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2010-07-16 02:16潘耀新蒙兰青
中国全科医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偏头痛标志物血浆

潘耀新,蒙兰青

偏头痛是临床上反复或周期性发作的神经 -血管功能障碍性头痛,是以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或不伴有视觉先兆为主的一类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研究表明,偏头痛可诱发脑梗死,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是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流动力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有血栓形成倾向但尚未形成血栓的状态。血栓前状态是血栓发生的预警信号之一,及时发现偏头痛存在血栓前状态,尽早干预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为此,对偏头痛血栓前状态进行研究,为脑梗死的Ⅰ级预防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选择 2004年 1月—2008年 10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 182例(偏头痛组),其中男 80例,女 102例,年龄 (31±8)岁;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58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心、脑、肝、肾疾病患者及出血、血栓性疾病者,对照者的血压、血脂、血糖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其中男 70例,女 88例,年龄 (29±9)岁。

1.2 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所有受试者采血前 2周停服抗血小板制剂及抗凝血酶制剂,于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 2 ml用 129 mmol/L枸橼酸钠按 9∶1抗凝后,按 3 000 r/min,离心 10 min,分离血浆,然后置-70℃中冻存,批量检测。

1.2.2 检测方法 D-二聚体 (D-D)检测试剂盒由上海捷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Ag)酶免试剂盒由上海太阳生物公司提供,按试剂盒说明书采用 ELISA法检测,反应后在酶标仪上 492 nm波长下测吸光度,再计算其血浆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采用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患者血浆 DD、 vWF∶Ag、 GMP-140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 1)。

3 讨论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梗死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脑梗死的一级预防系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梗死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偏头痛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2-3],然而,目前偏头痛诱发脑梗死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表 1 两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molecular markers for pre-thrombosis state in two groups

血栓前状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倾向。血栓前状态可对是否发生血栓做出预测,因此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的研究热点。检测凝血激活的某些微量的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等情况。研究表明,血浆 DD、 vWF∶Ag、 GMP-140是检测血栓前状态的一级综合性特异性指标[4],为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

vWF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并贮存于其胞质内的 Weibel-Palade小体中,vWF∶Ag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vWF增高有利于血小板的黏附,并可作为桥梁分别与血管胶原纤维及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受体 (GPIb)黏附,促进血小板黏附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5]。本研究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血浆 vWF增高,结合 Harno等[6]研究结果,我们推测偏头痛时反复血管痉挛收缩引起血管壁损伤,从而造成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受损,导致血浆中vWF∶Ag水平增高 。 GMP-140(P-选择素)是存在于静止血小板的 α-颗粒膜的糖蛋白,血小板激活后被释放,是反映血小板活化和释放的最特异性标志物[7]。血小板活化不仅可促进其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聚集,而且还能通过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造成炎症反应,从而产生超氧阴离子和肿瘤坏死因子,导致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的进一步黏附和聚集,同时释放血栓素,最终导致脑梗死。本研究结果发现,偏头痛患者血浆 GMP-140水平明显增高,与Zeller等[8]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偏头痛患者其血小板活化功能明显增强。D-D为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Ⅻ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目前反映体内纤溶酶活性的理想指标,同时也是评价凝血加速的一个有用指标。本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血浆 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体内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均被激活,纤溶活性亢进以维持正常的血液流动,故血浆 D-D水平显著增高。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提示对于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偏头痛患者积极治疗偏头痛的同时,兼顾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可能对降低偏头痛性脑梗死的发病有益。

1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695.

2 李海军,于盈 .偏头痛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观察 [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6):399-400.

3 Kurth T,Slomke MA,Kase CS.Migraine,headache,and the risk of stroke in women:a prospective study[J].Neurology,2005,64:1020-1026.

4 王淑娟 .关于选择血栓前状态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建议 [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27(9):340-341.

5 袁洪,李轶男,张梦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改变 [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9(3):255-256.

6 Harno H,Hirvonen T,Kaunisto MA,et al.Subclinical vestibulocerebellar dysfunction in migraine with and without aura[J].Neurology,2003,61:1748-1752.

7 芦璐 .高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26):148-150.

8 Zeller JA,Frahm K,Baron R,et al.Platelet-leukocyte intreaction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in migraine:a line to ischemic strok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984-987.

猜你喜欢
偏头痛标志物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