂活动,尊重学生的感悟、发现,启迪学生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动态生成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生成,有时侯要对生成进行必要的引导、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观点的局限性,要帮助学生使其生成得到发展和升华,否则看似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其实没有实际的意义。比如在作业展评时低年级的学生有时会这样评价:这幅画画得好,因为颜色用得多;那幅不美,因为色彩用得少。面对这种生成教师就要作必要的指引和评价,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色彩多少和色彩丰富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色彩和谐的搭配对画面的影响,从而拓展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对不恰当的生成要进行及时调控

课堂教学瞬息即变,再好的预设也难完全预料课堂将会发生的状况。即便教师能从整体把握,个别情况也会出乎意料。面对学生比较意外的生成教师要妥善处理,对学生偏离教学目标、脱离生活、违背规律的生成要作导向和调控,使其回归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之内,否则会使课堂失去调控,生成偏离价值。曾经上《戏曲脸谱》一课,在创作时一个学生画完脸谱形象后又把脸谱的两眼抠出两个窟窿,然后罩在脸上逗引周围的同学,影响了其他人的创作。这种情况无疑就需要教师的正确调控。教师见机让全班学生看他“表演”,然后展示他的作品,肯定好的地方,接着让学生说说是什么破坏了这个作品的艺术美。因为是有意识的引导,所以几乎所有学生都指出两个洞破坏了作品的完美,再趁势鼓励他重新创作一幅,与此同时告戒所有同学认真创作,然后开展一个脸谱表演。虽然这种处理花费了一点时间,但及时控制了课堂秩序,使生成有利于课堂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准确把握美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心中有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及时抓住课堂中一闪而过的生成性资源,就能把学生富有个性的特点生动地、有效地展现在课堂之中,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灵动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三小)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书包预设美术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我的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