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0-04-14 02:34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四川旅游资源

林 宏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具有旅游和体育双重特点的新型产业。近年来,随着人们度假观念开始向保健和追求生活品质转化,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参加各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与体育有关的旅游度假方式也随之不断升温,体育旅游已逐渐成为时尚,尤其在欧美、日本等,已形成了巨大的旅游市场。体育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加入WTO、北京成功举办 2008年奥运会均为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川是以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而著称的大省,早已为海内外游客所青睐。但由于安全措施、产品档次、服务质量等问题致使一些体育旅游项目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国民体质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利于资源的保护与永续利用。

1 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分布

1.1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它包括气候条件、风光地貌、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天然疗养条件等。四川盆地像一只巨大的玉盘,中间宽广,四周高山环绕,山岭纵横,崇峰深峡,层层叠叠,拥有雪山、冰川、高原、沼泽、草原等多种地理类型。据统计,四川目前有海拔 5000米以上的生态旅游区 20多个,对外开放的高山有贡嘎山、四姑娘山、岷山雪宝顶,这为开展登山、攀岩、滑雪等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场所。四川河流众多,湖泊广布,境内共有大小河流 1419条,天然湖有近千个,流域面积 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22条,具有充分开展漂流、冲浪、垂钓、游泳、划船等水上体育旅游活动的资源优势。1999年美国权威杂志《国家地理》就将长江漂流探险列为 21世纪最具吸引的 25个旅程之一。

1.2 人文资源和体育赛事资源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十分丰富,如藏族的格吞(拔河)和赛马、羌族的推杆、峨眉山的武术、理塘赛马会、康定跑马山转山会、彝族火把节、新津和乐山五通桥的龙舟会等。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涵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往往成为旅游者好奇和兴趣的所在。这些独具特色的节日庆典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供旅游者亲自参加,既能体验民族风情,又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2 四川省已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分布

2.1 参与型体育旅游

2.1.1 冰雪草地体育旅游

四川省的冰雪草地体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以颇具规模的西岭雪山为例,它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境内,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2005年前建成的四川最大的国际风景区之一。西岭雪山距成都仅 95公里,乘车从成都出发 2-3小时即可到达。景区主要由滑雪(草)场和海拔 3250米的日月坪景点两部分组成。日月坪景区因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两股气流交汇于此,形成了“阴阳”两界分明的奇特景观以及大片的原始森林。一条 2500米长的亚洲高差最大的高山观景索道将日月坪与滑雪场连为一体。西岭雪山在 1998年以前还是一个荒芜人烟的“雪原”,从 1998年到 2001年,三年间它摇身一变成了价值连城的“金饽饽”,成为四川体育旅游的一个金字招牌[1]。西岭雪山滑雪场建有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大型高山滑雪场、大型雪上游乐场、大型滑草场和高山草原运动游乐场,是四川乃至我国南方地区开展滑雪(草)和雪上大型娱乐活动项目不可多得的佳地。雪山滑雪场是占地为 7平方公里的高山台地,海拔约 2200-2400米,冬季最低气温为-10℃,每年 11月底到次年 3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 60厘米以上,形成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林海雪原奇观。滑雪场目前拥有 2000多套世界名牌滑雪器具,10条国际标准滑雪道,30多辆进口雪地摩托车,全地形车、蛇行滑雪车、雪上飞碟、雪上滑车等设施;有 20多个雪上项目供游客玩耍,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大型雪上游乐场。另外,还培植了 0.5平方公里的高山草坪,形成了高山草原,进口了 600套滑草器具,有草地滑车、草地越野车、草地气垫船、全长 1600米的不锈钢滑道旱地雪橇等 15个高山草地运动娱乐项目,完善和丰富了春、夏、秋、冬四季旅游项目,成为中国大型的高山滑草场和大草原运动场。

四川的滑雪场还有海拔 2500米、占地 0.25平方公里的峨眉银装,海拔 2000米、世界最大的冰瀑布之一的海螺沟冰川,与峨眉并称为“蜀中二绝”的瓦屋冬魂等。九寨沟、西岭雪山、峨眉山、海螺沟、龙池、瓦屋山、卧龙、四姑娘山、牟尼沟、九寨等 24个风景区相继推出了攀冰、滑雪、雪橇、雪地摩托、溜冰等体育活动。除此以外,探险、徒步穿越、滑草、温泉浴以及自行车旅游等正在开发之中。

2.1.2 山地与空中体育旅游

四川有海拔 5000米以上的生态游区 20多个,已开发的有贡嘎山、四姑娘山、岷山雪宝顶,这为登山、攀岩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场所。现有的人工攀岩场地有翠月湖、碧峰峡、龙泉阳光体育城、双星、顶点[2]。2002年 2月 22日,碧峰峡景区还邀请一代棋圣聂卫平在景区同时对垒 150名棋手,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借名人和体育效应提升了景点的知名度和形象。登山探险游也是四川体育旅游的一大特色,如贡嘎山、雪宝顶、四姑娘山等每年接待了数以千计来自世界各国的登山队员。

四川利用空中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项目很多,如雅安碧峰峡旅游区开发的空中项目有“高空弹跳”、“铁塔攀岩”、“热气球升空”、“空中飞人”,此外,朝阳湖、邛海还开发了牵引滑翔等。

2.1.3 水域体育旅游

四川的河流众多,水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充分开展漂流、冲浪、垂钓、游泳、划船等水上体育旅游活动的优势[3],如青衣江(芦山段、雅安段)、虹口、周公河、松坪沟、白龙沟等。1986年原西南交大学生尧茂书进行了“长江首漂”,为我国的旅游探险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同年,“中美联合长江漂流队”在长沙段漂流;1986年,国内旅游者在岷江中下游峨眉山至乐山段进行漂流,日本游客在岷江上游的松潘至汶川段进行漂流; 1988年秋法国“世界激流组织”进行了一次从阿坝金川县至雅安石棉县的大渡河漂流旅行。2001年 12月10日四川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将“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节“定为省级旅游项目。2003年 12月,来自国内外的 65支漂流队参加了该年度的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节活动。近几年来,都江堰、乐山、雅安、攀枝花等地都依托当地丰富的江河资源,开发了漂流探险项目。

集休闲、健身、娱乐、回归自然、文化、科技等为一体的体育旅游资源,因其突出参与性和兴趣性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四川省 2002年计划对外合作开发景区经营项目有 100个,其中与体育有关的为 31项,包括水上运动、大型休闲娱乐中心、江河漂流、滑雪、滑冰、滑草、飞行伞滑翔、康复疗养、冒险刺激以及跑马、赛牦牛等多方面的项目,规划四川体育旅游的美好前景。

2.2 观赏型体育旅游

2.2.1 赛事体育旅游

四川省近 10年承办和协办的国家级以上的大型体育比赛有 10多项。如 2001年中国 (四川)首届南国冰雪节,九寨沟、卧龙、峨眉山、海螺沟、瓦屋山等 5个分会场也加入了这次活动。2002年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2003年 12月,由来自国内外的65支漂流队参加了本年度的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节活动。2004年,在成功举办三届南国冰雪节基础上,第四届南国冰雪节于 1月 -3月在九寨沟、西岭雪山、峨眉山、海螺沟、龙池、瓦屋山、卧龙、四姑娘山、牟尼沟、九寨沟等 24个风景区相继推出攀冰、滑雪、雪橇、雪地摩托、溜冰等体育活动。2005年四川 12少数民族运动会在阿坝马尔康举行。2006年在成都举行了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以及 2004年中国成都全兴WBC世界职业拳王争霸赛。2007年在成都举办了女子世界杯比赛;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眉山举办了“道泉茶叶杯”全国象棋明星赛;2009年内江承办了全国十一届男子排球分区赛。

2.2.2 节庆体育旅游和红色旅游

四川的民间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可供旅游者亲自参加的节日庆典活动,以及可以亲身体验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由于其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体验民族风情,往往对旅游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如藏族的格吞(拔河)和赛马、羌族的推杆、峨眉山的武术、理塘赛马会、康定跑马山转山会、彝族火把节、白族的泼水节、新津和乐山五通桥的龙舟会等。1999年 5月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红色旅游, 2004年,围绕邓小平同志诞辰 100周年纪念活动,四川广安市举办了“2004年中国(四川)百姓生活游”启动仪式暨“相聚小平故里广安”等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红军长征途经四川的区域,其中大多是四川少数民族聚居区,也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

3 四川省体育旅游目前面临的问题

3.1 体育旅游需求不足

体育旅游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体育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与体育旅游需求的强弱密切相关。尽管休闲健身己成为当今时尚,但我省却存在体育旅游需求不足的现象。大多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不充裕,外出旅游人数不是很多,旅游需求明显不足。加上当前一些新兴体育旅游项目,如攀岩、冲浪、跳伞、潜水等,多数是以专业表演或比赛的形式供游人观赏,消费者无法亲身体验和满足身心要求,这与在家里通过电视观赏并无本质区别,降低了人们外出体育旅游的兴趣。

3.2 体育旅游设施不完善

旅游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物质设备条件。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设备、宾馆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为适应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如滑雪旅游需要的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水上运动必须具备的划艇、赛船、风帆、划水板、摩托艇、冲浪板、救生艇、急救车等设备,这些设施都是为接待旅游者所必备的。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服务是否周到,是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程度的标志,在这方面,四川省与发展体育旅游的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3.3 服务质量不够高,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

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导游、翻译、购买商品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宣传到位,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优质旅游服务,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整体上看,四川省体育旅游的整体发展规划有待理清,政府、市场、企业合作开发的市场机制有待建立并逐渐完善,长远发展计划有待及早制定和完善,思想认识有待统一。

3.4 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突出

目前,四川真正以参与和观赏为主题的体育旅游项目较少,专门的体育旅游公司也较少,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多以登山、滑雪等常规体育旅游产品为主,结构单一。面对国际客流的增多和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四川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处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不能适应游客的多种需求。就全省范围而言,目前四川体育旅游的开发仍显得较为零散,没有形成合理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高质量的体育旅游产品不多、特色不突出。许多体育休闲、健身、旅游项目没有被系统组织起来举办更为大型的体育旅游活动。

3.5 体育旅游人才短缺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需要进行科学论证,整体规划布局各种体育活动项目。这些工作需要既精通旅游知识、又精通体育知识的专业人才参与。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而目前四川这方面的人才还很短缺,难以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专业力量。缺乏专门灵活有效的人才机制,缺少宽松的环境氛围、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导致人才短缺和人才外流。

3.6 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目前我省在进行旅游宣传时,涉及体育旅游项目较少。尤其是专门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的宣传和促销相对薄弱,缺乏针对不同客源采取不同的个性化宣传和促销方案,宣传和促销活动一般也只限于电视、报纸、宣传单、宣传册等传播方式,效果较差。

4 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4.1 强化意识,转变理念

四川省体育旅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首先,应具备强烈的超前意识,密切关注和准确把握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要树立并强化国际意识,体育旅游业的经营管理者应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制定企业的全球发展战略;再次,要强化人才意识,人才严重不足是制约四川省体育旅游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第四,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创造名牌,力争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4.2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人无我有”的独特资源,要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开发趣味性项目,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增强其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辐射作用;对“人有我有”的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要实现人有我优,努力使游客在观赏美景风光、体验惊险刺激、享受休闲娱乐之后留下美好回忆,打造具有巴蜀特色的品牌,实现我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3 以人为本,优化配置

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应考虑到参与者的广泛性和层次性,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体育旅游项目有着不同的需求,开发者应做好市场细分工作,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开发措施和宣传促销手段,推出不同的体育旅游项目。例如,针对在校学生可以推出航模、棋牌、定向运动、水上运动夏令营、探险登山冬令营等开发智力和增强体质的项目;针对青年人可开发探险、漂流、攀岩、蹦极等挑战性较强的项目;针对中年人可开发登山、垂钓、游泳等休闲性项目;针对老年人则可推出老年长跑、太极拳等以健身为主的项目。

4.4 整合资源,吸引游客

整合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途径。如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的融合性开发,充分发挥两种旅游资源生动活泼、有惊无险、深入浅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把当前亟待加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体育活动之中,既增强了体质,又体验了“战争”惊险,寓教于游,使旅游者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理想境界得到升华,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同时也使新的旅游活动更具吸引力。

4.5 健全法规,爱护资源

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过程中,应以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为前提,合理开发建设和科学管理,保证不因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而破坏自然环境,使体育旅游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管理部门要用法律手段来加强体育旅游项目经营的监督管理,健全法规,以法治人,对资源进行粗放式、掠夺式、野蛮式开发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处罚,对造成严重破坏者,应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4]。

4.6 建立中介,协调发展

开发体育旅游资源,需要各行各业的协调与支持,尤其是体育业和旅游业从业者的协同配合,建立和完善体育旅游中介,为实现产业经济的相互驱动创造条件。体育旅游中介可下设在市、县旅游管理机构内,吸收当地体育系统、民族文化系统的人员,构建职能部门领导下的体育旅游中介组织。体育旅游中介能够组织有关机构人员、专家、学者对本地体育旅游资源现存状况和商业化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家底,对体育旅游发展的供、需方市场进行调研,确立有影响、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体育旅游主题与形象,提出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和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市场定位、市场营销。同时,负责体育竞赛、表演等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协调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4.7 广泛宣传,扩大客源

扩大客源是使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应加强宣传促销活动,设计有宣传力的体育旅游产品形象,提出有号召力的宣传口号,利用多种场合、多种活动进行宣传,如利用大型体育活动及大型会议组织专项体育活动等;利用体育媒体、娱乐媒体、旅游展览、新闻报道、广告、体育旅游网站等多渠道进行宣传;邀请国内外旅行商和新闻媒体到四川考察、采访,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四川,提高四川体育旅游资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其次,要大力推进社区体育、广场体育、赛场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全面发展,积极培育各种大型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探险娱乐协会、体育爱好者协会,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广大的个人与集团市场消费群体。

4.8 培养人才,优化质量

体育旅游人才的匮乏对快速发展的体育旅游业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四川发展体育旅游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各高等院校要加大力度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也应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体育旅游的中、短期培训,使其较快掌握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四川省体育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4.9 加强安全,提高保障

体育旅游是一项集体育运动和旅游活动为一体的外出游憩方式,其突出特点是旅游者的参与度高,旅游者通过挑战和超越自我而获得满足的愉悦,这正是体育旅游的魅力所在。但有些项目如攀岩、蹦极、探险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进行旅游活动时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体育旅游对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非常严格,如攀岩的绳索、蹦极场地的规划等需要严格按照国际安全标准来进行开发与建设。大部分体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有专业人员陪护指导,同时配备相应的救护医疗队伍及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此外,在组织大型观赏类体育旅游活动时,要以行政干预方式监督大型体育旅游的安全。开发商和旅游企业应做好充分考虑,力求排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安全,也要提醒游客注意,并做好医疗急救服务工作。

5 结束语

四川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开发体育旅游产品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但是,由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滞后、缺乏有效的开发模式;一些资源又受区域位置、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开发规模小且产品单一,缺乏对组合产品的开发。为了有效地挖掘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应采取以人为本、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健全法规、保护资源等策略,实施科学的开发和资源的持续利用。

[1]柳伯力.中国西部体育旅游开发——理论探讨与对策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柳伯力.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于素梅,等.中国体育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郑建荣,等.体育旅游与可持续发展[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3).

猜你喜欢
四川旅游资源
A gift I treasure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灾后两年新四川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