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代学智慧

2010-05-26 01:44秦德君
决策 2010年8期
关键词:摩西小鱼大国

秦德君

今天很多“管理原理”,其实都来自古人的经验和智慧。

比如,管理学“授权”理论渊源的最早描述,来自于距今3500年形成的《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它记载了这样一个情节: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当时注意到,摩西每天花费过多时间去直接处理太多的事情。他建议摩西,从全体以色列人中挑选出有能力的人来,使他们成为“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这就组成了一种管理结构,有难断的事情呈到摩西那里,而各种小事则由他们自行处理。以后,这一原理成为管理“授权”理论和“管理幅度”理论的重要渊源。所谓“管理幅度”,是指组织架构中一名领导,能直接而有绩效地领导下属的可能人数。

领导者作为个体,受知识、经验、时间、精力、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能够有效地直接领导的下级人数是有限的。越过一定的限度,领导效能就会大幅度降低。

再比如,中国先秦思想家老子提出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哲学,对公共管理是个重要贡献。“治大国若烹小鲜”,意谓治理国家如同煎小鱼。不能多折腾,否则就会像小鱼翻腾而被弄碎。如果换个视角理解,那就是治国理政犹如“煎小鱼”而已,多注意些火候就行了,不必弄得太复杂,以滋事扰民。中国历史上所谓“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如果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政令简约、无为而治,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理念的践行和体现。今天我们提出“不折腾”,其实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另一种表达。

今天,我们把契约、公平和社会正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正如罗尔斯指出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而其实人类很早就认识到社会正义的重要性并形成了许多深刻的理论。犹太古代经典中对社会正义有大量论述,提出“不要玩忽正义,因為它是世界的三大支柱之一”。2500多年前,巴比伦帝国流放时期,犹太精英被征服者迦勒底人驱逐出家园。当这些流放者作为异乡人开始艰难创业时,他们就开始认识到“正义”的含义,并把它作为这个世界存在的三大“支柱”之一(即“真理、正义、和平”)。《中命记·拉巴》说:“整个世界依靠三样东西:依靠真理,依靠正义,并依靠和平……歪曲正义,将动摇世界,因为正义是世界的支柱之一。”

《巴比伦犹太教法典》中还有关于法律正义的原则:“每个法官都应秉公行事,一刻也不可马虎,就好比他是上帝创世的助手。”希伯莱经典《圣经》上,也明确写有法律正义的基本原则:“法官,法庭,政府首长必须在审判中绝对公正,避免丝毫偏差”。后来马克思指出:“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法官有义务在把法律运用于个别事件时,根据他在认真考察后的理解来解释法律……”。

人类先祖对社会正义和其他生存基本法则的体悟和认识,古代所形成的各种经验和智慧,开启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各种公共管理理论最早的思想之脉。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古代智慧?因为古代人最早接触了自然、社会、生存等尖锐命题的实际,最早应对了各种生存挑战。他们进行生命生存之道的探索,最大限度地筛离出朴实、本真的生命真谛,容不得半点花哨和不切实际。不似今天,重包装、尚虚华;三分内容,七分浮华。所以在今天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实践中,学习和汲取古人的智慧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摩西小鱼大国
得到的都是笑脸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摩西,山之人》主题研究
摩西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