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中国

2010-07-27 07:44
出版广角 2010年6期
关键词:团体民主图书

吴 伟

众多的关于中国的书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关注大致有这样一些内容:一是中国的发展模式,二是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三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2006年,我们曾经就外国作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的情况做过一个调研,选择了两个样本,一个是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一个是亚马逊网上书店。时间以十年为限,即1995年至2005年,当然这十年间的前几年还没有亚马逊。应该说,这是两个很有代表性的样板,一个是几乎代表了中国收藏的全品种,很经典;一个代表了几乎全世界能够利用电子商务售书的出版机构,很时尚。结果是,出版有关中国主题图书最多的国家是日本,这自然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和源远流长的交流有关;欧美次之,较为深刻的是那些长居中国的传教士和学者的著作,内容以历史、地理、宗教、哲学居前;反映当代鲜活的中国,特别是客观、公正地描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书更是少之又少。这正应了一位法国友人的说法——中国变化之大与外国人对中国看法的变化之小形成巨大反差。

然而,自2006年以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两年,写中国、讲中国故事成为时尚,一大批关于中国主题的图书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有些,已经成为行销世界的畅销书。我们不能说,这些图书都是为中国歌功颂德的,甚至不能说都是客观公正的,但至少不都是负面的,不都是凭想象杜撰之作,更可喜的是,这些有影响的作品已经走出古代中国,大多关注的是当代中国,一个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中国。

写中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在于中国的地大物博和文化的多元化,十里不同天(指天气),百里不同语(指方言)。我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都不能说完全的了解,更何况外国人。因此,我们并不责怪那些不了解中国而对中国有兴趣的人,他们对中国的兴趣促使他们了解中国,又乐于把自己对中国的了解通过写书告诉那些对中国不了解而有兴趣的人。但是我们不喜欢那些仅对中国一知半解,像盲人摸象一样,把摸到的一部分当做整体,将中国写成“柱子”、“绳子”和“一堵墙”,然后以讹传讹地传播给众人。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随着中国与世界越来越深度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作家和作者加入到写作中国主题图书的队伍中来,他们或文学、或纪实,亦或将自己多年对中国的追踪研究以其通俗的语言写成专著,后者成为中国主题图书的主流,并引起世界瞩目和更多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的讨论,称其为“热议中国”应不为过。最引起热议的著作之一《当中国统治世界》于2009年6月在英国出版,11月在美国出版,简体中文版今年1月在中国出版。其作者马丁·雅各在该书中文版序言中说:“此书出版后,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并激起了空前的讨论和争辩。在我看来,这种热潮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直到现在,西方研究中国的主流思潮都倾向认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跟着西方的脚步,发展成为一个西方式的国家。我完全不赞成这种说法,我认为以这种思路理解中国是完全行不通的。这也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预言为什么总是错误的原因。”

众多的关于中国的书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关注大致有这样一些内容:一是中国的发展模式,二是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三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外国人以什么样的眼光,或从怎样的角度看中国,是我们中国出版人应该关注的问题。英國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华盛顿尼克松中心高级研究员斯蒂芬·哈尔珀(Stefan Halper)4月6日推出新书,书名为《北京共识:中国的专制模式将如何主导21世纪》(The BeqingConsensus: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ModelWill Dominat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他认为,中国对美国造成的最严峻的挑战是观念方面的挑战。在他看来,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的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典范,那就是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但不需要实行民主。这恐怕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西方各界对中国的看法。中国没有按照西方的模式发展,没有按照已经终结了的西式成熟模式发展,而是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在西方看来就显得“另类”。但并不是所有的西方人对我们的发展模式都不能理解,比如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对中国的发展就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他们认为,中国的民主与西式民主不同,西方的民主是水平式民主,要通过两党以上的竞争,产生执政的政府机构,而中国的民主则是垂直民主,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民主,是一种协商式民主,而不是没有民主,不能因民主方式不同而否定其存在。

哈尔珀也注意到了研究中国的不容易,“我们看到华盛顿有一群中国帮,其中包括支持中国和反对中国的利益团体。这些团体通常只关心关于中国的一个方面。比方说,像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企业利益团体,强调中国对全球进展的贡献;人权团体批评中国对少数族裔的残酷政策,像维吾尔人、西藏人、法轮功等团体;环保团体关注中国对环境的污染;国防安全分析人士关注中国军队现代化。这些互相竞争的利益,是我们无法负担的奢侈品。”没有任何一个团体或个人能够将—个完整的中国呈现出来。所以,我们看到的大量的研究中国、讲中国故事的图书,仅仅是一个个部分,—个个侧面,是大象的鼻子、背和腿。

我们已经看到大量的关于中国主题图书的出版,也有不是专门写中国,但涉及大量中国内容的图书,比如《后美国世界》、《第二世界》等等。这些书是将中国置于整个世界之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景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中国处于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位置。

所以,我们欢迎对中国有兴趣的作家和学者,以及各界人士,将中国作为自己的课题研究方向和写作背景国家,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我们愿意为他们提供方便。

当然,我们更加希望中国作家学者讲述外国人能够听得懂的“中国故事”,中国作者可能能够更加深刻地反映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关键在于要用外国读者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来讲述,或许,中外作者的合作是一条事半功倍之路。

猜你喜欢
团体民主图书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