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2010-04-12 14:55冯跃飞
关键词:办学思想教育

冯跃飞,柳 萍

(1.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2.三峡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湖北宜昌 443002)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冯跃飞1,柳 萍2

(1.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2.三峡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湖北宜昌 443002)

近年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正在进行许多新的尝试和探索。特别是许多高校都采用了整合国际资源,利用优势互补的策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联合或合作培养的模式,扩大招生规模,推进教育发展。当由于此种模式下的学生较之普通高校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对于这个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往往又因为种种原因存在着疏忽和淡化,故本文试图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如何进行思想道德及人文素质培养进行一些初步的设想和研究。

中外合作; 办学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就开始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为了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创新、改革的崭新的办学体系。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发展起来,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模式也日益多样化。但是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的一个主要挑战便是西方思想价值观念和多元文化对中国学生思想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挑战。此外,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对象、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师资来源、学生的毕业去向等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机构区别较大,这就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中学生思想状况及其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

一、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学生思想非常态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大多属于80、90的一代,除了具有同龄人所特有的一些特点外,更由于大多家庭出身优越而具有普通同龄人所不具备的特点。一是他们家境殷实,从小没有受过太多的苦难磨砺,甚至是从其父辈身上他们也很少刻意去发掘反思父辈成功后的艰辛和付出。自小到大凭借着家庭的优越和父母的宠爱一直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溺爱,使得他们在应对各种问题的时候习惯性地从自我的情感,意向,爱好出来。在来到自主性要求较高的大学以后,在价值多元化导致的彰显个性,崇尚自我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为人处世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自我,有的责任意识淡薄,有的纪律观念薄弱,有的合作意识缺失,更有甚者极端自私,自以为是,唯我独尊。二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大多处在十八九岁,在入学之前大多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鲜有对未来人生的深刻思考。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不成熟的阶段,不但没有系统地认识和学习机会,反而还可能一定程度的受到了来自社会乃至家庭的负面影响。当真正面对人生的整体规划,个人的未来定位甚至于人生的终极意义之时不是显得茫然无知就是消极极端。

2.学生行为非常规

学校问题与社会问题联系日益密切。一是学生之间消费水平差别较大,这种消费水平的差别是社会收入差别和贫富分化在高校的反映,一方面使部分学生产生了“社会分配不公”的怨气、自卑心理、仇富心态等,少数学生心理失衡、心态扭曲,以致发展成为反同学、反学校、反社会、反人类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使部分学生虚荣心上升,不顾实际地向高消费攀比,追求物质享乐,借钱消费,债台高筑,引发个人与同学、个人与家庭的矛盾。二是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他们不是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亦即他们有较高的道德认知水平,但他们很多人就是不实践,也就是说知行是分离脱节的。这是在中国改革矛盾凸显期的当下,道德体系不规范,道德评价多元化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比较容易遭遇不同程度的道德困境:如认为父母为自己花钱理所应当,没有感恩的情感;又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诚信缺失的现象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面对这种复杂状况时已经力不从心,而且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条件、人员等因素限制,目前还不到位,这是高校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潜在的、巨大的隐患。

3.办学模式非常路

在受到西化教育以及中国社会现有的经济形式,社会模式和文化特色共同作用下,合作办学的模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是招生录取方式不同国内高校常规的录取。中外合作办学是自主招生,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受教育的理念不同,国外的教育教学理念,容易引发西方思想道德与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冲突。三是家境殷实。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兴趣不强、学习基础差,个性强。四是部分学生强调自我价值。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利益,重功利,讲实惠。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培养成拥有完整人格,高尚情操,全面素质的面向21世纪的合格人才,是摆在每一位身处其中的教育者重大课题。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德育工作路径

第一,坚守课堂第一阵地。“课堂教学是德育开展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发挥其“第一课堂”的主体阵地作用,在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社科素质。这就对相关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常规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外,还要求具备较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未来意识。在传统的课堂教育过程中要大量融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善于引导学生比对,鉴别,分析国内国外不同的价值形式和意识形态,真正去粗取精,洋为中用,弘扬中国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优良传统。

第二,利用社会第二阵地。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普遍家境比较优越,他们对于社会实际和社会底层生活缺乏了解,对今天自己的富足生活想当然的认为理所应当,对老师在课堂上的理论教育不能深入理解,而且大多不以为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适时适当的开展形式多样,种类不一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他们能将课堂上习得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加以检验,能将老师所讲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现实中思考体会,不断地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还能一定程度地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合作意识,比较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这一代青年所固有的顽疾,从而达到由外到内的转变,实现最终的教育培养目的,成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综合人才。

第三,强调管理第三阵地。管理育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通过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人文化管理达到育人目的。因此,学生管理者要经常深入一线,做到“入公寓”,“入教室”、“入学生”,通过多形式,宽领域,深层次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一支素质高、乐奉献、勤钻研的队伍,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学校在形成全方位德育格局,全员德育意识,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格局的同时,还要培养造就一支跨世纪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要坚持高起点,高效力的原则,逐渐形成一支专家化、学者化的队伍。对专职工作者,要建立择优选派,相对稳定,按需培养,合理分流的运行机制,保证队伍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兼职工作者,要坚持双职务、双职称,使他们安心工作,乐于奉献。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竞争机制,有奖有惩,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同时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使他们在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中发挥带头示范和监督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从事中外合作办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课题。只要我们能够准确的定位,科学的判断,理性的总结,逐渐地找到并掌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中的规律,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提高,我们的中外合作办学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 陆劲松,丁云伟.关于中外合作办学体制问题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2(1).

[2] 鲍传友.加强合作办学研究,推进高等教育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5(12).

[3] 瞿 佳.结合国情优势互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几率[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5(6).

[4] 王本中.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M].香港:开明出版社,2004.

G 641

A

1672-6219(2010)增刊-0013-02

2010-12-04

冯跃飞(1979-),男,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柳 萍(1979-),女,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教师,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办学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思想与“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