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词汇间接学习效率的途径探究

2010-04-07 09:24闫长红
关键词:二语词汇量生词

闫长红

提高词汇间接学习效率的途径探究

闫长红

词汇学习是二语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拟在总结目前词汇间接学习诸状况的基础之上,对词汇间接学习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提高词汇间接学习效率的途径。

词汇间接学习;语境线索;猜词能力

词汇学习是二语学习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根据Nation(1990),词汇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direct learning)和间接学习(indirect learning又称附带习得/偶然习得incidental learning)。直接学习指注意力直接侧重于词汇的学习、如词汇表学习、填词游戏、词汇训练等。间接学习主要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注意力集中于文章的信息而非词汇本身,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附带性的词汇习得。间接学习假设是Nagy&Herman(1985)基于儿童习得母语词汇的研究提出的。该假设认为,如果学习者进行广泛的、以获取意义为目的的阅读,在语境中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则不需要直接词汇教学,就能自然习得其所需要的大多数词汇。在语境中推测词义并习得词汇被认为是词汇学习的最佳方法(Joe 1998)。

一 通过阅读间接学习词汇存在的问题

大量研究发现间接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效率低,费时长。单词在语境中出现一次后被记住的几率是1/20(Nagy,1997)。要记住一个单词必须要经过5-17次(平均为10次)的接触 (Nagy et al. 1985)。

2.猜词效果并不理想。要正确猜出词义,至少需要以下条件:(1)学习者要注意到该生词。对新材料的注意是学习的一个必要前提(Schmidt1994)。而有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并不一定能意识到某一单词是生词;(2)丰富的语境线索。语境线索是正确猜词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阅读材料都富含线索。另外,还有一些容易误导读者的线索,会使读者做出错误的猜测;(3)学生的猜词能力问题。词汇量大的学生猜词能力更强,词汇的保持量也更好Knight (1994)。Hulstijn(1993)的研究也揭示了较强的猜词能力有助于学习词汇。但是学习者往往因为词汇量有限、语言背景知识较少、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语境信息过于庞杂而导致注意分散等种种原因而导致其猜词能力低下,对目标词错误推理;(4)学生的词汇量 对于L2学习者来说,要顺利阅读目标语的真实材料,至少需要大约3000词族(word family),大致相当于5000个词汇项(lexicalitem)(Laufer 1997)。而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仅在三千左右,与上述要求有较大差距。

3. 间接学习的词汇获得率低。

T. Sima Paribakht& Marjorie的实验表明, 阅读中学习者的确能够习得一些词汇, 但对于这些词的知识只停留在识别的水平 (Coady & Huckin 1997:196)。Hulstijn(1992: 122)在对L2学习者的几项研究中也得出结论:“在真正偶然词汇学习过程中,对单词意义的记忆是很低的。”黄小萍(2003)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被调查者中“有64%的大学生认为英语泛读中学到的词很有限”。

二 通过阅读间接学习词汇效率提高的途径

上述研究表明,间接词汇学习的效率亟待提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1.提高生词意识,善于发现生词。要学习词汇,首先要有词汇意识,即能够意识到阅读材料中哪些是生词,哪些词值得学习。值得注意的词汇有高频词和专业词汇,含有有用构词成分的词,能很好地训练读者猜词能力的词和对文章理解有重要影响的词(Nation,2004)。

2.加强对生词的注意。要学习生词,必须要给其以足够的注意。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人被看作信息加工者,信息加工的过程受到信息加工者给加工对象注意力多少以及加工方式的影响,注意是理解的基本条件。根据Hulstijin (1990),学习过程不可能从低意识状态开始。储存新的信息或强化现有信息,都要求强化的意识和注意力。Schmidt (1990)重视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无意识学习是不可能的。他不同意意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不起作用以及大多数二语学习是隐含学习的说法。在某些情况下当学习者专注于学习内容而非词汇时,偶然词汇习得也可能发生,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提高猜词能力。要提高猜词能力,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丰富语言知识,扩大基本词汇量。语言知识有助于语境猜词,主要包括句法知识、字词图式和词汇知识等。单词的意义决定它在句子中的句法表现,相应的,单词的句法表现能提供重要的语义线索。在任何假定的语境中,目标字词的潜在意义都是数不胜数的。只有运用字词的图式知识(分类联想、体验联系等)限定目标字词的意义范围,词汇学习才会成为可能。词汇知识包括构词法,常用搭配等,有助于语境推断。词汇量也是猜词的基本条件。要迅速扩大学生词汇量,尤其高频词,这是正确猜词的基本条件。

(2) 善于发现语境提示,充分利用语境线索。语境提示是猜词的切入点。Sternberg (1987:92)把语境提示归为8个大类:时间性提示、空间性提示、价值性提示、陈述性描述提示、功能性描述提示、因果/功效性提示、归属性提示和等同性提示。常用的语境提示表现方式有:借助定义或重述诠释目标字词的含义;提供相关细节信息勾勒目标字词的特征;给予与目标字词主题有关的常识帮助推测目标字词的概念;运用例证标明目标字词的归属;截取事物相似的面与目标字词进行比较;选择事物相对的面对目标字词展开反衬等等。Nattinger介绍了怎样寻找线索进行猜词。首先猜测是由题目作为指导的,而阅读材料中的摘要和纲要可用作找到题目的信号。其次,语篇中有很多羡余(redundancy)、照应(anaphora)和平行结构(parallelconstruction),这些都能提供线索来帮助理解新单词。再次,语法结构、标点符号都能提供线索。最后,形态(morphology)也能提供猜词线索。词根和词缀对学生理解生词也很有用。这为我们有效地寻找语境提示和充分地利用语境提示提供了依据。

(3) 掌握正确的猜词方法。Nation(1983)介绍了猜词的几个步骤:

一是找出生词,辨认其词性;

二是阅读含有该词的从句/句子。如果它是名词,那么有什么形容词修饰?有什么动词与之毗邻?这个名词是动作的施予者还是接受者?如果它是动词,那么有什么名词与之搭配?有副词修饰它吗?如果它是形容词,那么与之相连的是什么名词?如果它是副词,那么它又修饰了什么动词?

三是找出含有该词的从句/句子与段落中其他句子的关系。有时各种关系会通过连词如but,because,if,when或副词如however,as a result等体现。可能的关系类型包括因果、对比、包含、时间、举例和总结等等(Halliday&Hasan,1967);

四是利用前三步所获得的知识来猜词;

五是核查推测结果是否正确: a)看词性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猜测有误。b)用猜测的词义来替换该生词。若该句仍意思通顺,则猜测可能正确。c)若有可能,把该词分解为前后缀和词根。若词根词缀的意思和猜测一致,则猜测正确;否则重新猜测。d)还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确认猜测是否正确(Clark&Nation,1980)。

4.采用多种方式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1) 在阅读中适当利用词典。虽然许多人不赞成在阅读过程中查词典,但也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查词典有一定的优点。Luppescu&Day (1993)发现阅读中查词典的学习者记住的单词较没查词典的多。Knight(1994)比较了阅读中用电子词典的学习者和纯粹靠从上下文猜测词义的学习者,发现前者无论在即时测试(immediate test)还是延迟测试(delayed test)中习得的单词都较多。Laufer(2002)比较了两种阅读的词汇习得:页边空白处附词义注释和提供电子词典,发现后者在即时和延迟测试中习得的单词都较前者多。

(2) 设计不同的基于语篇的任务。Huckin&Coady提出基于语篇的任务(text-based tasks)有利于促进词汇学习。此类任务包括:阅读理解加完形填空(要求填目标词);用目标词写作;阅读后做词汇练习,比如词汇多项选择题,选词填空,用目标词造句;提供生词注释;阅读之后回答问题;阅读之后复述大意等。

通过阅读间接学习词汇是一种重要的词汇学习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如何提高其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提高词汇间接学习效率的措施,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同行对该课题以更多的关注。

[1].Coady J. L2 Vocabulary acquisition through extensive reading [A]. Coady J & Huckin T.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25-237.

[2] Hulstijn J H. Retention of inferred and given word meanings: Experiments in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A]. Arnaud P J L & Bejoint H (Eds.) Vocabulary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C]. London: Macmillan, 1992:113-125.

[3]Joe A.What effects do text-based tasks promoting generation have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8,(19),3:357-377.[13.2]

[4] Nagy, W. E., Herman, P. A. & Anderson, R.C. 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 [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85, 20 (2): 233-253.

[5]白人立.国外词汇习得理论中的几个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1):19-22.

[6]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138-144.

[7]寻明.二语词汇习得途径探究[J].外语界,2006,(1).

ApproachestoImprovingtheEfficiencyofIndirectVocabularyLearning

Yan Changhong

Vocabulary learning is one of the key domains in second language study. Based on a brief summary of the indirect vocabulary lear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problems in its application. The paper finally postulates some possibl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direct vocabulary learning .

indirect vocabulary learning; contextual clue; guessing ability

ClassNo.:H319.3DocumentMark:A

张庆祥 郑英玲)

闫长红,硕士,讲师,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邮政编码 723000

1672-6758(2010)06-0068-2

H319.3

A

猜你喜欢
二语词汇量生词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词汇量测试对语言水平的预测性的实证研究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词汇量的补偿作用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