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 46例

2010-04-13 04:02徐明录秦顺朵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鹤壁458030
陕西中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鼓腮牵正颊车

徐明录 秦顺朵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鹤壁 458030)

笔者于 2007年 10月至 2009年 12月期间,运用加味牵正散与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4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 46例 ,男 29例 ,女 17例;年龄 19~66岁 ,平均 37岁;发病后到就诊,时间最短 2d,最长 46d。对照组 46例 ,男 31例 ,女 15例;年龄 21~64岁 ,平均 36.5岁;发病后到就诊,时间最短 1d,最长 35d。全部病例均有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不能鼓腮、吹口哨,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病侧眼液外溢。全部病例均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其他类型面瘫。

治疗方法 治疗组 牵正散加味:白附子、钩藤、菊花、羌活、防风、僵蚕、地龙各 10g,全蝎 9g,胆南星5g,蜈蚣 2条,煎汤内服,每日 l剂,10d为 1个疗程,共3个疗程。疾病初期可选加板蓝根、银花、连翘等疏风清热,病情稳定恢复期可选加丹参、赤芍、黄芪等补气活血通络之药[1]。针刺治疗: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太阳经为辅。主穴取颊车、阳白、地仓、合谷、迎香;配四白、下关、瞳子廖、攒竹、睛明等穴。除合谷取双侧外,余穴均取患侧。面部穴位用 30号针直刺或平刺0.2~0.4cm,轻刺激,得气后以电针机用锯齿波通电20min,对侧合谷留针 30min,以瘫痪肌肉出现收缩现象为止 ,每日 1次[2]。

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①糖皮质激素应用: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 (1.5~3.0mg)1/d,口服,连续 7~10d;②运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 250~500mL,静滴1次 /d,连续 7~10d;③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 B150~100mg,维生素 B12100 μ 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 Q105~10mg等,肌注 1d1次;④配合红外线、按摩、肌肉运动锻炼等局部理疗。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患侧面肌功能完全恢复;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恢复,面部外观大体对称;好转:安静状态时,面部肌肉基本对称,但进行闭目、示齿、鼓气检查时有明显异常;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 41例,显效 3例,好转 2例,无效 0例,治愈率 89.13%,疗程最短 11d,最长43d,平均疗程 15.5d;对照组:痊愈 30例,显效 8例,好转 8例,无效 0例,治愈率 65.22%,疗程最短 11d,最长 57d,平均疗程 22d。经χ2检验,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典型病例 张某,男,48岁,邮递员,2008年 11月18日初诊。患者因左耳区疼痛,口角歪斜,左眼闭合不全 1周,经他院治疗未效而来诊。查患者神清、体胖、四肢活动正常,无高血压病史。吐字欠清晰,左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口角向右侧偏斜,说话时更为明显,不能作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舌红、苔薄黄、脉浮。证属风邪入中经络,引动内痰,风痰阻于络道。治宜祛风除痰通络,兼以疏解清热。针灸取穴患侧颊车、阳白、地仓、合谷、迎香,配四白、下关、攒竹,电针 20min,对侧合谷留针 30min,每天 1次。中药用牵正散加味,处方:白附子、钩藤、菊花、羌活、防风、僵蚕、地龙各 10g,胆南星、全蝎各 5g,银花、板蓝根、连翘各 15g,蜈蚣 2条。 3剂,水煎服,每日1剂。3d后续前方 5剂。8d后 2诊:左眼闭合改善,左耳区疼痛消失,余证同前,针药已见效,针灸按前,中药去银花、连翘、板蓝根,加丹参、赤芍各 10g,5剂。 15d后 3诊:左眼已完全会闭合,能皱眉、鼓腮,口角歪斜明显好转,进食左侧颊齿间滞留食物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针灸按上,中药上方加黄芪 20g,继续 5d治疗。 25d后再诊:全部症状体征消失,左侧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完全恢复,临床治愈。

讨 论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中风”范畴,其病机是机体正气不足,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引动痰浊,风痰阻于阳明、少阳、太阳经络,故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眼睑不能闭合[3]。中医治疗以针灸配合中药汤液内服疗效颇佳。针灸取穴以选取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为辅,采取局部与循经远取相结合;针刺颊车、阳白、攒竹、地仓能疏解风邪,疏调经气;合谷为循经远取法,对头面之疾最为有效。本病初起时应注意针刺不宜过强,应予浅刺留针或暂不用电针,以防止面肌痉挛。中药治疗以祛风化痰、通络,方用牵正散加味。白附子、胆星为君药以祛风化痰,通络;僵蚕、地龙、蜈蚣熄风,化痰,镇痉,为臣。疾病急性期加入银花、板蓝根等疏解清热之品,尤适宜于早期有耳部或面部疼痛的病例,至恢复期则加入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通络之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恢复功能及防止神经纤维化导致的面肌痉挛,从而使病情迅速恢复。

[1]方 兴.弥可保合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32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0):1167-1168.

[2]范郁山 ,黄 河,赵彩娇.浅刺综合疗法治疗不同神经变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 [J].陕西中医,2009,30(11):1514-1516.

[3]吴振英.面神经麻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中国中医急症,2009,(12):2044-2045.

猜你喜欢
鼓腮牵正颊车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牵正散结合针刺摩骨法治疗急性期亨特面瘫的临床观察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老人常鼓腮有助消化
小穴位 大健康
老人消化不好多鼓腮
闭唇鼓腮防脸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