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为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010-04-07 09:24
关键词:皖西内涵革命

聂 勇

六安市位于革命老区,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资源,在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发挥重大作用。

一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内容

皖西红色文化是专指皖西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建国以来,皖西地区新建了众多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纪念场所,保存下来丰富的红色文献、文物、战争遗址,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集中承载了皖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皖西地区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最早建立党团组织的地区之一。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皖西人民也纷纷建立了相关的学习研究组织。1920年朱蕴山等建立了“中国革命小组”,同年霍山县燕子河也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1年六安籍高语罕同志编写的《白话书信》是安徽最早、最系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课本。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皖西地区逐步开始了建立党团组织工作。1923年成立的直属中央领导的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是安徽省及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这些史实佐证了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早期性。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形成的时间早而且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由皖西地区的战略地位所决定,也是由皖西地区革命斗争所取得的成就所决定。在大革命时期支援了北伐战争,开展了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击;土地革命时期,击溃了国民党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抗日战争时期,率先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国民党军队正面防御,地方抗日武装奋勇杀敌,人民群众全力支援抗战”的大好局面,开辟了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和寿东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包括皖西地区在内的大别山根据地是重要的根据地之一,特别是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向大别山挺进,扭转了解放战争的局势,标志着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向进攻。这些辉煌成就决定了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不仅包括后建成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纪念性建筑物,也包括烈士遗物、红色文献、民歌等文化载体。例如,皖西北特委等党组织先后创办的《红旗报》、《火花》半月刊、《红旗》三日刊、《苏维埃》周报等;以及《皖西苏区文化史》中记载的《反国民党歌》、《旧社会的苦》、《红军都是英雄汉》、《送郎当红军》等歌谣。

二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现阶段主要目标则在于引导人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皖西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革命斗争与中国特色社会建设,都离不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现阶段则集中体现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极富教育价值。无论是皖西红色文化体现出的普遍性的精神内涵,还是独有的价值内涵,都可以开发提炼出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的内容。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使它可以适应在不同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对于教育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质和艰苦奋斗精神等,都是鲜活而生动的教材。

2.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皖西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加了历史的直观可见性,增强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记录历史的珍贵史料,是人们感知历史的客观载体。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历史更直观的呈现出来,就可以避免空洞的说教,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油然而生一种对革命精神与传统的认同。

皖西红色文化鲜明的地域性,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的广泛性与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利用皖西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独特的意义。分布的广泛性,有利于随时随地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论喧嚣的市区(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还是在相对落后的乡村(小甸集烈士陵园)都可以找到皖西革命历史的纪念物抑或场馆,这使得皖西红色资源距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更为相近,也就提高了利用皖西红色资源的有效性,从而充分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率。遍布辖区内的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种革命精神,都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示着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都在以不容置疑的证据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境界。可以说,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都可以在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科学的、有说服力的教育素材。而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的多样性,则有利于采取多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更容易被皖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所吸引,更加容易接受皖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的熏陶。

同时,皖西红色旅游线路相继开通,并且是国家重点旅游开发项目。随着旅游线路的相继开通,一方面为保护珍贵的红色资源注入新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皖西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与品位,从而更有利于皖西红色资源精神内涵的弘扬。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三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1.继续深入挖掘、提炼皖西红色文化资源。

就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来说,目前对其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旅游价值的开发之上,而对皖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研究著述的并不多见,另外虽然目前对皖西红色文化的开发研究可谓方兴未艾,却并未形成体系。皖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极为丰富的,目前对其的开发研究并不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对其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继续深入挖掘皖西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与开发皖西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皖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就要根据皖西红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紧密围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建设的需要,进行归纳、提炼与综合。第一,研究皖西红色文化的地域特征,揭示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科学性。第二,研究皖西红色革命文化,展示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群众特别是广大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第三,继续研究皖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揭示皖西红色文化与其他各地红色文化之间,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的内在联系,揭示这样一组“革命精神群体”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2.开设学生选修课和专题讲座进校园。

开设皖西红色文化等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课程的优点在于知识的系统性和目标的明确性。通过专门的教师利用课堂讲授皖西红色文化,使学生可以系统的了解皖西红色文化;也使教师更加便利的将其研究成果传达至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红色文化知识。

邀请有关历史专家、革命老战士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六安市有“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这一美誉,不仅出现了众多的皖西籍著名将领,更有许多不知名的革命战士,为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默默奉献。老战士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他们对历史的口述,使历史更具有可信度,也就会使学生在感受革命先辈英勇抗争的事迹时,激荡起强烈的爱国心。历史专家则是历史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们做报告又可以将老战士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

革命纪念馆记载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珍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历史的有力证明。通过参观纪念馆,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高对历史的信任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心和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的热情。六安市革命纪念场馆丰富,具有使学生走出校园,参观革命历史纪念物的独特地理优势。其中“大别山革命纪念馆”采用沙盘、文物、雕塑、图片、油画、文字、场景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现了大别山区特别是皖西地区英勇的革命历史。该馆地处六安市中心风景秀丽的九墩塘公园,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参观该馆十分现实和可行。

总之,红色文化资源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皖西地区,是一个红色资源异常丰富的地区。并且皖西红色文化资源拥有独特的精神内涵与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好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化皖西红色资源为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1]中共六安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皖西革命史1919—1949[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337.

[2]张树萍,周 刚.皖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6,22(2).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7.

[4]李康平,李正兴.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8.(1).

猜你喜欢
皖西内涵革命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回马枪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回马枪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粉红革命
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